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高段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动设计与实践

作者

向春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三小学校 408400

摘要:在小学高段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不仅能丰富英语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探讨了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高段英语课堂的必要性,设计了相关活动,并阐述了实践过程和效果,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段;英语课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设计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内涵的渗透。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高段英语课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和传承本民族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小学高段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动设计

(一)节日主题词汇学习活动

为了让学生掌握节日文化,针对每个传统节日,老师要设计相关的词汇学习活动。比如说,春节前,老师可以教像“Spring Festival”“red envelope”“fireworks”这些和春节有关的英语词汇。为了让学生更好懂这些词的意思,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或者视频,把抽象的词汇变得具体生动。就像展示真红包、播放烟花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词代表的文化内涵。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做词汇拼写、造句练习,巩固他们的记忆和运用能力。比如让学生用“red envelope”造句,像“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children receive red envelopes from their parents.”这样的练习,既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又能为他们后面的语言表达打基础。

(二)节日文化介绍活动

在节日文化介绍活动里,老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系统地给学生讲传统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文化知识。拿端午节来说,老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或者图文结合的课件,讲屈原的故事,介绍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习俗,还引导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像“People eat zongzi and race dragon boats to remember Qu Yuan.”然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对端午节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说说家人怎么庆祝这个节日,或者自己参加赛龙舟的经历。这种活动既能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三)节日手工制作活动

结合传统节日习俗,设计手工制作活动是一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比如中秋节,老师可以教学生做纸灯笼或者月饼模型。制作时,老师引导学生用英语交流制作步骤和感受,像“First, we need to prepare some paper. Then, fold it into a lantern shape.”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在真实场景里用英语。而且,这种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做灯笼时,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剪裁,有的装饰,一起完成作品。这样,学生能更深入了解中秋节文化内涵,也能在轻松氛围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节日角色扮演活动

根据传统节日特点,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就说元宵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玩猜灯谜的角色扮演游戏。一部分学生扮说出灯谜的人,用英语说灯谜,另一部分学生扮猜谜的人,用英语回答。比如出谜的人说:“It is round and bright at night. What is it?” 猜谜的人就用英语答:“It is the moon.”这种互动活动能让学生灵活用英语,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反应能力。此外,角色扮演活动能让课堂更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氛围里学知识,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五)节日主题写作活动

布置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写作任务,能帮助学生把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喜欢的节日,还提供写作框架和常用句型参考。学生描述春节时可以写:“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People usually clean their houses, buy new clothes and have a big dinner with their families.”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像节日起源、庆祝方式、个人感受等。通过写作,学生既能巩固词汇和句型,又能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写作也是一种反思总结,能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二、小学高段英语课堂融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实践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教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前,老师得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首先,要深入了解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和现代意义,不光要知道时间和习俗,还得挖掘背后的故事和象征。为让课堂更有趣,老师要多收集教学资料,像图片、视频、故事啥的,帮学生直观理解节日意义。比如教春节时,就搜集春节起源传说、各地庆祝方式和传统食品制作视频。同时,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提前让学生了解要学的节日基本知识也很重要。老师可以发预习任务单或布置简单调查作业,让学生自己探索节日时间和习俗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为课堂学习打基础。学生课前了解课程内容,带着问题上课,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实施阶段

上课的时候,老师先播放和节日相关的视频或歌曲,引起学生兴趣,自然引入主题。比如介绍中秋节,就放嫦娥奔月传说动画或中秋晚会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节日文化背景和知识,还教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这不仅要讲节日历史渊源和庆祝方式,还要涉及艺术作品、文学创作等,全面展示节日魅力。为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老师会组织各种活动,像学词汇、介绍文化、做手工、角色扮演和写作等。活动中,老师要加强指导和监督,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比如做灯笼手工时,老师示范步骤,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做出独特的作品。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评价学生表现。评价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问题和不足,提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拓展阶段

拓展阶段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老师可以布置和节日相关的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制作节日手抄报,用英语给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这样的作业能检验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像整理信息、语言表达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亲手做手抄报,能回顾和梳理知识,用英语介绍节日能提升外语水平,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家校合作在拓展阶段也很重要。老师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过传统节日,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体验节日乐趣。比如春节时,家长带孩子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孩子实际参与,能更深刻感受节日魅力和文化价值。这种互动能促进亲子关系,还让孩子在生活中实践课堂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结论

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高段英语课堂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尝试。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词汇学习、文化介绍、手工制作、角色扮演和写作等,能够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春莲.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J].电子乐园, 2018(9):1.

[2] 陈敏华.基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J].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9(8):2.DOI:10.3969/j.issn.1005-1422.2019.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