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工况下发电的热能动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提升
李振华
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河热电分公司 新疆石河子市 832000
摘要:复杂工况对发电热能动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分析了复杂工况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辅机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指出各环节在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性能下降及安全隐患。探讨了提升系统稳定性的策略,包括优化系统设计以增强抗扰动能力、加强运行管理以实现精细化控制、提升人员素质以应对突发情况,以及其他综合性措施。
关键词:热能动力系统;复杂工况;稳定性提升
引言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系统也越来越庞大,发电热能动力系统所面对的运行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极端天气、负载波动和设备老化都给系统稳定性带来威胁。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以及辅机系统是热能动力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它们的平稳运行直接影响着电力生产的持续与安全。深入分析复杂工况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探索行之有效的稳定性提升策略对确保电力系统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一、复杂工况对热能动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一)对锅炉稳定性的影响
复杂工况会显著影响锅炉稳定性,特别是负荷波动大或者燃料质量发生变化。锅炉是热能动力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锅炉运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运行的成效。复杂运行条件下锅炉燃烧过程会发生失稳,造成热效率下降甚至炉膛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若燃料和空气比例不合适,就会导致燃烧不充分,影响锅炉蒸汽生产效率。另外,大负荷与小负荷时锅炉的工况会有明显不同。低负荷运行下锅炉燃烧条件恶劣,温度控制难度加大,易出现锅炉结渣或者腐蚀现象。
(二)对汽轮机稳定性的影响
汽轮机是热能动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汽轮机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系统是否能够安全地运行。复杂运行条件下汽轮机运行稳定性易受负荷波动、蒸汽压力变化和系统振动等诸多因素影响。在负荷变化很大的情况下,蒸汽流量、压力及温度波动都将对汽轮机转速和功率输出产生影响。负荷波动过大会使汽轮机振动加剧,进而诱发设备疲劳损伤。另外汽轮机转速太快或者太慢均会对系统能量传递效率造成影响。复杂运行条件下蒸汽质量波动还会使汽轮机效率降低,甚至引起过热,过压或者失效。所以汽轮机稳定性要求依靠准确的控制系统及有效的调节机制来满足各种工况的运行要求并保证系统能顺利地输出期望功率。
(三)对发电机稳定性的影响
发电机在复杂运行条件下,其稳定性也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是负荷急剧波动将引起电网频率失稳,进而影响发电机出力稳定性。在负荷突增情况下,发电机有可能不能及时供电,造成频率降低、电压不稳或系统脱网现象。相反,在负荷突然下降时发电机输出功率将产生富余,这就可能造成电网超载或者发电机过速。二是发电机转速和电网频率是否相匹配是决定发电机运行是否稳定的关键。在复杂工况时,系统频率会出现大幅度波动,会引发发电机转速不稳等问题,严重时还会造成发电机不能同步工作甚至故障停运。为确保发电机在复杂工况中稳定工作,必须准确调整系统负荷,加强发电机状态实时监测,适时采取补偿措施。
(四)对辅机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辅机系统作为热能动力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担负着供应空气、冷却水和燃料的辅助作用。辅机系统在复杂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风机,给水泵及其他辅机设备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锅炉燃烧效率及汽轮机工作的稳定性。辅机设备负载在系统负载波动大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急剧的变化,这就有可能造成辅机系统工作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到整个热能动力系统效率。若给水泵内压力波动大,将造成锅炉蒸汽过压或者欠压现象,影响蒸汽质量及汽轮机性能。另外风机稳定性对于锅炉空气供给非常重要,如果风机发生故障或者运行不稳都会使锅炉不能保持燃烧过程平稳。辅机系统稳定性需要受到复杂工况的足够重视,需要系统性的优化与高效管理才能保证其对主设备运行的平稳支撑。
二、复杂工况下发电的热能动力系统稳定性提升策略
(一)优化系统设计
针对热能动力系统在复杂运行条件下的冲击问题,优化系统设计成为增强系统稳定运行的第一策略。设计阶段要考虑系统中各部件间的相互影响,以保证各种装置在各种负荷情况下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辅机设计时一定要符合大负荷波动和小负荷变化的条件要求,以免极端条件下设备超负荷或不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系统的冗余性和灵活性,以确保在某些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其他设备能够迅速补充其功能,从而确保系统的连续性。另外,先进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数据分析技术的引进,能够对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预先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了系统由于设备故障导致停机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运行管理
通过建立详尽的运行规程及操作标准可降低系统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不稳定现象。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以及辅机设备等进行综合监测,并适时调整各种设备运行参数来处理负荷变化和燃料质量波动这类复杂的影响因素。同时,要经常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以避免设备的老化和失效。另外,还要加强对系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采取预防性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优化综合运行管理体系能够极大地促进热能动力系统复杂运行条件下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三)提升人员素质
热能动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离不开高素质的操作人员。面对复杂工况,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快速识别系统异常并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应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对系统各项指标和运行规律的理解,特别是对复杂工况下设备运行特性的掌握。此外,操作人员还需熟悉应急预案和故障处理流程,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在人员素质提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操作工具和辅助决策系统,帮助人员作出更精准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四)其他措施
除以上优化系统设计、强化运行管理、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措施能有效地促进热能动力系统稳定性的提高。首先,通过运用尖端的智能控制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可以赋予系统自我调整和优化的能力,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复杂工况的不断变化。其次,增加了系统冗余及备份设施,例如增加了备用锅炉和发电机组,能够保证主设备出现故障后系统的连续工作。再者,通过加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及防故障设计来降低外部因素对系统稳定性影响。最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故障快速处理系统以保证异常发生后能快速恢复到系统的稳定工作。
结束语
总之,在复杂工况下,发电热能动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优化系统设计是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材料,可以显著增强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其次,加强运行管理,实现精细化、智能化控制,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再者,提升人员素质,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最后,其他综合性措施,如定期维护、设备升级、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等,均对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起到重要作用。发电热能动力系统在复杂运行条件下稳定性的提高还需继续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国朋, 曾阳, 张莉. 火力发电中热能动力装置的维护及检测[J]. 自动化应用, 2024, 65 (08): 147-149.
[2]桑强. 火力发电中热能动力装置的维护及检测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22, (06):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