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体验法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力课堂

作者

朱晨凤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需求。情境体验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讨论交流和反思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思维深度。本文主要探讨情境体验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构建高效、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体验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力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增强法治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导致课堂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氛围、深化道德认知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

通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1]。当学生在熟悉或可想象的情境中探索道德和法律问题时,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这些知识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其对社会规范和个人责任的深刻认识。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经历,分享那些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支持的时刻,同时也反思曾经遇到过的挑战和困惑。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在一次项目作业中,老师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空间,这让他们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而另一些同学则可能分享了自己因为误解老师的批评意图而产生的抵触情绪。通过这些真实的交流,学生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同理心,还能教会他们实用的人际交往技能。此外,邀请实际案例中的教师或者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也是加深对和谐师生关系理解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引入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进而促进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知识,构建起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

二、组织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

通过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和理解复杂的道德与法治概念。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其更深刻地体会到不同角色的立场、情感及责任,还能促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与交流,从而提升其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2]。

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为例,为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从而提升他们对情绪管理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小明因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错而遭到同学的嘲笑,回家后心情低落,面对父母的关心也表现出烦躁和抵触情绪。通过这个情境,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饰演小明、同学、老师和家长等不同角色,从多角度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扮演者不仅要表现角色的情绪反应,还需尝试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和调节这些情绪。比如,“老师”可以示范如何通过倾听和共情帮助“小明”平复情绪;“家长”则可以展示如何用积极沟通代替责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小明”本人也需要尝试运用理智调控、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等方法来调整自身情绪。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情绪管理策略的理解,也提升了实际应对情绪困扰的能力。

三、融入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视频、音频、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教师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复杂的社会现象与道德冲突,增强学生的情境代入感,激发其情感共鸣和思考深度。同时,信息技术拓宽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元,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此外,借助网络平台和智能设备,学生可以更便捷地参与课堂互动与课后拓展学习,促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以《遵守社会规则》为例,教师可以巧妙融入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规则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讲解“公共场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铁站内不文明行为的短视频,如乘客大声喧哗、随意插队、乱扔垃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行为对公共秩序和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视频结束后,教师可借助互动电子白板展示相关法律条文或校规班纪,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与制度规范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对规则背后意义的理解。同时,借助在线问卷调查工具,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学生对某些规则的看法与困惑,如“你是否觉得校服规定限制了个性发展?”并在课堂上基于数据展开讨论,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互动性。通过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网络平台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规则与个人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结论:情境体验法以其生动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情境体验法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努力打造更加开放、民主、富有生命力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童婵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5,(14):46-48.

[2]林晓琴.优化教学情境设计,构建高效灵动课堂——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探析[J].学周刊,2025,(1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