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作者

高扬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构建基于“三全育人”背景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重要创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三全育人”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三全育人”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内在联系

(一)参与性维度:全员育人机制下的危机干预

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投入育人工作,全员育人理念得以体现在心理危机干预领域内,发挥作用的不仅限于心理教师群体,还包括辅导员队伍、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个体本身。能够从不同场景中捕捉学生异常心理状态,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二)连续性特征:全过程育人视角的干预实施

覆盖从入学阶段至毕业离校的完整学业周期,全过程育人理念得以贯彻。应当遵循全过程原则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筛查与教育在入学初期;保持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持续性监测在学习过程中;实施就业心理调适指导在毕业前夕。

(三)多元化路径:全方位育人框架下的干预模式

涉及课业学习、日常生活及休闲娱乐等多个层面,全方位育人体系被构建,需要采用课程教学、个体咨询、团体活动等差异化形式,建立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通过多渠道立体化支持系统,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三、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化的责任主体结构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心理教师承担,其他人员参与度较低。专业课程教师具有频繁接触学生机会却缺乏专业培训,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识别与处理受到限制。

(二)干预过程连续性不足

新生入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往往由校方组织实施,然而后续学业进展期间,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持续性监测与关注却呈现明显弱化态势。心理危机事件突发时,系统性跟进干预与支持机制的缺失,使得心理危机复发概率显著提升。

(三)干预方法多样性欠缺

相当比例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应对手段集中于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两种形式。上述方式固然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产生部分效果,然而不同个体特殊需求难以通过标准化方案获得充分满足。

四、“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1. 主体性导向原则: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核心诉求点,个体差异性与心理需求特殊性应当受到充分尊重,个性化危机干预服务的提供成为必要举措。

2. 前置化防控原则:重点布局心理危机预防工作网络,借助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周期性心理评估等途径,潜在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得以实现,相应预防性措施可及时启动。

3. 多维度协同原则:校内各类资源需要实现有机整合,专职心理教师群体、学生辅导员队伍、专业授课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必须强化,全员参与式危机干预格局的构建具有紧迫性。

(二)体系化实施内容

1. 预警机制之全员参与性构建

由心理教师群体、辅导员队伍、专业课授课人员及学生干部代表共同组成预警队伍体系,经过系统化培训后,识别心理危机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在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心理异常状况一经发现,需立即上报至校方设立的心理危机干预专门机构。

2. 干预流程的全过程覆盖特性

(1) 新生入学时期:实施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必不可少,建立个性化心理健康档案尤为关键。存在潜在心理问题之学生群体应当获得重点关注与早期介入。

(2) 常规学习周期: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评估测试与心理咨询服务活动不可或缺。学生心理状态之动态变化需要持续监测。面对学业压力与生活适应问题所引发之心理困扰,提供适时的专业干预措施与情感支持实属必要。

(3) 毕业离校阶段:强化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势在必行,就业压力缓解与职业心态调整应当列为重点辅导内容。临近毕业时出现严重心理危机症状之特殊个案,必须实施针对性干预方案并保持后续跟踪服务。

3. 支持体系的多维度建设路径

(1)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范畴具有重要价值。基础性心理健康知识传授与危机应对技能培养理应成为课程设置之核心目标。

(2) 咨询服务供给层面:专业化心理咨询中心之设立至关重要。个体化咨询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服务需要同步开展。具备国家认证资质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队伍,方能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心理疏导服务。

(3) 活动支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五、“三全育人” 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和预案,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序开展。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制度,如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心理危机转介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师资保障

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教师。同时,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等其他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能力。

六、结论

“三全育人”理念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干预主体单一、过程不连贯、方式缺乏多样性等问题。通过构建全员参与的预警机制、全过程的干预流程和全方位的支持体系,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水平,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杨晓庆 .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心理育人实践 [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46-48.

[2] 孙冰红, 赵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22(5):11-12

[3] 陈小舟 . 三全育人”视角下职业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探析 [J].卫生职业教育 ,2023(8):60-61.

[4] 李娇娇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机制研究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36(22):78-80.

[5] 金鑫 .“三全育人”模式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研究 [J]. 辽宁高职学报 . 2023,25(2):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