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赵雅婷 李玲 陈峥 罗杰
乌鲁木齐爱尔眼科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通过分组对比,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从(55.23±5.12)分降至(42.15±4.36)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从(54.87±4.98)分降至(41.78±4.05)分;对照组SAS评分从(55.18±5.09)分降至(48.36±4.85)分,SDS评分从(54.92±5.03)分降至(46.23±4.56)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方面,观察组总分从护理前的(65.32±6.25)分提升至(82.45±7.12)分,对照组从(65.28±6.18)分提升至(73.56±6.54)分。结果表明,个性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为青光眼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青光眼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
1.引言
青光眼作为一种常见致盲眼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病情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成为护理领域关注的重点。个性化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心理支持,有望在青光眼护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5-75岁,平均(58.23±6.54)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3-78岁,平均(59.12±7.0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涵盖疾病知识讲解,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阐述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危害及治疗方法,确保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基本认知;用药指导则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用药情况,详细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频次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保障患者安全、正确用药;眼部护理包含日常清洁、眼部按摩指导等,帮助患者保持眼部卫生,缓解眼部不适。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首先是心理评估,借助专业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全面、精准地测评患者的负性情绪程度,深度剖析患者的心理状态,明确其潜在需求。
个性化心理干预环节,依据评估结果“因材施教”。针对焦虑患者,指导他们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同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患者识别并纠正负面思维模式,从而缓解焦虑情绪;对于抑郁患者,护理人员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宽社交圈子,重塑积极乐观的心态。
家庭支持方面,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告知家属陪伴与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关心,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健康教育上,定期举办青光眼知识讲座,邀请眼科专家为患者答疑解惑,同时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内容涉及疾病预防、治疗进展、自我护理要点等,全方位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2.3观察指标
负性情绪评分: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采用SAS和SD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采用青光眼自我管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包括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生活方式管理、病情监测等方面,得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4.讨论
本次研究成果清晰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改善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成效显著。
在负性情绪改善上,通过专业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精准评估后,根据每位患者的独特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对于受焦虑情绪困扰的患者,引导其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训练,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们打破负面思维的禁锢,从而有效缓解焦虑。针对抑郁患者,给予充足的情感关怀,耐心聆听他们的心声,鼓励其积极投身社交活动,逐步驱散抑郁阴霾,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降低,有力地证明了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心理层面的积极作用。
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角度来看,健康教育与家庭支持发挥了关键作用。定期举办的青光眼知识讲座,邀请眼科专家为患者答疑解惑,同时发放的宣传资料涵盖疾病预防、治疗进展和自我护理要点等内容,全方位加深了患者对青光眼的了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家庭支持方面,通过与家属的沟通,让家属意识到陪伴和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关心,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进一步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显著提升。由此可见,个性化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青光眼患者的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升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因此,个性化心理护理值得在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冬梅,高银凤,刘丽金.叙事护理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青光眼患者疾病应对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08):112-114
[2]蔡明丽.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77-78
[3]黄国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4(04):019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