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路径
李颜荣
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中学 843200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等能力。本文说明在初中语文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思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探讨如何基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思辨能力指的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所谓辨析指的是对观点或问题思解决方法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分析。思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下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与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相关教学思路与经验参考。
一、初中语文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1.充分发挥初中语文课程育人价值
初中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思辨元素,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都具备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育人功能。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中,会带领学生对语文学科中的诸多知识点、逻辑元素及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学习,促使他们挖掘其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从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
2.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思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与阅读理解、逻辑思考、写作等其他语文学习能力相互勾连与促进,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利于学生借助思辨能力更好的进行阅读理解、更好的进行作文写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促使他们进行合作讨论和辩论,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3.提升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
教育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及人生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教师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思辨基础,有利于他们看透学习和生活的本质,从而更加游刃有余的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思辨能力都能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或处理人际关系时作出更正确、更明智的抉择。
二、初中语文思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模式不够灵活
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构建的思辨课堂存在教学模式不够灵活的问题,如部分教师采用陈旧的理论说教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导致思辨性阅读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思辨的机会,难以接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部分教师在思辨教学过程中习对文章中所有的语言内容进行分析,将提前总结好的观点与想法灌输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语文课堂中缺乏思辨元素
当前阶段,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构建的语文课堂中缺乏思辨元素,导致学生缺乏思辨学习机会,如,部分教师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水平,所设置的问题缺乏思考深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此外,部分教师在与学生思辨发言过程中没能留意学生的思维漏洞与不合理之处,没能引导学生通过深度思考和辨析补足自身不足,这也会影响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3.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
初中学生群体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思辨能力较好仅需教师稍加点拨即可理顺思路,部分学生思辨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三、如何基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1.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辨元素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用好教材,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辨性元素提炼出来,将这些思辨性元素融入课堂内容之中,供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辩论。学生惟有经过思辨式学习和讨论,其思考能力、提炼观点能力、寻找论据能力、阐述观点能力等于思辨有关的能力才能获得有效提升。
以《鱼我所欲也》为例,该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思辨元素,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充分将课文内容中的思辨性元素提炼出来设计成问题链,引导学生基于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剖析,通过独立思考和同学间相互辩论总结出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思辨能力;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及其中蕴含的逻辑性元素,进一步优化学生思辨能力。
2.构建趣味型思辨课堂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就要想办法增强课堂吸引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辨,从而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及学习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构建思辨式语文课堂,在课堂中渗透思辨性问题,激发学生认真学习、深刻思考,调动学生思辨思维,强化学生思辨能力。
以《爱莲说》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思辨课堂生动性和直观性,将文言文中的重点知识、逻辑问题制作成电子课件,引导学生借助电子课件自主探索课文主旨,思考莲花有哪些美好品质,思考作者到底是在赞美莲花还是借莲花赞美品质高洁的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辨析能力均可得到有效提升,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辨习惯。
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思辨性能力就要首先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学生拥有质疑精神之后就能够更好的发展自身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应打破教育旧思维,始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意愿,鼓励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勇敢提出自己的疑惑。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这首诗中包含的内容和情感距离学生的生活经历较为遥远,因此,学生在古诗文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教师可首先带领学生对古诗文进行粗读和精读,在读后讨论环节,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得出的知识观点与情感体验,并彼此质疑、彼此思考和辩论,直到所有学生都深刻、全面的理解了古诗文主旨内容和思想情感。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鼓励学生勇敢提出问题、深度分析问题及准确解决问题,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结语: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创设问题思辨式课堂、趣味型思辨课堂及质疑型思辨式课堂等创新型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岩.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J].东方文化周刊, 2023:52-54.
[2]赵军刚.初中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路径[C]//2024中青年教师发展经验交流会——人工智能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论文集(上).2024.
[3]王慧.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