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理念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节能减排策略分析
刘志威 贺湘锦 刘志宇 刘志国
中电建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518100
摘要: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制造理念深入人心,机械自动化技术作为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如何在该理念引领下实现节能减排成为关键议题。本文深入剖析绿色制造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联,详细阐述当前机械制造面临的能源与环境挑战,从优化设计环节、革新工艺技术、提升设备能效以及构建智能管控系统四个方面系统探讨节能减排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策略实施成效,旨在为机械制造业践行绿色制造、推动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自动化技术;节能减排
一、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以及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制造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节点。绿色制造理念应运而生,其追求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机械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支柱,贯穿于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测等各个环节,对其进行基于绿色制造理念的节能减排改造,不仅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降低环境污染,更是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绿色制造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联
绿色制造涵盖产品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生产、包装、运输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强调生态化、低碳化与循环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则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传感、精密执行机构等手段,实现机械生产过程的高效、精准运行。二者紧密相连,一方面,机械自动化技术为绿色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借助自动化监测与反馈,可精准控制原材料用量、优化生产工艺参数,减少资源浪费与废弃物排放;另一方面,绿色制造理念引导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促使其向低能耗、高环保性能的智能化方向迈进,研发新型节能设备与工艺,以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
三、机械制造面临的能源与环境挑战
3.1 能源消耗现状
机械制造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从大型铸造、锻造设备到精密加工机床,各类机械在运行过程中消耗大量电能、热能等能源。例如,重型机械加工中的热处理工艺,常常需要长时间维持高温环境,能耗极高;传统切削加工中,机床电机持续运转,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能源利用率较低,据统计,一般机械加工过程的能源有效利用率仅在 30% - 40%之间,大量能源被白白浪费。
3.2 环境污染问题
机械制造产生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在原材料加工环节,如铸造时的熔炼过程会释放大量烟尘、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表面处理工艺中的电镀、涂装等,会产生含重金属废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严重危害土壤、水体生态系统;机械加工产生的废屑、边角料等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若处置不当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加重环境负担。
四、节能减排策略
4.1 优化设计环节
采用绿色设计方法,从源头控制能源消耗与污染产生。在产品结构设计上,遵循简约化、模块化原则,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加工复杂性,进而减少能源消耗。例如,某汽车发动机制造商通过优化发动机缸体结构,将零部件数量减少 15%,不仅缩短了装配时间,还使加工能耗降低 10%。运用材料选择优化技术,优先选用可再生、可回收、低能耗生产的材料,如生物基塑料、铝合金等替代传统高能耗、难降解材料,降低材料获取与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同时,利用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在设计阶段模拟产品性能、制造过程,提前发现潜在的能源浪费与环境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避免后续生产中的返工与资源浪费,据统计,有效应用虚拟设计可减少实际生产中的错误修改 30%以上,降低能耗约 8%。
4.2 革新工艺技术
推广先进的低能耗加工工艺,如干式切削技术,相较于传统湿式切削,它无需使用切削液,避免了切削液生产、使用、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同时还能提高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在一些精密机械加工领域,干式切削技术使加工能耗降低 20% - 30%。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利用高能量密度束流实现材料去除或改性,具有非接触、加工热影响区小等优点,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与材料浪费,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中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加工效率与能源利用效率。另外,采用精密成型工艺,如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等,减少后续切削加工余量,提高材料利用率,以精密锻造齿轮为例,材料利用率从传统锻造的 70%提高到 90%以上,降低了原材料消耗与加工能耗。
4.3 提升设备能效
对现有机械加工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升级电机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电机,其效率比普通电机高出 5% - 10%,并配套变频调速装置,根据加工工况实时调整电机转速,降低空载与轻载运行能耗,在机床设备上应用后,平均节能 15% - 20%。优化设备的散热与润滑系统,采用新型高效散热材料与智能润滑技术,减少因摩擦、过热导致的能量损失,如某数控机床采用油雾润滑技术替代传统油脂润滑,不仅降低了润滑能耗,还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使设备综合能耗降低 8%。研发与应用新能源驱动的机械设备,如太阳能、氢能驱动的叉车、搬运机器人等,减少对传统电能、燃油的依赖,在仓储物流等领域应用,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清洁能源在机械制造中的局部应用,助力节能减排。
4.4 构建智能管控系统
搭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在机械制造车间内全方位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能源消耗、环境参数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能源浪费与低效运行环节,如发现某台设备在特定时段能耗异常升高,及时预警并排查故障。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生产调度,合理安排设备开机顺序、加工任务,避免设备闲置与能源空耗,实现能源的精准配置,据某机械制造企业实践,应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后,车间能源利用率提高 12%,整体能耗降低 10%。同时,建立环境监测与管控子系统,实时监测车间内污染物排放,与废气处理、废水净化等环保设备联动,确保达标排放,在污染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间形成闭环,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五、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机械制造集团为例,在引入绿色制造理念并实施上述节能减排策略后,成效显著。在设计环节,通过绿色设计优化产品结构,产品零部件精简 10%,材料选择优化使原材料成本降低 8%,虚拟设计仿真减少设计变更 25%,相应降低能耗 6%。工艺技术革新方面,推广干式切削与精密成型工艺,加工能耗降低 20%,材料利用率提高 15%。设备能效提升上,完成 80%设备的电机节能改造,综合能耗降低 15%,部分车间引入新能源搬运设备,运营成本降低 10%。智能管控系统构建后,车间能源利用率从 40%提升到 52%,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从 80%提高到 95%,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为同行业企业树立了典范。
六、结论与展望
在绿色制造理念的引领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节能减排策略涵盖设计、工艺、设备与管控多个层面,通过系统实施这些策略,机械制造业能够有效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仍面临技术推广成本高、人才短缺、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未来,需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间的协同合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降低绿色技术应用成本;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具备绿色制造知识与技能的专业队伍;持续研发创新,推动机械自动化技术向更深层次的绿色、智能方向发展,开启机械制造业的绿色新篇章,为全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义德.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的节能设计理念分析[J].科技资讯,2016,14(20):62-63.
[2] 黄雪梅,张健.绿色制造理念下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J].科技风,2020(24):118-119.
[3] 孙慧,朱永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节能减排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1(0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