缩略图

关于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的研究

作者

童蕾

津市市城建档案馆 湖南常德 415400

作者简介:童蕾(1978.7)女,汉族,湖南津市,本科,馆员,从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起着关键支撑作用。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需求,构建协同机制成为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的必然选择。本文深入研究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阐述其理论基础,分析现存管理体制分散、信息共享不畅、协同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优化管理体制、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协同文化建设等构建路径,并从政策法规、人才队伍、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旨在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推动其实现高效协同管理。

关键词:城建档案;档案管理;协同机制;信息共享;资源整合

1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础​

1.1协同理论概述​

协同理论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创立,它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基础,研究开放系统如何通过子系统间协同合作,自发形成有序结构与功能。其核心概念有序参量(描述系统宏观有序度,支配子系统行为)、协同效应(子系统相互作用产生超个体之和的整体效果)和自组织(无外部干预下,系统经内部协同从无序变有序)。在管理中,协同理论能打破部门壁垒,优化资源配置;为解决复杂管理问题提供新思路,助力制定科学策略;还能提升组织适应与创新力,以应对外部变化。​

1.2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整合管理主体、资源与技术,建立协同关系,推动系统高效运行。其内涵涵盖多部门协同、资源合理配置共享,以及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该机制具备整体性,视档案管理为有机整体;动态性,随城市建设与环境变化而调整;开放性,积极引入外部理念与技术。在实践中,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优化及技术创新,减少重复劳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协同。

2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现存问题分析​

2.1管理体制分散​

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牵涉规划、建设、档案管理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职责不清,缺乏统一协调机制,问题频出。一方面,部门利益导向致重视程度不同,档案收集、整理、保管标准各异。规划部门重图纸,建设部门重施工资料,档案管理部门重规范整理,标准差异使档案难以整合。另一方面,缺乏协调造成信息不畅,出现重复劳动与管理空白。城市建设项目中,常出现多部门重复收集同一项目档案的情况,也有重要资料因职责不明而无人管理,导致档案缺失。​

2.2信息共享不畅​

尽管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信息共享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各部门档案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差异大,不同系统的数据结构、存储方式、操作界面各不相同,难以实现数据的直接交换与共享。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和规范机制,各部门信息系统独立,形成信息孤岛,信息传递效率低,还可能出现错误与丢失。例如,城市建设项目审批时,规划、建设和档案管理部门因系统不兼容、机制缺失,导致信息共享困难。此外,城建档案包含大量敏感信息,信息安全问题也严重制约着信息共享的推进。

2.3协同意识淡薄​

部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对协同机制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合作的意愿和意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得工作人员习惯了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对协同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只关注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任务,忽视了与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协作配合。例如,在档案收集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不愿意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导致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在档案利用过程中,也存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影响了档案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一些单位缺乏对协同工作的激励机制,工作人员参与协同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协同合作的机会,也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实现真正的协同效果。​

3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的构建路径​

3.1优化管理体制​

为解决管理体制分散的问题,可由政府部门牵头,整合规划、建设、档案等部门,建立统一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在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的职责。如规划部门负责收集城市规划档案,建设部门管理施工档案,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规范整理与存储。同时,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信息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的统一规划与标准,提升管理效率与协同效果。​

3.2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构建标准化、智能化的城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关键。一方面,要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数据格式、元数据标准与编码规则,确保各部门档案信息能在同一平台存储、管理与共享。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搭建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档案信息采集、存储、检索、分析与共享的实时更新及互联互通。比如,运用大数据分析海量档案信息,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利用云计算实现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提升系统性能。此外,还需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明确共享范围、方式、权限与责任,通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技术保障信息安全。​

3.3强化协同文化建设​

提升工作人员协同意识、营造协同氛围,关键在于加强协同文化建设。一方面,通过培训与宣传,增进工作人员对协同机制的认知。开展专题课程,阐释协同理论、重要性及工作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协同合作对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价值。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将协同表现纳入绩效考核,对表现优异的个人与团队予以表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借助团队建设、业务交流等活动,增进部门与人员间的了解和信任,培育团队精神,营造积极协同文化。强化协同文化建设,使协同合作内化为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助力城建档案管理协同工作稳步推进。

4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的保障措施

4.1政策法规保障​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的基石。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协同工作的目标、原则与要求,规定各部门权利义务,规范档案管理流程与标准,建立档案信息共享及安全保密制度。比如出台《城建档案管理协同工作条例》,明晰职责分工、信息共享条件与程序,以及违规责任。同时强化监督,确保法规落地,推动协同工作的规范化与法治化。​

4.2人才队伍保障​

人才队伍建设对城建档案管理协同至关重要。应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协同能力。在人才培养上,构建完备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与业务培训与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业务水平。培训内容除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涵盖协同理论、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培育复合型人才。比如,开展协同管理专题培训,助其掌握协同工作方法策略;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其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与共享信息的能力。人才引进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具备相关专业背景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同时搭建合理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为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的运作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4.3技术支持保障​

先进技术是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运行的重要支撑。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能为协同机制提供保障。大数据可高效处理海量档案信息,挖掘潜在价值,辅助城市建设决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特性,确保了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安全,在档案共享中有广阔应用前景。人工智能能实现档案的智能检索、自动分类整理,提升管理效率与准确性,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优化检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减轻人工分类工作量。同时,持续的技术研发创新,将进一步推动城建档案管理向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5结语

构建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是顺应城市建设发展、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要举措。本文探讨了协同机制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现存问题,提出了构建路径与保障措施,阐述其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与实现方式。研究发现,优化管理体制、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协同文化建设,是构建协同机制的关键;政策法规、人才队伍与技术支持,则为机制运行提供保障。城建档案管理协同机制建设任重道远,需各方携手努力。未来,随着城市建设与信息技术发展,该机制也需持续完善创新,以契合城市发展需求。希望本文能为城建档案管理实践提供参考,助力协同机制建设,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迈向高效、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和清碧.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研究 [J]. 兰台内外, 2023, (20): 37-39.

[2]秦屹梅. 新时期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题——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J]. 城建档案, 2013, (04): 7-9.

[3]付伟,孙久阳. 城建档案管理新模式研究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5): 338.

[4]葛丽君. 目前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科技信息, 2008, (36):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