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理念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融入与实践
吴宝贵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301700
摘要: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施工理念逐渐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作为保障水利设施安全运行、维护生态环境稳定的关键举措,将绿色施工理念融入其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绿色施工理念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内涵与必要性,从施工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优化、施工过程管理以及生态修复与保护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融入与实践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应用成效,旨在为同类工程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范例,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关键词:绿色施工理念;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病险水库的存在不仅威胁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可能对下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大量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材料运输等作业,若不注重环境保护,极易引发水土流失、水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绿色施工理念强调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其融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实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必然选择。
二、绿色施工理念的内涵与必要性
2.1 内涵
绿色施工理念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综合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因素。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具体表现为选用环保型施工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优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耗与废弃物排放;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与场地布置,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扰动;注重生态修复与保护,确保工程结束后生态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或得到改善。
2.2 必要性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病险水库周边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传统施工方式带来的扬尘、噪声、污水排放等污染会进一步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影响动植物生存繁衍。如水库周边湿地是众多候鸟栖息地,施工噪声过大可能导致候鸟迁徙路线改变。
从资源利用角度讲,水利工程建设需消耗大量砂石料、水泥等资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模虽有差异,但总量依旧可观。若不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易造成资源浪费,且开采砂石料过度会破坏山体植被,引发地质灾害。
从社会影响层面分析,周边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关注度高,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与扰民问题可能引发居民不满,甚至阻碍工程进展。贯彻绿色施工理念,可有效减少此类矛盾,提升工程社会认可度。
三、绿色施工理念的融入与实践路径
3.1 环保型施工材料的选用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优先选用可回收、可降解、低能耗生产的施工材料。例如,采用新型生态混凝土,其内部含有大量连通孔隙,既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又可为植物生长提供空间,有利于水库护坡生态化建设,在一些小型水库护坡工程中应用后,植物覆盖率较传统混凝土护坡提高了 30%。
对于防渗材料,选用环保型土工膜,其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且化学稳定性强,不易分解产生有害物质污染水体。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严格审查供应商资质,确保材料质量符合环保标准,建立材料溯源系统,便于对材料来源、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与环保性。
3.2 施工工艺的优化
土方工程施工时,推广应用先进的土方平衡技术,通过精确计算土方开挖量与回填量,合理调配土方,减少土方运输过程中的能耗与扬尘排放。如某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利用 BIM 技术进行土方量计算与调配规划,土方运输车次较以往减少了 20%,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与环境污染。
混凝土浇筑工艺方面,采用预拌混凝土与泵送技术,减少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站设置,降低噪声污染与粉尘排放。同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添加适量外加剂,提高混凝土性能,减少水泥用量,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在大坝加固混凝土浇筑中,通过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降低了 10%,混凝土强度仍满足设计要求。
3.3 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制定绿色施工专项方案,明确各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将绿色施工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与人员。在施工场地布置上,合理划分施工区、材料堆放区、生活区、废弃物处理区等,减少场地占用与物料搬运距离,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扰动。
加强施工设备管理,选用低能耗、低噪声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效率。如采用新型液压挖掘机,其燃油消耗比传统挖掘机降低 15%,噪声降低 8 分贝。建立施工噪声、扬尘、水质等环境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施工环境状况,一旦超标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保障周边环境质量。
3.4 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前后,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修复计划。对于因施工破坏的植被,选用本地乡土植物进行恢复,其适应性强,有利于生态系统快速重建。如某水库周边林地在施工受损后,种植本地树种,成活率达到 90%以上,植被覆盖率在两年内恢复到原有水平。
注重对水库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设置生态鱼道,确保鱼类洄游不受阻碍。在水库清淤过程中,采用环保型清淤设备与技术,避免对底栖生物造成过度伤害,如采用生态绞吸式清淤船,能有效分离淤泥与水体,减少对水体的二次污染,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
四、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该工程全面贯彻绿色施工理念。在施工材料选用上,70%的护坡材料采用生态混凝土,防渗土工膜选用环保型产品,材料环保性能显著提升。施工工艺优化方面,利用土方平衡软件精确调配土方,减少土方运输量 18%;混凝土浇筑采用预拌混凝土与优化配合比技术,水泥用量节约 12%,施工能耗降低。施工过程管理中,制定详细绿色施工方案,划分合理场地,设备定期维护,施工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噪声、扬尘等污染指标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生态修复环节,种植本地植物 5 万余株,植被覆盖率提高 25%,设置生态鱼道 3 条,有效保护了水生生态系统。工程竣工后,不仅水库除险加固效果显著,周边生态环境也得到良好保护与改善,成为绿色施工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典范。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将绿色施工理念全面融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从精心甄选环保型施工材料,到匠心优化施工工艺,再到精细化把控施工过程,以及致力于生态修复与保护,多管齐下,成效斐然。切实达成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既保障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后的稳固运行,又为周边生态环境筑牢了防护屏障,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前行的道路上,仍有诸多荆棘阻碍着绿色施工的进一步拓展。一方面,绿色施工技术的研发资金短缺、力量分散,导致创新性成果匮乏,难以满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需求,诸多传统施工弊端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另一方面,部分施工人员受传统观念束缚,对环保理念缺乏深刻认知,在实际操作中,随意性较大,难以严格遵循绿色施工规范执行作业。此外,绿色施工在前期筹备、材料选用、工艺升级等环节往往需要额外投入,成本居高不下,使得一些施工企业望而却步。
参考文献:
[1] 赵刚, 李华, 等. 绿色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以[具体水利工程名称]为例[J]. 水利水电技术, 2023, 54(08): 150-158.
[2] 陈晨, 周伟, 等. 水利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J]. 中国水利, 2022, (16):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