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杨丰丽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第九小学 750021
一、引言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但实践中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一方面,学科融合存在“表面化”倾向,多数课堂仅停留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未触及思维方式的深层衔接,难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教师跨学科设计能力不足,受传统分科教学经验束缚,部分教师对如何挖掘数学与生活、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契合点缺乏思路,导致主题学习目标模糊,甚至偏离数学学科本质 [1]。跨学科主题教学可以从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向综合实践,调动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跨学科知识学习理解,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问题
(一)忽视跨学科教学的意义与目标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中,“忽视跨学科教学的意义与目标”是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其育人价值发挥。部分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认知停留在“形式创新”层面,将其视为课堂的“附加环节”或“展示手段”,未理解其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深层意义,导致教学中盲目叠加其他学科元素[2]。这种对意义与目标的忽视,源于教师传统分科教学思维定式,以及缺乏对跨学科学习理论与实践模式的系统认知,最终导致跨学科主题学习难以实现
(二)缺少跨学科教学内在逻辑提炼
从课程设计层面看,许多教师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缺乏系统性认知,往往停留在简单的内容拼凑或情境套用,将数学计算机械植入科学实验数据记录,却未能揭示数学抽象思维与科学实证方法之间的深层关联;从教学实施层面看,跨学科活动设计易陷入“形式融合误区,如美术构图与几何图形结合时仅强调视觉呈现,忽视空间观念培养与艺术审美之间的思维共性;从评价反馈层面看,现有评估工具多聚焦单学科知识掌握度,缺乏对跨学科思维迁移能力的有效观测指标。
(三)缺乏跨学科实践学习经验整合
当前,跨学科实践往往呈现碎片化状态,各环节的学习经验分散在不同的活动或阶段中,未能形成有机衔接的整体。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数学认知、跨学科思维方法及问题解决技巧等,多停留在即时性体验层面,缺乏系统性的梳理与提炼,导致经验难以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关注单个实践活动的完成度,忽视对不同实践环节中形成的经验进行关联整合,使得学生无法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和能力体系 [3]。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经验整合标准与方法,不同实践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被割裂,学生难以察觉数学与其他学科在实践中的深层联系,进而影响对跨学科学习本质的理解。
三、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对策
(一)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与目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单元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还要让学生知道人民币的换算,会合理使用人民币,积累使用人民币的经验,形成人民币的量感和初步的金融素养。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因此,可以组织跨学科学习主题“小小超市管理员”。这一主题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培养相融合:在数学维度,学生需准确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 10 元以内的换算,如 1 张 10 元可以换 2 张 5 元,计算商品总价并找零,在模拟购物中强化对人民币量感的把握;在语言表达维度,学生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商品价格、提出购买需求,如“我用5 元买这个 3 元的笔记本,应该找我2 元”,提升沟通能力;在生活实践维度,通过设计“合理花 5 元买两样文具”的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钱要花在需要的东西上”,初步建立理性消费意识,渗透金融素养;同时,结合美术学科,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商品价格标签,在涂色和书写中巩固对数字与金额的认知。
(二)提炼跨学科学习内在逻辑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模式中,虽然有主题延展学习,但是很多内容都比较简单,拼凑情况比较常见,影响整体的跨学科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提炼跨学科学习内在逻辑的方式,提升跨学科学习效果。
以人教版三年级“年月日”教学为例,可以以“记录家人的生日”为主题,先让学生运用“年月日”的知识算出家人的年龄、生日间隔的天数,这是数学知识的应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生日时想说的话,要结合家人的年龄特点和喜好,比如给爷爷写生日祝福,要考虑爷爷的年龄和兴趣,这就把数学计算和语文表达有逻辑地结合起来了。这里的内在逻辑是“用数学知识梳理生活信息,再用合适的语言传递情感”,学生能清楚知道学数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活,写句子是为了更精准地表达对家人的爱,这样跨学科学习就不再是简单拼凑,效果也会好很多。
(三)优化跨学科实践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优化实践学习活动需要构建“真实问题驱动、学科协同支撑”的实施框架。教师可基于生活情境设计项目任务,如“校园菜园规划”整合面积计算、植物生长周期、预算编制等多学科内容,通过“问题链”设计将数学概念自然嵌入跨学科探究过程。
活动实施应遵循“做中学”原则,情境导入阶段聚焦真实问题提出,测算花坛瓷砖用量;协同探究阶段引导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科学测量、艺术设计等子任务;成果整合阶段通过数据可视化报告、模型制作等形式呈现解决方案;反思迁移阶段则侧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其他情境的应用反思。关键要把握数学学科本体的主导性,确保跨学科延伸始终服务于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培养,同时建立多元评价量表,从数学应用准确性、跨学科思维连贯性、实践创新性等维度进行过程性评估。
四、总结
综上所述,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整体的视角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交流表达、应用创新等方式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过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真正转化为带得走的能力与素养,实现实践育人、综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主动跨界。
参考文献:
[1] 孔凡哲 , 赵欣怡 . 小学数学跨学科的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 [J].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4(3):9-14.
[2] 李娟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 炫动漫 , 2024(1):0060-0062.
[3] 杨鸿 . 关联·综合·实践 : 引领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的重要路径 [J]. 新教师 , 2024(9):81-82.
作者简介:杨丰丽 1972.08 女 山东省牟平区 汉族 本科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 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