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在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作者

刘永清

武城县老城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山东德州 253000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保产措施,对保障农作物高产及品质安全、促进农户增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农业新形势下,如何绿色防控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蔓延,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农产品及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成为摆在植保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探讨解决的重大问题。

1 农业绿化病虫危害

1.1 损害植物生长

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通过吸取植物汁液,致使叶片卷曲、发黄,严重时甚至大量脱落,极大削弱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则啃食幼苗根茎,导致植株死亡,不仅破坏植物的观赏价值,还对相关部门的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1.2 破坏生态平衡

农业绿化中的病虫害问题会扰乱生态系统的稳定。病虫害的蔓延会导致植物资源锐减,破坏生物间的繁衍链条。部分具有强传播性的病虫害,更是打破了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天牛蛀食树木会造成植株死亡,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 增加治理成本

为有效防治农业绿化病虫害,相关部门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植物病虫害进行全天候监测。这不仅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持续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也给农业绿化部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4 影响居民生活

绿化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病虫害危机的出现会显著降低居民的生活品质。以刺蛾为例,其幼虫释放的有毒物质会导致人体局部疼痛、肿胀,直接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

2 新型绿色防控技术在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要点

2.1 生态调控技术

生态调控防控病虫害的方式是对农田生态系统给予优化,合理轮作属于常用策略。不同作物有不一样的生长周期、根系分泌物以及病虫害谱,以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例,小麦收获后,玉米生长阶段所面临的病虫害环境和小麦不一样,可有效切断病虫害生活史,减少病虫害积累。间作套种也能取得不错效果,如玉米与大豆间作,大豆根瘤菌固氮可改善土壤肥力,而且两种作物植株形态、气味存在差异,能干扰害虫识别与定位,降低害虫侵害几率。调节农田小气候同样关键,借助合理灌溉、排水,控制田间湿度,营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如在温室种植里,精准控制湿度可有效预防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发生。

2.2 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控依靠生物之间的自然关系来对病虫害加以控制。就天敌昆虫的应用而言,赤眼蜂大多时候被用来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属于鳞翅目的害虫,赤眼蜂会把卵产在害虫的卵里面,当它的幼虫孵化后就以害虫的卵作为食物,以此抑制害虫进行繁殖。在玉米田当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去释放赤眼蜂,可降低玉米螟卵的孵化率,减少害虫所造成的危害。生物农药也有关键作用,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它可产生伴孢晶体蛋白,害虫吃了晶体蛋白后会在肠道的碱性环境当中溶解,破坏肠道细胞,导致害虫死亡,其对多种鳞翅目害虫都有明显效果,并且对环境较为友好,不容易污染农产品;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白僵菌、绿僵菌,可侵染害虫,让害虫染病死亡,在蝗虫、地下害虫的防治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

2.3 改良修复与抗逆增强的综合防治

健康的土壤不仅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更是天然的“免疫系统”,能有效抑制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在智慧农业背景下,土壤健康管理已发展为一套系统化的防控策略。首先,采用智能土壤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土壤理化性质,包括温度、湿度、pH 值、电导率等参数,建立土壤健康数字画像。其次,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土壤健康评价体系,对土壤养分平衡性、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综合评估,精准诊断土壤健康状况。在改良修复层面,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精准改良方案,如酸性土壤施用生物碱性调节剂,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钝化剂或超富集植物修复,在有机质不足的区域实施精准配方有机肥补充。在抗逆增强方面,一是通过物理改良提高土壤通透性与持水性,增强作物根系发育;二是通过生物激活剂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增强土壤抑病性;三是通过根际微生物组调控技术,培育植物与微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增强作物自身免疫力。此外,通过智能决策系统指导实施科学轮作倒茬、间套作、深耕深翻等农艺措施,进一步优化土壤生态环境,构建健康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

2.4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为农作物创建适宜的生长环境,提升农作物生长能力与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以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农业防治的手段有很多种,如土地管理、种子管理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农业防治方法,以此提升农业病虫害防治效果,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玉米生长中容易出现草地贪夜蛾,影响玉米生长。为了降低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采用间作套种的方式预防。草地贪夜蛾的取食具有选择性,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间作和套作方法,比如豆类、南瓜等作物,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概率。2) 选择合适的播种期,以免玉米苗期和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期重合。通过农业防治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草地贪夜蛾的为害概率,为农作物生长创建良好环境。

2.5 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传感器技术的手段,构建信息化监测系统可以对种植地进行全天、全方位、连续的远程监控,实时获取并远程监控种植地的相关参数,如土壤湿度、温度、pH 值、光照强度、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种植地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定监测系统的各项参数阈值,及时捕捉到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有害生物以及环境条件恶化等情况。一旦出现不利因素,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及时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农户,从而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此外,信息化监测系统还可以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预测并评估未来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发生趋势。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技术人员可以制订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方案。

2.6 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当病虫害蔓延达到临界点时,易引发大规模暴发,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为此,植保部门应升级监测网络体系,运用智能监测设备和数字化平台实现全域实时监控。通过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模型精度,建立精准预警机制,确保在最佳防治窗口期采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危害,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

结束语

随着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新型绿色防控技术会在更大范围深入应用,帮助农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为全球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佑骥 . 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J]. 种子科技 ,2022,40(12):82-84.

[2] 张 栋 栋 . 玉 米 病 虫 害 防 治 中 绿 色 防 控 技 术 的 应 用 [J]. 农 家 参谋 ,2023(2):60-62.

[3] 姜丽娜 . 绿色防控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J]. 种子科技 ,2023,4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