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库存控制对工程物资成本节约的影响评估

作者

顾国庆

中交三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邮编:430035

摘要: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张,物资成本在项目总成本中的占比持续攀升,优化库存控制已成为工程降本增效的核心环节。当前,工程物资库存管理面临模式落后、信息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成本控制。通过深入剖析库存控制现存弊端,针对性提出先进管理方法应用、信息化平台搭建等优化策略,并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依据,系统评估优化效果,证实其对成本节约的显著作用,为行业物资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库存控制;工程物资;成本节约;优化策略;效果评估

引言

在工程建设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有效控制成本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物资成本作为工程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项目效益。然而,现实中工程物资库存管理普遍存在库存积压、物资短缺等问题,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还可能延误工期。本文围绕库存控制优化展开研究,旨在探索其对工程物资成本节约的影响路径与实施策略。

一、库存控制问题

工程物资库存管理模式陈旧,已然成为制约成本控制的 “拦路虎”。传统管理模式过度依赖人工经验,犹如盲人摸象,缺乏对市场供需变化以及工程进度动态的精准剖析。在大型基建项目中,由于未能充分考量施工进度调整,盲目采购大量钢材、水泥等物资,致使库存积压如山。大量资金被长期占用,仓储成本也如滚雪球般不断增加。以某大型铁路建设项目为例,初期因对工程各阶段钢材需求预估偏差,一次性购入远超实际用量的钢材,这些钢材长期占用仓库空间,不仅需要额外支付高额仓储费用,还面临因生锈等造成的损耗风险。

库存物资分类管理混乱,盘点工作执行不力,如同屋漏偏逢连夜雨,进一步加剧了成本浪费。多数工程未能对物资进行科学分类,将价值高、用量少的关键物资与普通物资混放管理。这就好比在杂乱无章的仓库里寻找一颗珍贵宝石,在盘点时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却难以精准掌握库存实际情况。由于盘点不及时,物资损耗、过期现象未能及时察觉,造成大量物资白白浪费。一些电子元器件对储存环境要求严苛,因储存环境不当,未在保质期内使用,直接导致成本损失。

信息沟通不畅严重影响库存管理效率,如同肠梗阻一般阻碍着物资调配的顺畅进行。采购部门依据历史数据制定采购计划,却无法实时获取仓储部门的库存信息,也难以与施工部门有效沟通物资使用进度。这种信息壁垒使得物资调配缺乏灵活性,当施工计划变更时,无法及时调整采购与库存策略,进而引发物资积压或短缺,增加工程成本。在某大型水利工程中,采购部门按原计划采购了大量管材,然而施工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实际需求减少,由于信息沟通不畅,采购部门未能及时知晓,导致大量管材积压。

二、优化策略实施

引入先进库存管理方法是优化库存控制的关键一招。ABC 分类法将工程物资按价值、用量等因素分为 A、B、C 三类,这种分类管理方式如同为不同物资贴上清晰标签。对价值高、用量少的 A 类物资进行重点管理,严格控制库存水平,定期盘点,确保物资安全。这就像是守护贵重珠宝,容不得丝毫马虎。例如在某超高层建筑项目中,对电梯设备等 A 类物资,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库存状况,从入库到出库全程严格把控。对价值低、用量大的 C 类物资,则采用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合理分配管理精力。经济订货量模型通过综合考虑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等因素,精准计算出最优订货量,避免盲目采购,实现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在某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中,应用这些方法后,物资采购成本降低了 15%,切实为项目节约了资金。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库存信息实时共享,为库存管理装上了 “智慧大脑”。通过引入专业的物资管理软件,将采购、仓储、施工等部门纳入同一信息系统,各部门可实时查看库存物资的数量、位置、出入库记录等信息。这就如同让各部门在同一本实时更新的账本上工作,信息一目了然。当库存物资低于预警值时,系统自动提醒采购部门进行补货;施工部门也能及时反馈物资使用情况,便于采购部门调整采购计划。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库存管理效率,还减少了因信息不畅导致的沟通成本与物资浪费。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让采购部门能根据施工部门实时反馈,精准采购物资,避免了不必要的库存积压,同时也保证了施工物资及时供应,提高了整体项目推进效率。

建立科学的库存预警机制,为库存控制提供有力保障,如同为库存管理筑起一道坚固防线。结合工程进度计划、历史物资消耗数据以及市场供需趋势,设定合理的库存上下限。当库存物资接近下限,系统立即发出预警,提醒采购部门提前安排采购,避免物资短缺。这就像在汽车油量不足时及时提醒加油,确保行程不受影响。当库存接近上限时,及时分析原因,调整采购策略,防止库存积压。某大型桥梁建设项目通过建立库存预警机制,有效避免了因钢材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在钢材价格上涨前,依据预警提前采购储备;在价格下跌时,合理控制库存,实现了物资成本的精准控制,为项目节约了大量资金。

三、效果评估呈现

在某大型房建工程中,应用优化后的库存控制策略后,物资库存周转率显著提升,仿佛为企业资金流动注入了一针 “强心剂”。实施前,库存周转率仅为每年 3 次,大量资金被积压在库存物资中,如同资金被冻结,无法高效运转。优化后,库存周转率提高至每年 5 次,资金回笼速度加快,企业资金流动性得到极大改善。企业得以将回笼资金投入到其他关键项目环节,形成良性循环。仓储成本明显降低,通过科学的物资分类管理与库存控制,减少了仓储空间的占用,降低了物资损耗。原本堆满仓库的各类物资,经过合理分类与精准库存控制,仓储空间需求大幅减少,物资因存放不当等造成的损耗也大大降低,仓储成本较之前下降了 20%,切实为企业节省了运营成本。

物资短缺与积压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为工程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在优化库存控制策略实施前,该工程因物资短缺导致的工期延误平均每月达 3 天,紧急采购增加的成本高达数十万元,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实施后,物资供应及时率达到 98% 以上,几乎未出现因物资短缺导致的工期延误情况。施工过程如同精密仪器般顺畅运转,不再因物资问题停滞。库存积压物资大幅减少,避免了因物资过期、损耗造成的成本浪费。原本因积压而面临过期风险的大量建筑材料,如今在合理库存控制下,都能在有效期内得到充分利用,为项目节约了可观的成本。

通过综合评估,工程物资成本实现明显节约,彰显了优化策略的卓越成效。优化策略实施后,该工程物资总成本较原计划降低了 12%,在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实现了显著的成本节约效果。这一成果不仅为该项目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同类工程物资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其他工程在面对类似库存管理难题时,可以参考该项目的优化策略,从库存管理模式革新、信息化建设以及预警机制建立等方面入手,实现工程物资成本的有效控制,提升项目整体竞争力。

结语

优化库存控制对工程物资成本节约意义重大。在当前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持续完善库存控制优化策略势在必行。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实现物资需求预测的智能化与库存管理的动态化。加强行业间经验交流与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库存管理团队的专业素养,助力工程物资成本管理迈向新台阶,为工程建设行业的降本增效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新利。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J]. 物流科技,2020,43 (08):121-123.

[2] 李红艳。基于供应链的工程物资库存管理分析 [J]. 现代经济信息,2019 (17):118-119.

[3] 赵晓霞。工程物资库存控制与成本优化研究 [J]. 中国市场,2021 (14):148-149.

作者简介:顾国庆 男 1995年10月1日 汉  籍贯(省*市):甘肃武威      学历:大专 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物资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