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龚平娥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教学研究室 431800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等,并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质疑探究、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使命,思维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依然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侧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教师通常会详细解释每个段落的意义和写作技巧,而学生只需记笔记和回答简单问题,这种方式虽然能确保学生获取基础知识,但无法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或创造性思维,长期采用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因为他们没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文本中的深层含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尝试引入更多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2.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包括不同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倾向于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策略,未能充分考虑这些个体差异,这样的做法使得一些学生可能觉得课程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则可能感到难以跟上进度,导致学习上的挫败感,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速度和深度不同,统一的教学标准可能会忽视那些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或者无法满足那些希望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比如分层教学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潜力。
3. 缺乏思维训练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文本内容的解读,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有效指导与训练,结果是学生们仅仅停留在对文章表面意义的理解层面,缺乏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故事的情节或作者的观点,却没有引导学生探讨背后的原因或逻辑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为了弥补这一点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增加专门针对思维技能的训练环节,如教授如何进行逻辑推理、辨析论点的强弱、识别偏见等,此外通过组织辩论赛、专题研讨等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巧妙创设问题,激发思维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提出诸如“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箭?他的计策妙在哪里?”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还能促使他们带着疑问深入阅读文本,积极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还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策略运用,从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通过设置一系列逐步深入的问题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从浅层次的信息提取到深层次的意义建构的认知路径,比如从初步了解诸葛亮的计谋背景,到探讨其战略思想的具体实施细节,再到反思这一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引导质疑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
质疑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动力源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对文本中的观点或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学生可能会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造成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当时的社会制度存在哪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本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人性弱点,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质疑探究的过程教会了学生不盲目接受现成的观点,而是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例如在讨论其他文学作品时,学生也会习惯性地思考作者意图、作品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现实意义,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拓展思维空间
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其多维度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比较阅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理解和分析文本,例如在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时,教师可以选择几首不同诗人创作的作品,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通过对比这些诗歌的语言风格、意象选择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此外比较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在同一主题下比较不同作家的作品,发现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在研究古代神话传说时,可以将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并置,探讨两者在英雄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构建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单一文本的局限,让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内思考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全球视野。
结论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持之以恒地开展思维能力培养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玉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 2024(6).
[2] 潘姝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 2016, 000(006):P.65-6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