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政论文体英译策略研究
于乐 王立欣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于全球政治舞台上稳步前行,影响力持续攀升,已然成为推动国际秩序良性发展的关键力量。而精准且有效地向世界传达我国独有的政治理念以及前瞻性的政策走向,便显得尤为关键且意义深远。本文将以《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尤金·A·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深入探讨其在英译过程中的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对等问题。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以《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为例的政论文体英译策略,以期为提升政论文体的翻译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英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文献的英文翻译对于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等丰富内涵的深刻阐释,全面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1]作为中国政治论述的重要文献,其英译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外界对中国政治立场的理解。因此,研究其英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问题,对于提升翻译质量、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 CNKI 文献库中以“功能对等理论、英译策略”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章69篇。其中,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对政论文本的英译策略研究仅6篇,分别为针对《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节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英译策略研究;其余文章分别为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下针对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策略研究15篇,针对新闻外宣文本英译策略研究12篇,针对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12篇,针对科技文本英译策略研究6篇,针对旅游介绍文本英译策略研究7篇,针对医疗文本英译策略研究5篇,针对法律文本英译策略研究3篇,针对网络流行词汇英译策略研究3篇,并无有关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英译策略研究。
以“《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为主题词,检索得到仅5条数据,均为国内对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理论的研究,并无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其英译策略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依据谷歌学术数据库,以“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Translation Strategy”为标题主题词,搜索得到文本仅4篇,分别为基于功能对等理论针对外宣文本英译策略研究3篇以及针对网络流行词汇英译策略研究1篇。以“《Xi Jinp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为标题主题词搜索,仅得到2条结果,同样为国外对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理论的研究,并无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其英译策略研究。
二、功能对等理论
(一)内涵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尤金·奈达提出的,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2],强调“在追求原文与译文信息内容传达一致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做到形式上的对等”[3],其理论内核为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层面的对等。词汇对等关注源语言与目标语言词汇在意义和语境中的对应,要求译者找到能够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和情感的词汇;句法对等要求译者在保留原文信息的同时调整译文,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习惯;篇章对等强调确保译文在连贯性、逻辑性和流畅性上与原文相匹配;文体对等要求译者捕捉并复制原文的语言特点、语气和情感色彩,以实现风格上的对等。四个对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以实现翻译过程中信息和功能的准确传递。
(二)适用性分析
政论文具有强烈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政策导向,语言正式、准确,富含文化内涵。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不仅传达文字表面的意义,更要传达原文的意图、风格和语境。因此,功能对等理论为政论文翻译提供了一种既考虑原文功能又兼顾目标语读者接受度的实用框架,适用性强。以《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为例,要完整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核,忠实传达原文精神,必须要进行词汇、句法、篇章以及文体四方面对等。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原文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其原文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系中国政治论述重要文献,其语言特点严谨规范、逻辑严密、说理性强;其英文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译,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具有高度权威性,因此选用其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法。定性研究法是一种基于一定理论基础上的质性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文字记录和分析研究对象的表征、描述,通常用于研究社会现象和特定问题,不需要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通过深入的描述和解释现象来提高研究的质量,适用于《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英语策略研究。
(三)研究内容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英译本中部分文本案例,探索译者在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方面上英译策略的选择及翻译技巧运用。
四、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英译策略分析
(一)词汇对等
例1: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4]
译文:The success of the path to modernization depends on whether it is people-centered or not.[5]
分析:原文中 “走得通、行得稳” 是一种动词性的表达,而译者将其转换为了名词性的表达 “The success”,运用了词类转换法,以一个抽象名词来整体概括原文中关于道路实施方面能否达成良好效果的意思,更加契合英语表达习惯,使译文在结构上更加简洁明了,构成符合英语语法规范且表意清晰的句子结构。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繁,而英语中更常使用名词。由于其语法结构和词类用法上存在显著差异,英译时可使用词类转换法,使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从而实现词汇层面的功能对等。
例2:“两个确立”、“两个维护”[4]
译文:establish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s core position on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in the Party as a whole and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uphold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s core position on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in the Party as a whole as well as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authority and its centralized, unified leadership[5]
分析:此例中,原文并没有详细展开说明“两个确立”“两个维护”;而译者则将其具体内涵(“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详细补充,运用增词法补充原文隐含信息,让不熟悉相关概念的外国读者能够清晰知晓其确切含义。
由于汉语里一些含义隐含在语境中,而英语需要明确表达出各种语法关系和语义信息,故英译时可使用增词法,使句子在英语语法上更完整,语义更明确。
例3: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4]
译文:work together with one heart[5]
分析:原文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都是团结一致,译者将这些重复的表达简化为“work together with one heart”,避免了译文冗余。
汉语中多对偶、排比以及四字格成语,其在汉语表达中朗朗上口、表现力强,而英语则更注重简洁明了,避免重复。因此,汉译英时往往需要使用减词法,去除冗余信息,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逻辑结构。
(二)句法对等
例4: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4]
译文: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underpinned by a firm commitment to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5]
分析:汉语原文先是强调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后点明其与 “中国式现代化” 的所属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突出特征;而在英语译文中,译者对语序进行了调整,将 “Chinese modernization”放在句首作为主语先呈现出来;且将原文中的主动语态修改为被动语态,通过 “is underpinned by”引出具体内容,来阐述与之相关的支撑要素特征,其语序变化及语态转换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中先明确核心主体,再围绕主体展开描述其相关情况的逻辑,使译文逻辑更清晰,便于英语读者迅速抓住句子重点,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联。
例5:现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4]
译文: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period in which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risk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and uncertainty and unpredictability are rising.[5]
分析:汉语原文先表明我国发展进入的时期特点,再指出在这个时期下需要应对的情况,是典型的汉语先铺垫背景再阐述具体内容的行文逻辑;而在译文中,由于“时期”前面修饰语很长,译者先是将中心词“a period”翻译出来,紧接着用 “in 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具体说明这个时期的特征以及所面临的风险、挑战等情况,将复杂修饰语内容完全表达出来,对语序做了适当调整且加入主从句结构,使其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即先给出核心信息主体,再用从句等形式来补充修饰相关内容,便于英语读者理解。
综上,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中英文不同的句法结构,使用语序调整法、语态转换法、增加主从结构等具体翻译方法,使得译文更加精确简洁、逻辑清晰,达到句法层面的功能对等。
(三)篇章对等
例6: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意破坏的阶段。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4]
译文:In the course of modernization since advent of modern times,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ll undergone a stage of wanton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massiv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On the part of China, our per-capita energy and resource endowment is far from sufficient……This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us to follow the old path of the western modernization.
Instead, we have to stay commit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5]
分析:在上述例子中,译者在段落间添加连接词“instead”,鲜明地体现出原文转折对比的逻辑,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走的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前后内容在逻辑衔接上一目了然。
英语重“形合”,使用大量逻辑关系连接词使其文章内容严谨连贯,属显性衔接;而中文重“意合”,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属隐性衔接。从上述对比来看,译者充分考虑到其语言特点差异,在英译时将原文中隐含的逻辑关系显性化处理,使译文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同时也能够条理清晰、逻辑连贯地传达原文的核心意思,实现了篇章层面的功能对等。
(四)文体对等
例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4]
译文:Since its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ur Party has built on what has been achieved to make further progress. ……We have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and implications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outlined its distinctive Chinese features, essential requirements, and underlying principles, and put in place a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framework.……We have developed a range of transformative practices and made a series of breakthroughs and landmark advances.……providing the caus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with more robust institutions, stronger material foundations, and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taking greater initiative.[5]
分析:在词汇层面,作为具有较强政治性、政策性的政论文内容,原文使用了诸多正式、表意严谨的词汇,体现出正式、严肃的文体风格,精准传达了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项重要举措及成果;译文同样选用了正式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词汇,保持了与原文一致的庄重、严谨的文体风格,让英语读者能感受到原文所承载的正式性与权威性。
在句法层面,原文多采用主动语态,强调党作为主体开展的一系列行动、取得的成果,突出了党的能动性和责任担当;译文同样以主动语态为主,凸显了作为行为主体的党的积极作为,维持了文体上的一致性,让英语读者能感受到原文所传达的党积极主动、奋发向前的语气和风格。
原文整体语气严肃、庄重且坚定自信,传递出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决心、能力以及所取得成果的重大意义,彰显出权威性,是政论文在表达重要思想和成果时典型的语气风格;译文通过正式的词汇、严谨的句法以及合理的篇章结构安排,同样营造出严肃、庄重且自信的语气,表达肯定、积极意义,体现成果的不断提升,使译文读者能感受到与原文一致的坚定自信语气,实现了文体对等。
五、结语
经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四个层面对等的分析得出,功能对等理论为以《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为例的政论文体的英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词汇层面,译者使用了词类转换、增词法、减词法等翻译方法;在句法层面,采取了语序调整法、语态转换法、增加主从结构等翻译方法;在语篇层面则运用了显性衔接等技巧,达到了功能对等,既传达出原文的政策立场,又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有效弥合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鸿沟,使英语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新华通讯社.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英文版、英汉对照版出版发行-新华网[EB/OL]. (2024-02-05)[2024-10-1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40205/1ac95837d5f647cfb6884fc94ec49002/c.html.
[2]韩国勇.尤金·奈达对等翻译理论对唐诗翻译的影响[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 :37-38
[3]宫文蕾. 浅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J]. 海外英语,2018(15): 106-107.
[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11:99-305.
[5]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译.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英文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2:102-309.
作者简介:于乐(2004— ),女,汉族,天津人,在读本科生,无职务无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
王立欣(1971— ),女,汉族,河北承德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