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视域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探究
戎若兮 程芳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1132
摘要:新会计准则作为研究背景,本文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加以探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且会计准则持续完善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挑战。经由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以及实证调查,本研究深入剖析新会计准则给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并拿出相应创新策略。研究表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迎来机遇也遭遇挑战,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面对这些变化,本文提出如下创新策略:一是完善财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优化财务报告体系来增强信息透明度,三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四是强化内部控制机制来提高管理效率,五是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去适应新准则要求。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风险管理
1、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且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也在推进,这使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有了巨大变革,2018到2022年财政部陆续发布修订后的一系列新会计准则,像《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这些准则施行让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更高要求。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2022年营业收入达77.6万亿元,较之上年增长8.3%,资产总额260.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6.5%,不过财务管理效率和内控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新会计准则更看重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与透明度这一点更突出且资产减值和风险管理要求更严格,这直接影响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决策和风险管控。
2、新会计准则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被新会计准则提出了更高标准,从以往注重“可靠性”转变为重视“相关性”与“如实反映”,且着重指出会计信息要忠实呈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国务院国资委在2023年发布数据表明,我国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69.1万亿元,并且新准则施行之后,资产计量和确认的准确性要求更加严格,其还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让国有企业在处理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更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直接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时效性。
新会计准则在会计估计和判断的规范方面予以强化,所以企业应对复杂交易和事项时需提供更多判断依据与披露信息,并且以新收入准则来说,涉及履约义务识别、交易价格分摊以及收入确认时点判断,国有企业得构建更严格内部评估流程,这样虽然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但也让企业管理财务流程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提高不少[1]。
2.2 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增加
新会计准则大大增强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要求企业进行更全面、更详尽的财务信息披露。中国会计学会2022年调研数据显示,新准则被采用后,国有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平均增加18%且信息披露内容更丰富、更细致。新准则重点强调分部报告、关联方交易、风险管理等信息披露方面,使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状况、风险暴露等方面更透明清晰。
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能让国有企业财务信息更具可比性与一致性,使投资者、监管机构及其利益相关者能更精准地评估企业价值,并且迫使国有企业改进信息收集、处理和披露机制,像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企业详细披露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这就推动国有企业构建更完备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与数据分析能力,进而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和财务透明度。
2.3 资产负债管理的变化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受新会计准则的深远影响,尤在资产减值、负债确认与计量方面,财政部统计显示2021年新金融工具准则施行之后国有企业平均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了12.3%,可见新准则下资产管理要求更谨慎,并且新准则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取代已发生损失模型,让企业需前瞻性地识别与计量资产减值风险,从而迫使国有企业构建更科学的资产质量评估体系和动态监控机制。
负债管理方面,新租赁准则让承租人大部分租赁都得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从而使资产负债率上升,国资委数据表明部分资产密集型国有企业实行新租赁准则后资产负债率平均涨了3到5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得重新考量融资策略和债务结构且要格外重视资本结构优化以及资金成本控制,并且新准则在或有负债、预计负债的确认上更严格促使国有企业强化全面风险评估并加强负债管理以构建更稳固的财务结构[3]。
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3.1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之下,国有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局限性明显暴露出来,国资委2023年调查报告显示超65%的国有企业主要还是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重视会计核算与资金管理却忽视财务分析、价值创造以及战略支持,并且该模式太过于着眼于事后的核算和静态的管理,无法适应新准则中动态评估、前瞻性判断的要求,在公允价值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还有复杂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3.2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新会计准则实施了,这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说是个突出挑战且其不完善的问题暴露出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22年研究表明,67%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及时契合新准则要求,存在控制流程落后、控制点设置不合理等情况,并且在风险评估与监控方面尤其如此,因为传统的内控制度主要放在合规性检查上,在新准则下缺乏对像公允价值估计风险、收入确认判断风险之类特定风险的识别能力。
新准则让会计估计和判断的依赖程度增加从而使内部控制得满足更高的要求,就像新金融工具准则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既复杂又涉及好多假设且要是没有有效的内控机制就可能出现很大的估计偏差,有统计显示新准则实施首年大概48%的国有企业要调整会计估计且其中27%的企业由于内控不完善致使调整金额相当大,并且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执行力也遭遇挑战因为审计时发现大约40%的企业存在内控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且基层单位和新业务领域尤其如此进而使财务管理风险和合规压力进一步加大[4]。
3.3 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
国有企业财务人员被新会计准则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点是事实,并且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已经成为限制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中国会计学会2023年调研显示,有73%的国有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觉得本单位财务人员在理解与应用新准则上有着很大差距,尤其像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分类与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这些复杂领域更是如此,由于财务人员掌握新准则专业知识不到位,所以会计政策制定以及会计估计判断就不够精准,进而影响了财务信息质量。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4.1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构建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控制经营活动并优化资源配置,因为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务院国资委数据表明2020-2022年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覆盖率从85%提高到94.6%且管理效益有很大提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涵盖战略预算、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这四个维度从而形成上下连通、左右联动的预算网络,其中战略预算作为龙头要与企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经营预算处于核心地位需要细化到各个业务单元,资本预算是重点且要关注投资回报,财务预算为基础还需确保资金平衡。
4.2 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新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和资金管理要求提高了,所以资金规模巨大的国有企业急需创新资金管理模式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且财政部数据表明2022年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有253.9万亿元,若资金管理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释放大概2500亿元资金潜力。
国有企业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并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中国企业联合会2023年发布的《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最近三年,国有企业借助债券、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融资方式,财务成本平均降低了0.8个百分点,企业能够依据自身产业特性与资金需求,灵活运用供应链金融、租赁融资、绿色债券这类新型金融工具以优化资本结构,并且要加强国际资金管理,合理利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提升跨境资金运作效率,“一带一路”倡议下,国有企业走出去速度加快,2023年上半年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8.4%,这使得对国际资金管理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5、结论
在新会计准则视域下,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策略并提出四大创新策略,即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资金管理模式、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显示,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既给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更高要求也创造了创新机会,所以国有企业要顺应当会计准则变革趋向加快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从传统会计核算迈向战略财务管理。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优化资金管理模式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可筑牢企业风险屏障,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达成业财融合与智能决策。这四大策略彼此支撑且协同推进,共同组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体系框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且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必须持续优化财务管理机制、培育复合型财务人才团队以让财务管理更好地支撑企业战略实施,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不但与企业自身发展有关更是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潘茜蓉;.大数据视域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3(07):143-146.
[2]魏萌;.新会计准则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策略[J].投资与创业,2023(03):84-86.
[3]朱晓华;.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创新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23(03):125-127.
[4]瞿琳;.管理会计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会学习,2023(0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