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辅导员工作中的路径
胡晋豫
渭南师范学院(学校) 陕西省渭南市 邮编7140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大学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日常接触密切的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促使学生具备积极的生活态度,稳步走向日后的人生。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辅导员工作中的路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辅导员;工作路径;
一、革新育人观念
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各项工作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教育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应对当前大学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需要及时革新育人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辅导员工作中,有序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聆听大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的烦恼,并及时给出可行的参考建议,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以此来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对此,大学辅导员应端正工作态度,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只顾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能够具备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塑造良好的品格。
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仅仅依靠以往的大学生辅导工作无法有效解决,辅导员应尝试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融入更多先进的理念和工作模式,减轻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抵触情绪,让他们愿意主动配合,双方共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辅导效果。同时,大学辅导员需要学习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援的同时,也能推动大学生辅导工作进一步发展,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1]。
二、运用积极评价
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评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行为,辅导员可以借助积极评价这一方式,多方面评价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内在品格,使其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着重于挖掘自己的潜在力量,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走出阴霾,朝着正确、积极的道路发展。对于积极评价的运用,大学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学业方面,大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学业成绩,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如评价学生的小组课题参与度,表扬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及团队协作力,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其逐渐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交主动性。二是日常生活方面,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聆听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如果有学生吐露出人际交往、家庭相处等烦恼,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尝试挖掘学生的内在闪光点,促使学生能够直面困难,及时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三是完善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系,实施大学生自我评价模式,让大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与发展方向进行评价,使其能够不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把握沟通艺术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过渡到成年的时期,往往具备复杂的思想情感,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大学生都会遇到很多自己无法处理的棘手问题,往往呈现出在情感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大学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打破原先传统的辅导工作模式,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大学生可以放下戒备,主动与辅导员讲述自己遇到的问题,拉近两者的距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让辅导员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为其提供可行的参考建议。
大学辅导员要把握好沟通技巧,不能过于严厉地批评大学生的个人行为,应尊重大学生的处事方式,采取适当鼓励的方式来激励大学生,促使大学生能够削弱心理压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辅导员还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舒缓心情的方法,如运动、参加社团活动、冥想等,丰富学生的校内生活,使其能够逐渐忙碌起来,学会充实自己,并尝试在高压状态下保持冷静的状态,减少情绪化、极端化的想法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态,学会理智地看待周边的人和事[2]。
四、实施个性辅导
在大学辅导员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需要借助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因为学生具有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辅导方案来提升辅导效果,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合理,以此来发挥出有效的辅导作用。首先,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等信息,采取多样化的调查方式,如问卷、档案查询等,掌握大学生目前关注、苦恼的事情,这样能够更加清楚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成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学业方面遇到困难、人际交往有障碍等,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强烈的情感需求,因此辅导员要根据每一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来制定辅导方案,为其提供科学的职业规划、人际交往技巧等,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另外,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辅导员应定期优化、改进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跟进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保证心理健康辅导获得预期的成效。
五、拓宽教育渠道
除辅导员自身力量以外,还应借助大学生的家庭力量,联合家长共同搭建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实施协同共育,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多方面的温暖,继而坚定自己的心志,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对此,辅导员需要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家长进行沟通,如组建微信群、QQ群等,定期向家长发布大学生的生活情况,并为其提供大学生的在校情况,双方信息共享,有助于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异常行为,从而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
例如,辅导员可以建设一个咨询平台,让家长随时在平台提问,便于辅导员了解学生存在的家庭矛盾,并为家长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家长也能在平台上相互交流、沟通,借鉴优秀的家庭教育方式,促使有的家长认识到自身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继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再如,辅导员也可以定期组建家长交流会,邀请家长走进校园,面对面与家长交流、沟通,双方共同商讨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策略,为大学生的日后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家校合力,有利于加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促使大学辅导员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进一步获得家长的支持,从而发挥出大学辅导员工作的价值,真正落实、贯彻心理健康教育。
结语:在大学辅导员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是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下,只有不断改进、优化原先的工作模式,吸取以往辅导工作的教训,并学习更多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才能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辅导方案,促使大学生获得有力的支持,及时改善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尝试解决学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吕阳,陈亚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正向引导的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3):37-40.
[2]樊寿娜,苏朋朋.辅导员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党建工作路径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