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制药设备维修改造及综合管理相关思考

作者

李航

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43300

摘要:制药设备的维修改造与综合管理是确保制药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合规性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制药设备维修改造的重要性,并提出优化设备维修改造及综合管理的具体策略,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制药设备;维修;改造;管理

引言:制药行业对设备的要求极为严格,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和技术更新换代,设备故障频发、维修成本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进行设备的维修改造以及实施科学的综合管理,成为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

一、制药设备维修改造的重要性

(一)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制药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证生产线连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将导致整个生产线的停机,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在医药行业,由于其特殊的生产性质,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稍有差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能有效降低设备失效的几率,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这样既可以避免停工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又可以维护企业在市场上的声誉与顾客满意度[2]。

(二) 改善产品的品质

设备状况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陈旧或破损的设备可能不能准确地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如温、压、湿等,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药品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所以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通过对设备的维护和改造,可使设备恢复到最佳工作状态,保证各种生产参数的准确控制,使产品的质量达到或超过有关标准。同时,优质的产品还能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3]。

(三) 设备寿命的延长

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和改造,能对现有设备进行修复,还能对其进行技术升级,延长使用寿命。如更换磨损零件、升级控制系统、引进新工艺等,可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效率。这种预防性维修措施降低设备的突发失效概率,与频繁更换新设备相比,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和改造才是更经济、更有效的方法。节约大量的资金,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

二、优化设备维修改造及综合管理的策略

(一)制订一项综合维护和改建计划

对设备的定期全面评估是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包括设备功能性测试,性能监控,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对设备进行详细的评估,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为制定合理的维护和改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传感器监测、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评价的精度和效率。一旦关键设备失效,就可能造成生产线的停摆和重大的安全事故,所以必须把它放在首位。有些设备虽有小故障,但并不影响整个生产,可视具体情况安排后续维修。这样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与效率。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养护预算,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企业应该根据设备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预算方案。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财政预算要有一定的弹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合理。

(二)提高技术水平

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活动,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培训内容既包括最新的技术知识、操作技巧,又要注重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训练。例如,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习等方法,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鼓励技术人员参加行业会议、技术交流活动,这也是一种拓宽眼界、学习前沿技术的有效方式。对于一些技术上比较困难的设备维护工作,企业可以选择聘请外部专家进行技术支持。外部专家往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为企业提供新的角度和解决方案。在引进国外专家的同时,公司内部技术人员也要积极参与进来,借此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设备维护技术与管理经验。

(三)备件管理的优化

1 制定备件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备件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需要建立健全的备件管理体系。通过 ERP系统、专用备件管理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可对备件的使用、库存量、需求等进行全面的跟踪与管理。这一系统提高了备件管理的透明度,保证所需备件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得,减少由于备件短缺而造成的停工期。把与备份有关的数据集中存放在同一个系统内,保证各部门之间能够容易地进行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孤岛,提高办公效率,该系统具有自动化功能,能自动执行采购订单,更新库存等操作,减少人为干预,减少出错的几率。

2理性库存管理

首先,对设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收集、分析,掌握各零部件的实际使用频率及故障率;这对于预测未来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库存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确定各种备件的安全库存量。安全库存量是为应付突发事件而维持的最小库存量,以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不会因缺少关键零部件而造成生产中断。企业的设备状况与操作状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有必要对备件库存量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做出调整。例如,某一种设备在升级后失效率明显降低,相应的备件量也应相应降低。

(四) 加强预防维护

1 制订预防性维修计划

为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制订彻底的预防维修计划是十分重要的。每个类别的设备都应该有专门的维修计划,以符合他们的操作指导书和实际的使用环境。这些计划应明确如下:根据设备类型和重要程度,制定合理的维修间隔期,如每季一次或半年一次。定期的检查能够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避免小的问题演变成大的问题。具体检查内容包括清洗,润滑,紧固件检验等,清洁作业可防止粉尘、杂物堆积而影响设备性能;合适的润滑可以减少摩擦,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紧固件检验是确保设备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针对可能发生的设备突然停机、关键零部件损坏等突发事件,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理措施。帮助快速恢复生产,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先进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正在给设备管理方式带来变革。利用传感器网络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采集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振动等。这些数据为维修人员提供了设备运行状态的第一手数据,使维修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中存在的问题模式与趋势。在此基础上,系统能够对维修人员产生预警信息,提示维修人员下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该方法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就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维修费用,停机时间。根据设备运行记录,对维修周期进行自动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结语:

制药设备的维修改造及综合管理是制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制定全面的维修改造计划、提升技术水平、优化备件管理和强化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加强数据管理和推动设备智能化升级,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若谷. 浅谈制药企业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J]. 中国设备工程, 2023, (10): 60-62.

[2]刘蕾, 李达. 中药制药设备安全管理探讨[J]. 现代职业安全, 2020, (06): 72-74.

[3]赵传鹏. 刍议制药企业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J]. 化工管理, 2020, (12): 173-174.

[4]诸云飞. 探析某制药机械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J]. 农家参谋, 2020, (04):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