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景丸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张丽丽
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河北省邢台市 054700
摘要:目的:探讨驻景丸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为干眼症的中医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我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0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驻景丸加减方口服及中药熏蒸治疗。驻景丸加减方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个体化用药,中药熏蒸选用具有滋阴润燥、明目通络功效的中药方剂。结果: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干眼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及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驻景丸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能有效改善患者干眼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驻景丸加减方;中药熏蒸;干眼症;临床疗效;干眼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
引言
干眼症,医学全称为角结膜干燥症,是因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进而引发眼表组织病变的常见眼疾。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加之环境污染加剧、生活节奏紧张等因素,干眼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约3.35亿人患有干眼症,我国发病率高达21%-30%,且患者群体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特征[1]。长期干眼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与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角膜溃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增加医疗负担。当前,临床治疗干眼症主要以人工泪液补充、局部抗炎及改善睑板腺功能为主,但人工泪液仅能暂时缓解症状,长期使用易导致眼表微环境失衡;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虽能减轻炎症反应,却存在眼压升高、药物依赖等副作用。中医药在干眼症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其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理论契合干眼症“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驻景丸源自《银海精微》,原方以补肾益精、养肝明目为核心,现代临床通过辨证加减,可针对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证型精准施治,从内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中药熏蒸疗法则借助热力与药力,使药物经眼表黏膜直接吸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泪液分泌与睑板腺功能,实现“外治内调”[2]。然而,目前关于驻景丸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观察,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系统性研究。明确该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对完善干眼症中医药防治体系、提升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这段为期一年的时间里,于我院通过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精心选取了100例干眼症患者,作为本次深入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为:符合干眼症的诊断标准,参照《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0年)》,经症状询问、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无表面麻醉下5min≤5mm)、泪膜破裂时间(BUT≤5s)等检查确诊;年龄在18-70岁之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能配合完成治疗与相关检查。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角膜炎、结膜炎急性发作期等;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正在使用其他可能影响干眼症治疗效果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运用专业且随机的分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均匀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为18例,占比36%,女性患者为32例,占比64%。从年龄分布来看,年龄跨度处于20-68岁之间,经计算得出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2±9.3)岁。反观实验组的50例患者,男性患者为20例,占比40%,女性患者是30例,占比60%。年龄范围在19-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8.9)岁。随后,对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均值以及干眼症严重程度分布等一般资料方面,运用专业的统计学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数据的P值均大于0.05,这充分表明两组患者在这些关键的一般资料维度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具备高度的可比性,能够为后续研究不同治疗策略的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泪液滴眼治疗,选用玻璃酸钠滴眼液(0.1%浓度),该药物模拟人体天然泪液成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润滑性,能够在眼表形成一层持久的保护膜,有效缓解干眼症状。在具体使用时,每次滴眼剂量为1-2滴,这一剂量既能保证足够的药物覆盖眼表,又避免因过多滴入导致药液溢出浪费。每天滴眼次数设定为4-6次,此频率可维持眼表持续的湿润状态。同时,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对于干眼症状较轻,仅表现为偶尔轻微干涩感的患者,采用每天4次的滴眼频率;而对于症状较重,如频繁出现眼部烧灼感、异物感,甚至影响日常视物的患者,则增加至每天6次。整个治疗过程持续3个月,旨在通过长期稳定的药物干预,改善眼表微环境。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会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眼表有无不良反应,如眼红、瘙痒等,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驻景丸加减方口服及中药熏蒸治疗。驻景丸加减方的运用严格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个体化用药。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中医认为肝肾阴虚是导致干眼的根本原因,肝开窍于目,肾主藏精,肝肾阴虚则目失所养,故而治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方用驻景丸为基础方,加入熟地黄,其味甘性微温,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酸涩微温,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枸杞子味甘性平,滋补肝肾、明目,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之效。对于气血亏虚型患者,由于气血不能上荣于目,导致眼目干涩、视物昏花,治以益气养血、润燥明目。在驻景丸基础上加用黄芪,其味甘性微温,为补气之要药,可大补元气,推动气血运行;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使气血充足,目得濡养。每日1剂,药物采用传统水煎法,先将药材用清水浸泡30分钟,使药物充分吸收水分,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随后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钟,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最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服用3个月,通过持续的药物调理,从内部改善患者机体状态。
中药熏蒸选用具有滋阴润燥、明目通络功效的中药方剂,其药物组成精心配伍。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将中药加水1000ml,浸泡30分钟,使药材湿润,便于有效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析出。浸泡后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煎煮20分钟,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融入药液。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熏蒸仪的药罐中,患者取舒适坐位,将眼部对准熏蒸仪出雾口,距离控制在约20-30cm,这一距离既能保证中药蒸汽充分作用于眼部,又可避免因距离过近导致眼部烫伤。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在熏蒸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实时关注患者感受,根据患者反馈及时调整温度。每次熏蒸15-20分钟,此时间可使眼部充分吸收中药蒸汽中的有效成分。每天1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连续治疗3个月。中药熏蒸利用温热的蒸汽,一方面使眼部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眼部新陈代谢;另一方面,中药蒸汽中的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眼表,滋养眼周组织,改善眼表微环境,缓解干眼症状,与驻景丸加减方口服内外协同,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三)观察指标
1.干眼症状评分:采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0年)》推荐的干眼症状评分量表,从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等方面进行评分[3]。
2.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在无表面麻醉下,将Schirmer试纸一端置于下睑结膜中外1/3交界处,患者轻轻闭眼,5分钟后取出试纸,测量湿润长度,单位为毫米(mm)。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泪液分泌试验[4]。
3.泪膜破裂时间(BUT):使用荧光素钠染色法,将1%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内,患者眨眼数次使荧光素均匀分布于泪膜表面,然后嘱患者平视前方,避免眨眼,使用钴蓝光观察泪膜,从最后一次眨眼到泪膜出现第一个黑斑的时间即为泪膜破裂时间,单位为秒(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5]。
(四)研究计数统计
用SPSS 22.0这个专门统计数据的软件来分析。数据是具体数值,就用平均数再加上或者减去标准差的方式,写成(x±s)形式。想要得知两组这种数据有没有差别,就用t检验和χ²检验来分析。如果P这个数值小于0.05,那就说明这两组数据的差别是有意义的。
二、结果
(一)干眼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干眼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干眼症状虽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相对较小;而实验组通过驻景丸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眼部干涩、异物感等症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加明显。
(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
治疗前,两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泪液分泌试验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量虽有一定增加,但幅度较小;实验组在联合治疗作用下,泪液分泌量显著增加,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促进泪液分泌,改善泪液分泌不足的状况。
(三)泪膜破裂时间(BUT)
治疗前,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实验组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泪膜稳定性有所改善,但实验组通过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提高泪膜稳定性,从而缓解干眼症状。
三、讨论
(一)干眼症状改善机制
驻景丸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干眼症状,主要得益于其协同作用。驻景丸加减方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辨证分型进行个体化用药,通过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滋阴润燥等功效,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改善眼部气血津液的运行。肝肾阴虚是干眼症常见的病因病机,驻景丸中楮实子、枸杞子、菟丝子等药物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效,可从根本上改善眼部的阴虚状态,缓解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中药熏蒸则通过药物蒸汽的温热和药力作用,直接作用于眼部,使眼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中药方剂中的菊花、桑叶等具有疏风清热、明目功效,能改善眼部的气血运行,缓解眼部疲劳和干涩感。两者联合,内调外治,标本兼治,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干眼症状[6]。
(二)泪液分泌增加原因
实验组泪液分泌量显著增加,与驻景丸加减方和中药熏蒸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从中医角度看,驻景丸加减方中的药物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津液的生成和输布,为泪液分泌提供物质基础。如黄芪、党参等益气药物,能增强人体的气化功能,推动津液的运行;麦冬、石斛等滋阴药物,可补充人体的阴液,使泪液分泌有源。中药熏蒸时,药物蒸汽直接作用于眼部,温热刺激可兴奋眼部神经末梢,促进泪腺的分泌功能。同时,中药的药力可改善眼表微环境,增强泪腺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加泪液分泌量。两者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泪液分泌,改善泪液分泌不足的状况[7]。
(三)泪膜稳定性提高原理
该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泪膜稳定性,延长泪膜破裂时间。驻景丸加减方调节人体气血津液,改善眼部营养供应,使眼表上皮细胞得到充分滋养,有助于维持泪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中药熏蒸可湿润眼表,补充泪液中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同时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泪液的均匀分布,减少泪液蒸发,从而提高泪膜的稳定性。此外,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减轻眼表炎症反应,减少泪膜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延长泪膜破裂时间,维持泪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驻景丸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在改善干眼症状、增加泪液分泌、提高泪膜稳定性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人工泪液滴眼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该联合治疗方案通过内调外治,发挥中药整体调节和局部治疗的优势,从多个环节改善干眼症的病理状态。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的研究,深入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优化治疗方案,为干眼症的中医综合治疗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干眼症患者。
参考文献
[1]赵明慧,权哲,黄子殷,等.驻景丸加减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3(12):1070-1073.
[2]刘莹,颉瑞萍,曹水清.驻景丸加减方颗粒联合直流电导入治疗干眼症16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4):2.
[3]陈耀华,朱彦青.驻景丸加减方治疗肝肾亏虚型干眼症疗效及对患者主观症状,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4):4.D
[4]肖建彪,石岩,张兆康.驻景丸加减方联合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1,005(004):113-115.
[5]贾慧珍.驻景丸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的临床评价[J].[2025-05-09].
[6]刘莹,尤斌,马银虎,等.驻景丸加减方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7,27(6):3.
[7]肖建彪,石岩,张兆康.驻景丸加减方联合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