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质量监管与市场规范化发展研究
孙杰 陆为学 唐敏 赫涛 李征 石宁 王红雨 石艳
锦州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锦州市太和区应急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其质量监管与市场规范化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农民经济收益及农业机械行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围绕农业机械质量监管与市场规范化发展展开探讨,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旨在推动农业机械行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质量监管;市场规范化;发展路径
一、引言
农业机械化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力量。农业机械的质量优劣,直接关乎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农民的切身利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但与此同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加强农业机械质量监管,促进市场规范化发展,成为当前农业机械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机械质量监管与市场规范化发展的现状
2.1 质量监管体系初步构建
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一套多部门协同的农业机械质量监管体系。农业农村部门在农机推广鉴定、质量投诉处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负责对进入市场的农机产品进行性能和适用性评估,并及时处理农民反馈的质量问题。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则重点监管农机生产和销售环节,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相关行业协会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开展自律监督等方式,为质量监管工作提供支持。
2.2 市场规模增长与结构变化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各类农业机械产品的销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市场结构方面,传统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依旧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小型、多功能、智能化的农业机械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对专业特色农机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推动了农业机械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3 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在农业机械质量监管领域,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机械相关标准,对农机产品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安全规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标准为生产企业提供了生产依据,也为质量监管部门开展检测和执法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规范市场产品质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三、农业机械质量监管与市场规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
尽管已建立起质量监管体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存在不足。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导致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农机质量问题时,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降低了监管效率。基层质量监管力量较为薄弱,人员配备不足,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基层监管人员缺乏系统的农业机械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检测技能,难以对市场上的农机产品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
3.2 市场秩序混乱
农业机械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商家为追求高额利润,通过仿冒知名品牌、以次充好等手段生产和销售农机产品。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质量难以保证,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挤压了正规企业的市场空间,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价格体系也较为混乱,同类型农机产品价格差异较大,缺乏合理的定价标准。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采取低价恶性竞争的策略,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3.3 质量标准滞后
随着农业机械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农机产品不断涌现,如智能化农机、新能源农机等。然而,现有的质量标准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在新型农机产品的质量监管方面存在标准空白,使得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依据,难以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部分已有的质量标准更新不及时,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和要求与实际生产和市场需求脱节,无法准确衡量农机产品的质量水平,影响了质量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4 售后服务缺失
农业机械售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许多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对售后服务重视程度不足。在农机出现故障时,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导致农民维修不便,维修时间较长。部分维修人员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及时准确地排除故障,影响了农机的正常使用。一些企业在产品销售后,对农机的维护保养指导不到位,农民缺乏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的知识,缩短了农机的使用寿命。
四、加强农业机械质量监管,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的策略
4.1 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明确各部门在农业机械质量监管中的职责,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加强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加大对基层质量监管队伍的建设力度,增加人员编制,提高人员素质。定期组织基层监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农业机械知识、检测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其监管能力和水平。同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基层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2 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对农业机械市场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消费者和企业对制假售假行为进行举报,对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建立合理的价格监测和调控机制。引导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定价,避免恶性竞争。通过制定行业指导价或价格区间等方式,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4.3 更新质量标准
加大对农业机械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定的投入,组织科研机构、行业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针对新型农机产品及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建立质量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对现有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使其与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加强对国际先进标准的研究和借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动我国农业机械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4 强化售后服务
督促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合理布局维修网点,提高维修服务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维修人员资质认证制度,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农机用户的培训和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使用手册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延长农机使用寿命。
五、结论
农业机械质量监管与市场规范化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当前,虽然在质量监管和市场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完善质量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更新质量标准以及强化售后服务等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加强农业机械质量监管,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业机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持续关注农业机械行业的新变化、新需求,不断优化监管措施和市场发展策略,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冶。当前的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分析 [J]. 南方农机,2018,49 (4):202. DOI:10.3969/j.issn.1672-3872.2018.04.178.
[2] 罗秋平。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的创新路径研究 [J]. 南方农机,2024,55 (14):176-178.DOI:10.3969/j.issn.1672-3872.2024.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