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练赛”一体化大单元教学的探索
吴振宇
云浮市云城区安塘中学 527300
摘要: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这就要求初中体育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学习,还关注学生能否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磨炼意志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立足“学练赛”一体化要求,以初中足球大单元教学为例,对初中体育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其他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练赛;体育教学;大单元
引言:足球运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和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反应力、空间感、爆发力、平衡能力和动态预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素质和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水平。然而在当前足球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大量机械模仿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足球运动的魅力及其足球自身的教育价值大大减半,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学练赛”协同发展,在足球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学生打造适合的教学设计,以最大化地提升教学效果,并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价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一、丰富课堂活动,创设比赛运动情境
在教学足球大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引入情境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比赛情境中进行训练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足球技术,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以足球“二过一”战术教学为例。首先在理论讲解阶段,我运用动态图解、播放经典赛事片段和精心制作的动画演示,深入剖析了踢墙式、回传反切式等多种“二过一”战术类型,让学生对战术的时机把握、跑位线路以及传球要点有了全面且深入的理解。紧接着,进入双人传跑基础强化环节,学生们两两一组展开练习。这一环节着重训练短传精度与无球跑位,学生们必须全神贯注,精准传球,同时合理地穿插跑位,才能在模拟场景中完美实现“二过一”的基础配合。随后的防守情景模拟变为突破阶段,将训练难度进一步提升。模拟比赛场景中,防守队员积极逼抢,给进攻方制造重重困难。学生必须灵活运用所学技巧,通过假动作迷惑对手、变速变向摆脱防守,完成“二过一”配合。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技术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在高压环境下的应变思维。最后是分组高压对抗实战检验环节,学生们分组进行激烈的对抗比赛,在实战中检验“二过一”战术的运用效果。足球赛活动最后,我针对每位学生在实战中的表现,进行了个性化复盘精讲。从传球的精准度到跑位的合理性,再到临场决策的正确性,逐一分析优点与不足,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种“教学赛”的指导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清晰认识到自身问题,为今后的训练明确了方向。
二、立足学生实际,注重自主性和实践性。
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们的身心状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状态也正是有着强烈胜负欲望的青春期。教师可以在这一基础上为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以及分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们在良好的秩序下开展正常竞赛,进而激发学生们对知识内容的积极性,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在初二的足球大单元,要教授脚内侧运球的技术,在教学的第一次课,老师就可以通过集体示范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动作的要领,随即就可以按照小组分场地,各个小组的成员在各自的场地内,按照老师预定的要求,各小组独立练习,老师在各个小组进行巡回的指导,在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之后,可以先在每个小组的内部设计一个运球的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规定的场地内运球一次,记录好每个人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作为小组内个人的加分,再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运球的接力比赛,比赛的结果作为每个小组的加分,在足球的大单元结束之后,每节课各个小组的得分情况,就可以作为这个阶段对小组最终的评价。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体育课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引入一些创新性的活动和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比如在教授《传球——脚内侧踢球》一课时,我紧紧围绕学练赛一体化,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将器材创新组合,设计魔力桶这一教学器材,解决学生练习密度小的问题。在热身游戏环节,主要采用足球的球性练习和专项步伐组合练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基本部分中,通过详尽的讲解和示范之后,通过魔力桶辅助练习从踢固定球——上步踢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并通过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例如:“踢哪里——踢后中;用哪踢——脚内侧;支撑脚——上部踢”。在组合练习中,从两人原地传球、到移动传球和射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合作学练。
四、优化教学评价方法,深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多种评价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也可同一教学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由于学生运动能力和天赋不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运用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为主,采取以个体纵向评价的方式。根据学练赛内容和技术特征的可量化程度不同,合理选择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来衡量学生的学练状态和效果。另一方面赛评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接受教师的评价,还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进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这种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主地规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结: 新课标提出的学、练、赛一体化,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环节,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在“教会、勤练、常赛”的背景下,增强体质,得到全面进步的机会。作为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丰富课堂活动,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夯实学生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榜,曾荣.以赛促学,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39(02).
[2]梁龙旭.体育课“学、练、赛、评”的有效 设计[J].体育教学,2021,41(04).
[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初中校园足球大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3SXZPT4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