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医院设计探索
戴晓宁 陈浩 梅紫阳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6300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儿童友好型医院是指在医院建设中,从建筑规划、医疗服务、室内空间营造等方方面面都充分考虑儿童群体特征,以儿童一米世界,关注儿童情感、心理发展需求,给予儿童友好关怀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儿童友好型医院的建设以“人性化、趣味性、绿色安全”为原则,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情感认知、社会和经济上的需求与权力,优化儿童就医环境,优化标识系统设计,构建满足儿童需求、尊重儿童心声、保障儿童权益的儿童就诊空间。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满足儿童的需求:医院需要尊重儿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1.2.2 缓解儿童就诊时的恐惧心理和家长们的焦虑情绪:通过整体空间的打造提升,将就医环境、细节设施等“童趣性”融入到了医院的每个角落,拉近了医院与患儿之间的距离,有效地缓解了儿童来院时的恐惧心理以及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1.2.3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优化医疗服务品质、诊疗水平以及强化人性化贴心服务,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温度、充满有爱、趣味的医疗环境,为儿童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国内现存医院在儿童友好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儿童友好设施不足
缺乏专门的儿童友好设施,或者设施数量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医院整体设计没有完全符合儿童的视角和习惯,医院内儿童娱乐设施不足,儿童在医院内娱乐空间和设施,容易让儿童感到无聊和不适。医院内的标识和指引不够清晰明了,儿童和家长可能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
2.2儿童友好服务不完善
当前,国内医院在儿童友好服务方面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首先,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即医护人员,往往缺乏足够的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行为学的知识,难以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诊疗过程中,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缓解儿童的紧张和恐惧情绪,甚至可能无意中加剧这种情绪。
其次,医院的儿童服务流程也缺乏足够的优化。许多医院在接诊、检查、治疗等环节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导致儿童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感到不便或痛苦。此外,医院的儿童服务设施,如儿童病房、儿童诊疗室等,也往往缺乏足够的儿童友好设计,无法为儿童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三、儿童友好型医院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3.1儿童友好型医院的设计原则
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是在儿童就诊相关的空间环境中全面落实人文友好理念,从儿童的需求与视角出发,尊重与释放儿童天性,以满足“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下对儿童进行系统性健康照护的物质环境要求[4]。基于此提出以下设计原则:
3.1.1营造儿童友好的医院环境
友好型的公共空间能够满足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3.1.2提供儿童友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高质量的导引系统,从儿童角度出发,优化儿童就诊体验。
3.1.3设置儿童友好的医院设施
考虑到儿童的特殊需求,为广大家长与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3.2儿童友好型医院的设计要点
3.2.1儿童友好的空间环境
儿童友好首先是环境的友好。环境友好强调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营造出安全舒适的环境,拉近医院与患儿之间的距离,缓解了儿童就诊时的恐惧心理,降低家长们的焦虑情绪。
3.2.2儿童友好的就诊体验
(1)就诊通道
儿童友好的就诊通道宜使用明亮、活泼的色彩,如蓝色、绿色、黄色等,可以增加儿童的愉悦感,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在通道中可以加入有趣的图案,如动物、卡通人物等,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等待和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和愉快。确保通道空间宽敞,避免过于拥挤,方便儿童和家长活动。可以在通道两旁设置一些休息区域,供儿童和家长休息。在设计中应考虑儿童的安全性,如地面防滑、避免尖锐角等。此外,可以在通道周围设置一些安全提示标识,提醒儿童和家长注意安全。考虑家庭成员的需求,设置一些家庭休息区、母婴室等,方便家长照顾儿童。在通道中设置一些清晰的信息标识,如科室分布图、医生出诊时间等,方便儿童和家长获取信息。
3.2.3儿童友好的设施设备
(1)洗手间
儿童友好的洗手间设计,首先需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他们的使用习惯和身体尺寸。例如,洗手间的入口和内部空间应足够宽敞,方便儿童进出和活动。同时,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应避免设置过多的锐角和突出的边缘,选用圆角、光滑的家具和设施。
在色彩和装饰方面,儿童友好的洗手间应采用明亮、活泼的色彩,如粉色、蓝色、绿色等,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感到愉悦。墙壁上可以绘制卡通图案或贴上有趣的贴纸,增加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2)母婴室
母婴室是儿童友好型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母亲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私密的空间,方便她们在照顾婴儿的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隐私。母婴室的设计需要兼顾舒适性和实用性,以满足母亲和婴儿的需求。
首先,母婴室的空间布局要合理,既要保证足够的空间供母亲和婴儿活动,又要避免过于拥挤。家具和设施的选择也要以实用为主,比如选用舒适、易于清洁的沙发或椅子,以及方便放置婴儿用品的储物柜或置物架。同时,母婴室还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尿布台、洗手池、电源插座等,以满足母亲们的日常需求。
在色彩和装饰方面,母婴室可以采用柔和、温馨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墙壁上可以挂上一些温馨的画作或照片,增加室内的艺术气息和温馨感。同时,母婴室还可以放置一些婴儿玩具或图书,以吸引婴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等待或休息时也能保持愉悦的心情。
除了基本的设施和环境设计外,母婴室还应注重隐私保护。通过设置独立的哺乳区和隐私帘等设施,确保母亲们在哺乳时能够享受到充分的隐私空间。此外,母婴室还应提供必要的清洁和消毒用品,保证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楼梯、走道
楼梯、走道作为医院内部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同样需要考虑到儿童友好的原则。
楼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特点和行为习惯。楼梯的台阶高度和深度应适中,以方便儿童上下楼梯。同时,楼梯的扶手应设置合理的高度,方便儿童抓握。在楼梯的转角处,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图案或装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减少他们因好奇而攀爬楼梯的风险。
走道的设计应宽敞、明亮,避免过于拥挤或昏暗。走道的两侧可以设置一些儿童喜欢的图案或装饰,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走道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有障碍物或杂物,以确保儿童在行走时的安全。
此外,在楼梯和走道的显眼位置,可以设置一些安全提示标识,提醒儿童和家长注意安全。这些标识可以采用有趣的图案和文字,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遵守安全规则。
四、基于儿童友好型医院设计原则的设计实践方案——深圳龙华区妇幼保健院项目
4.1项目概况
龙华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位于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黄麻埔社区,是深圳市龙华区重点医疗卫生项目。项目投资30.6亿元,占地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7.9万平方米,计划设置床位1000床,其中龙华区妇幼保健院计划设置800床,公卫中心计划设置200床。预计2025年主体封顶,2027年交付使用。龙华区妇幼保健院将以新院区建设和创建“三甲医院”为契机,推进“强专科、强综合”的临床教学医院和科研型妇幼保健院建设,打造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母胎医学中心、小儿神经康复中心、儿童脑科学中心等5个重点医学专科,努力推进龙华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4.2基于儿童友好原则的设计理念
龙华区妇幼保健院新院设计充分体现儿童友好型医院的设计原则,打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且富有乐趣的医疗环境。
方案以绿轴为中心,两翼布置妇幼保健院和公共卫生中心。绿轴拥有足够的宽度,平时作为城市与山体相连的开放绿色公园,疫时可确保安全的卫生隔离距离。两个机构分别设置内部环路组织交通,形成完全独立的功能流线体系。公卫中心位于场地下风向,远离妇幼中心病房楼,最大限度确保妇幼医疗健康安全。
塔楼的布局模式将山体绿色地形文化基因引入建筑和城市,形成通透的城市视线通廊,营造城市、建筑、山水景观和谐共生的都市田园意向。主体塔楼向心布置,以不同角度面向山体公园,确保所有病房均拥有良好的景观和朝向,并形成怀抱之势,开放的姿态迎向城市。
外立面使用童趣的彩色元素,打造艺术生态的童趣地标,装饰设计引入自然地貌,将自然地形的起伏、曲线和特征融入建筑、景观,营造独特的空间体验,赋予设计以动态和层次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美丽,创造多样性的空间互动和体验。将“游乐场”的概念注入到设计中,用“童眼”看世界,对于生病的孩子来说富有趣味,温暖体验才是关键,成为一场趣味探险,消除了孩子与医生间的隔阂。
4.2富有儿童风格的公共空间
4.2.1彩虹舱
塔楼方案结合儿童的视角来体验建筑,为每个空间注入惊喜感。创造一系列充满创意的舱体空间,全面打造童趣疗愈地标。
结合大浪时尚小镇特点,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调,一个个生长的彩色舱体为元素,形成彩虹舱概念方案。为产、妇、儿与医护人员提供各式各样的主题空间体验。兼具人性化与趣味性,体现亲切感,缓解就医人员不安情绪。
4.2.2主题中庭
灵动的中庭赋予建筑不同的文化气质,结合物联网和数字科技,打造智慧疗愈环境。空中连廊和病房端部的活动空间营造了一个家庭般的游戏疗愈场景。
结合建筑,室内规划布局划分3个空间:入口接待区、儿童活动区、生态接驳区。
流线型的地拼,色彩采用黄绿暖色调,结合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散落在地上。儿童活动区使用可移动和可转换的家具 、吊装炫彩的装饰片(艺术装置)随着阳光摇曳,让患儿摆脱对医疗的恐惧,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4.3利于儿童治疗的医疗空间
4.3.1候诊空间
空间设置多种形式的、适合家长和儿童阅览的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电视和图文并茂的、符合儿童认知的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及互动设施。设置休息座椅,优化候诊空间环境,提高候诊舒适度。同时适当扩大候诊空间,满足家庭成员陪护等候需求。设置游戏区域和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候诊期间的活动空间,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同时也为家长提供观察儿童活动情况的便利。此外,候诊空间的设计也考虑到通风、采光和清洁等因素,保持空气新鲜、光线明亮、环境整洁,为儿童和家长提供舒适、安全的候诊环境。
4.3.2护理单元
幼儿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儿科病房内采用大量黄色分散孩童的注意力,减少对于疾病的恐惧。空间的各类设施、设备及材料满足安全性,设施多元化,外形设计上选择圆滑无棱角的造型,易于清洗消毒。病房内配备独立卫生间及热水系统,配置符合标准的儿童专用病床、控温设备、舒适照明系统,设置恒温、恒湿、光线智能控制的儿童专用病房。充分考虑家长的陪护需求,设置专门的陪护病床。
儿科住院部增设儿童关爱空间,用于面向住院儿童开展阅读及各类活动,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根据儿童年龄段分为三个阶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娱乐习惯,对各个楼层活动空间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儿童年龄层次进行多样化设计。
儿童活动区域设置儿童医学普及知识宣传栏,儿童活动区域所有门窗都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意外,插座等设备端口建议尽量选择带有防护盖等防触摸的设备端口。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需求配备电视、儿童桌椅、儿童读物、趣味设计、儿童玩具、空调/风扇、照明灯、储物间、绿色植物、饮水机等设施。桌椅结合不同儿童年龄层次进行多样化设计。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儿童友好型医院设计的关键要素,提出了一系列设计策略,旨在创造一个更加适宜儿童的医疗环境。通过对现有医院环境的评估,我们发现在设计中融入儿童的视角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友好型医院设计不仅关注于物理空间的改善,更强调了情感和社会需求的满足。然而,儿童友好型医院设计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随着儿童发展阶段、文化背景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进。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跨学科合作,整合医疗专业人员、建筑师、心理学家以及儿童及其家庭的意见,以实现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沈瑶,刘晓艳,刘赛.基于儿童友好城市理论的公共空间规划策略——以长沙与岳阳的民意调查与案例研究为例[J].城市规划,2018,42(11):79-86+96.
[2]陈蜜娜.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政策议程研究[J].少年儿童研究,2019,(01):5-13.
[3]余同笑,耿闳,王楠,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儿童友好型医院建设刍议[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4,41(03):257-261.
[4]夏正伟,丁小雪,王轩轩,等.走向儿童友好医院:背景、理念与路径[J].建筑学报,2023,(S2):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