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对策

作者

魏秀丽

新疆丰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温宿县 843001

摘要: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极为必要,技术人员应在准确掌握各类裂缝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力求降低各类裂缝发生几率;对于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裂缝,技术人员要采取恰当手段进行修复治理,解决危害因素。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对策

引言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需要工程师与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综合考虑设计与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与耐久性,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建筑物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使用寿命长。

1混凝土裂缝概述

裂缝有多种形式,一般可以分为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施工裂缝以及外力裂缝,而每一种裂缝产生原因都不相同。收缩裂缝多由混凝土硬化时水分蒸发引起体积收缩所致,温度裂缝的产生与混凝土内温度梯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过大的温差易诱发开裂。施工裂缝的产生通常来自于施工工艺的不当,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够。

2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

2.1配比因素

建筑混凝土原料配比设计和控制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一旦混凝土原料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很可能威胁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安全。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单位并不重视原材料选购方面的工作,在原材料配比调试过程中也未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而建筑工程施工又对这一过程提出了严格的技术操作要求。在混凝土原料调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很难精准把控各种建筑材料、添加剂以及辅材的配比,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研读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优先选用合规的商品混凝土。在建筑混凝土原料配制、搅拌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车辆运输环节可能发生的故障问题或水分含量过高等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因素对建筑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影响。

2.2设计因素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同样需要考虑设计因素引起的裂缝问题,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承载性能,通过科学预估外力作用来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精准计算混凝土结构相关的性能指标,只有保证计算方法选择的可靠性及计算结果的精准性,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充足的承载力,这也是避免混凝土构造出现裂缝问题的重要举措。

2.3施工养护因素

我国建筑混凝土结构愈发趋于复杂化、多样化,而广大社会公众对混凝土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缺少高素质的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技术创新研发方面也未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部分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仅凭借自身主观经验,忽视了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操作规程,由此导致整个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这不仅影响了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品质,还可能在建筑混凝土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裂缝现象。例如,部分施工人员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遵守特定的浇注顺序和操作流程,也未按照工程施工要求做好混凝土部件维护与管理工作。此外,部分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存在浇筑层太厚或沉降等问题,而混凝土本身的强度也远未达到模板拆除工作提出的强度要求。

3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3.1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预防时,技术人员应首先关注地基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因为伴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结构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裂缝病害。为了形成较为理想的地基稳定性,技术人员应注重加大地基处理力度,结合原有地基状况,促使地基得到有效加固,既能够体现出较高的承载能力,同时还应该体现较强均匀性,避免在任何部位出现沉降风险。在此基础上,从混凝土结构的合理布置入手进行优化同样必要,尽可能降低因为地基不均匀沉降带来的隐患。比如建筑工程应尽量避免随意布置长度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如果建筑工程的形体过大,技术人员则应该借助于合理设置沉降缝的方式,有效规避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更好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果,降低裂缝发生率。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合理设置圈梁,可以有效增强整个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有助于应对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威胁,形成裂缝预防效果。

3.2混凝土材料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预防时,混凝土材料作为核心施工要素,也是导致混凝土裂缝形成的重要原因,技术人员应该注重予以严格审查把关。在混凝土材料控制中,技术人员应该首先从原材料入手,针对水泥、水、骨料以及外加剂进行严格控制,根据可能造成裂缝出现的各个因素,探讨如何选择恰当型号的原材料。比如水泥选择低水化热的类型,骨料选择强度较大且含泥量较少的,同时合理选择一些减水剂等外加剂。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还要严格控制配比,结合后续混凝土材料浇筑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相关标准,合理设置配合比,同时进行试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混合料进行调整。比如水泥的用量就是关键指标,技术人员既要确保混凝土材料具备理想强度,也要避免水泥用量过多出现过高的水化热,进而有效控制温度应力裂缝。在混合料拌和时,技术人员要注重提升其均匀性,确保各类原材料的混合均匀,避免在后续出现离析现象。针对混凝土的塌落度也应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在商品混凝土入场应用前,技术人员应严格检测把控,及时替换处理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材料,有效控制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裂缝病害。

3.3水化热控制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预防时,为了有效控制温度应力裂缝以及塑性收缩裂缝,技术人员还应着重考虑到水化热的控制,力求从多个角度入手有效降低水化热量,同时予以积极应对。基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的水化热进行控制时,核心的手段就是水泥原材料的恰当选择以及配合比的合理设置,技术人员采取冷水拌和混凝土的方式,促使混凝土材料在浇筑时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技术人员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合理布置循环冷却水管,以便实现内部热量的带出,促使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能够尽快下降,避免和外部出现较高的温度差。

3.4充分养护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预防时,技术人员要注重做好养护管理,以促使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得到及时保护,避免在养护处理中出现滞后性问题。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全面养护,养护周期不小于14d。具体到混凝土结构养护处理中,技术人员实时监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状况,尤其是对于温度、湿度,更是需要灵活调整,确保混凝土结构始终处于理想凝结状态。比如当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时风力过大或者过于炎热时,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快速失水问题,养护人员及时进行洒水,以促使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较为理想的湿度。如果混凝土施工时的外部温度过低,甚至存在结冰风险,技术人员进行必要保温处理,避免出现表面结冰或者内外部温差过大的问题。

结束语

建筑混凝土材料具有成型质量高、耐久性强、防火性能良好等优点,这类材料目前已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仍伴随着不同形式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并对整个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及其使用安全构成威胁。基于此,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选取适合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根据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一系列科学可行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措施,整体提高建筑混凝土裂缝问题防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宁志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方法[J].陶瓷,2023, (12):198-200.

[2]张艳霞.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3):112-114.

[3]黄俊.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3):133-135.

[4]陈治松.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对策[J].散装水泥,2023, (0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