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精益求精

作者

冷清爽 黄程远 陈启旺 葛晁彤 刘昊明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130062

基金项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精益求精—石墨烯高效散热的领导者”(项目编号:202410204040)

摘要:随着电子设备向微型化、高性能化发展,散热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其稳定性和寿命的关键因素。针对传统散热材料导热性能不足的局限,本研究聚焦石墨烯这一新型纳米材料在散热领域的应用潜力。研究系统分析了石墨烯独特的二维蜂窝状晶体结构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机制,揭示了其作为散热材料的优势特性。通过优化石墨烯层间堆叠方式和界面热阻控制,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经结构优化的石墨烯散热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导热性能,在电子器件散热应用中展现出明显优势。该研究不仅为开发新型高效散热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解决电子设备热管理难题开辟了新途径。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石墨烯与其他纳米材料的复合优化,以推动散热技术的创新突破。

关键词:石墨烯;高效散热;热传导;纳米材料;电子设备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电子设备朝着微型化、高性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当这些热量无法被及时有效地传导出去时,就会导致设备内部温度过高,进而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传统的散热材料如铜、铝等金属虽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但在应对现代电子设备越来越高的散热需求时,已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散热材料成为当前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这种由单层碳原子排列形成的二维材料,不仅具有极高的热导率,还具备优异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研究表明,石墨烯的理论导热性能远超传统金属材料,使其在散热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特别是在电子设备散热领域,石墨烯能够快速将热量从发热源传导出去,有效降低设备工作温度,保障其稳定运行。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系统分析石墨烯作为散热材料的优势特性,探讨其独特的二维蜂窝状晶体结构对导热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优化石墨烯的层间堆叠方式和界面热阻控制,提升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效率。实验将重点验证经结构优化的石墨烯散热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为开发新型高效散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研究结果有望为解决当前电子设备面临的热管理难题开辟新途径,推动散热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石墨烯高效散热技术的创新与优化

2.1 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制备工艺改进

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制备工艺改进是提升其实际应用性能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和氧化还原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获得石墨烯材料,但在质量和产量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改进工艺。

液相剥离法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制备工艺之一,该方法通过在溶剂中对石墨进行超声处理,利用溶剂分子与石墨层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剥离。经过优化后,这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石墨烯的产率,同时减少结构缺陷的产生。值得注意的是,溶剂选择对剥离效果影响很大,N-甲基吡咯烷酮等极性溶剂因其适宜的表面张力而成为首选。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重要方法。通过改进反应室设计、优化气体流量比和精确控制生长温度,可以获得缺陷较少、晶体结构完整的石墨烯薄膜。特别是在铜箔基底上生长的石墨烯,其导热性能接近理论值。然而,该方法的设备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在高端散热应用领域采用。

针对石墨烯层间热阻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新型的插层复合技术。通过在石墨烯层间引入特定功能分子,既保持了面内导热性能,又增强了层间热传导效率。例如,采用金属纳米颗粒作为插层材料,可以利用金属的高导热特性来弥补石墨烯层间导热不足的缺陷。

界面处理工艺的改进同样重要。石墨烯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界面热阻会显著影响整体散热效果。通过表面官能化处理,如引入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可以增强石墨烯与聚合物基体的结合力,从而改善热量跨界面传递效率。实验表明,经过优化的界面处理能使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得到明显提升。

这些制备工艺的改进不仅提高了石墨烯散热材料的性能,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其在电子产品散热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2 石墨烯散热性能的测试与评估

石墨烯散热性能的测试与评估是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研究人员建立了系统的测试方法体系,以全面评估石墨烯材料的散热性能表现。

在实验室测试中,热导率测量是最基础的评估指标。稳态热板法是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通过测量样品在稳定热流条件下的温度梯度,计算其导热性能。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直观,特别适合厚度较大的石墨烯复合材料测试。对于超薄石墨烯薄膜,则更多采用瞬态热线法,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取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再通过计算得到热导率值。值得注意的是,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实际应用性能测试更注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电子器件散热测试平台可以模拟CPU等高发热元件的工作状态,通过对比使用石墨烯散热材料前后的温度变化,评估其散热效果。测试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石墨烯散热膜能使器件表面温度明显降低,且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这种测试方法最接近实际应用场景,所得数据对产品设计具有直接参考价值。

长期稳定性测试是评估石墨烯散热材料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加速老化实验,观察材料导热性能的变化趋势。实验发现,经过结构优化的石墨烯材料在长时间使用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散热性能,表明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特别是经过表面处理的石墨烯复合材料,其抗老化性能更为突出。

界面热阻测试对于评估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尤为重要。激光闪光法能够精确测量石墨烯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界面热阻,为优化材料组合提供依据。测试结果显示,采用化学键合方式连接的石墨烯与金属基体界面热阻显著低于物理接触方式,这说明界面处理工艺对提升散热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微观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相结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性能差异的原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具有完整晶格结构的石墨烯散热性能最佳,而存在褶皱或缺陷的区域导热效率会有所下降。这种关联性分析为后续材料优化指明了方向。

随着测试技术的不断完善,石墨烯散热性能评估的精度和效率都在持续提升。这些测试结果为石墨烯散热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持,也为其在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研究结论与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石墨烯在散热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优化材料结构与制备工艺,成功开发了具有优异性能的散热解决方案。实验验证表明,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其热传导效率显著高于传统金属材料,尤其在电子设备散热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通过控制层间堆叠方式和界面处理,有效降低了热阻问题,使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导出热量,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同时,石墨烯的轻量化特性为电子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张钊滟,马帅,卢鑫等.壳聚糖-氧化石墨烯/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原位溶液聚合及性能.2020,37:2726-2734

[2] 朱晓莉.三维石墨烯/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储能性能研究.2014

[3] Lu-Bin Zhong,Shu-Jue Chen,Xu Hou等.Salt-resistant carbon aerogel with hierarchical interconnected channels for continuous and efficient solar evaporation of hypersaline water.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23,66:3300-3309

[4] 王宝刚.金&碳基纳米流体的设计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2012

[5] 赵佶.石墨烯与硅基技术“联姻” 形成万亿产值.201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