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

作者

尤晓亮

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风电场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场群的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成为提升风电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本文深入探讨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与实践经验,分析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阐述集中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介绍相关创新技术应用以及实际案例,旨在为风电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风电场群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风电场群;集中化管理;运行检修;创新实践

一、引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大力发展。近年来,风电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形成了多个风电场组成的风电场群。传统的风电场分散式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在面对大规模风电场群时,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资源利用效率低、运维成本高、故障响应速度慢等。因此,探索一种高效的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对于提高风电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风电场管理模式的弊端与集中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2.1 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风电场管理模式下,每个风电场各自独立运行和维护,缺乏统一的协调与管理。在人员配置方面,各风电场都需要配备一套完整的运行检修人员队伍,导致人力资源分散且利用率不高。

在设备维护方面,由于各风电场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协同,无法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每个风电场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设备说明书进行维护,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这不仅增加了设备故障的风险,还导致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传统模式下,当风电场发生故障时,响应速度较慢。各风电场的故障处理能力有限,遇到复杂故障时,往往需要从外部调配技术人员和设备,这进一步延长了故障处理时间,影响了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2.2 集中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对多个风电场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集中化模式可以根据各风电场的实际需求,合理调配人员。

在设备管理方面,集中化管理模式能够对风电场群内所有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分析和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建立设备的健康档案,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预测设备的故障趋势,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这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维护策略,能够有效减少设备的故障次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同时,集中化管理模式还提高了故障响应速度。当风电场发生故障时,集中化的监控系统能够迅速发现并定位故障点,运维中心可以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和设备进行抢修,大大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保障了风电场的稳定发电。

三、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的创新技术应用

3.1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风电场群集中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风力发电机组上安装大量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可以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设备的温度、振动、功率、风速、风向等信息,数据量庞大且复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分析,可以挖掘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潜在信息。

3.2 远程监控与智能运维平台的搭建

为实现风电场群的集中化管理,搭建远程监控与智能运维平台至关重要。该平台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将各个风电场的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传输到集中监控中心。运维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实时查看风电场内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电数据、气象信息等。

智能运维平台还具备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它可以根据设备的运行数据和历史维护记录,自动生成维护计划和工单,并将工单分配给相应的运维人员。同时,平台还支持远程操作功能,在某些情况下,运维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对设备进行远程调试和控制,减少了现场操作的工作量和风险。

例如,当发现某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角度异常时,运维人员可以通过智能运维平台远程调整叶片角度,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此外,平台还可以对风电场的发电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发电调度策略,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3.3 无人机巡检技术在风电场检修中的应用

无人机巡检技术在风电场检修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的风电场巡检主要依靠人工巡检,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无人机巡检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像仪等检测设备,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塔筒、机舱等部件进行全方位的巡检。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叶片表面是否存在裂纹、磨损等缺陷;利用红外热像仪,可以检测设备内部的发热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气故障。

无人机巡检还具有高效、灵活的特点。它可以快速覆盖大面积的风电场区域,不受地形和环境的限制。同时,无人机巡检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回地面控制站,供运维人员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无人机巡检技术,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提前进行维护和修复,避免故障的发生,提高风电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

4.1 项目背景与实施过程

某大型风电企业拥有多个风电场,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总装机容量达到了数百万千瓦。为提高风电场群的运行检修管理效率,该企业决定实施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成立了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中心,负责对所有风电场的运行和检修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同时,对各风电场的人员进行了重新配置,将部分技术人员集中到管理中心,组建了专业的运维团队。

其次,进行了技术系统的建设。搭建了远程监控与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了对风电场群内所有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同时,引入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了设备故障诊断模型。此外,还配备了无人机巡检设备,开展无人机巡检工作。

五、结论

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是适应风电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创新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这种管理模式在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设备可靠性和发电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目前该模式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分析精度,优化故障诊断模型的性能;在远程监控和智能运维平台的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平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同时,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管理理念的出现,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风电产业的发展需求,推动风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洪山,李智,尹相根等。风电场群集中化运行管理模式下的优化调度策略 [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43 (17): 163 - 169.

[2] 王洪光,刘春,张勇等。风电场群集中化检修管理中的故障诊断技术应用 [J]. 中国电力,2020, 53 (09): 141 -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