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韩红艳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730300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实践平台和文化交融的环境。本文探讨了校企合作框架下,如何通过资源整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等途径,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表明,校企合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拓宽其国际视野,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平台;国际视野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其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校企合作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一种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双赢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而言,企业不仅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合作伙伴,更是连接学生与未来职业世界的桥梁。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踏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亲身体验跨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加速个人成长。这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有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对于企业而言,与高校的合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为自身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项目,企业不仅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还能提前锁定具有潜力的未来人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借助高校的智力支持,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在英语教学中,校企合作的引入更是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行为能力和交际策略等方面。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文化认知
增强文化认知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尊重文化多样性。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员工和客户,这些真实的跨文化交流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在与企业员工的合作中,学生可以观察和学习到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风格和礼仪规范。这种亲身体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还能激发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二)培养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敏锐地感知到文化差异,并主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高校英语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保持开放、包容和尊重的态度。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如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就跨文化交流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跨文化交流观念。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跨文化意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问题,从而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出更加成熟和理性的态度。
(三)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关键载体。高校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语言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思想,还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口语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原版英文书籍、报刊杂志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通过写作练习和批改反馈,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英语学习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而校企合作则为学生提供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在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中,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国外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交流,撰写英文邮件、报告和文档。这种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运用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四)掌握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是指个体在跨文化交流中为达到有效沟通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它涵盖了语言和非语言两个层面,包括礼貌用语、肢体语言、表情管理等方面。高校英语教学应注重教授学生如何运用交际策略,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礼仪和沟通技巧。比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注重直接性和明确性,表达观点时会直截了当;而在东方文化中,则更强调含蓄和委婉。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误解和冲突。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交际策略的应用效果。例如,在商务谈判场景中,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展现自信和诚意;在社交聚会中,如何运用微笑、眼神交流等非言语手段来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如国际学术会议、文化交流项目等,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下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整合校企资源,构建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是构建跨文化交际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双方可以整合各自资源,共同设计并实施一系列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高校可与企业合作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邀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员工担任客座讲师,他们不仅能传授跨文化沟通的技巧,还能分享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文化差异的实战经验。同时,高校应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跨文化工作环境的挑战与机遇。此外,校企双方可联合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文化节、商务模拟谈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举例来说,某知名国际贸易公司与一所重点外语大学展开了深度的校企合作。这家贸易公司因其广泛的国际业务,拥有众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且经常面临跨文化沟通的挑战。而该外语大学则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英语教学团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合作中,双方共同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该贸易公司还与外语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每年暑假,大学都会选派一批优秀的英语专业学生到公司实习。这些实习生被分配到公司的各个部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一起工作,亲身体验跨文化工作环境的挑战与机遇。在实习期间,他们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还要积极参与公司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与外国客户的商务谈判、参加国际会议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英语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为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效果,双方还联合举办了国际文化节和商务模拟谈判等活动。在国际文化节上,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服饰、音乐和文化表演,亲身体验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跨文化内容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英语教学需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跨文化内容。一方面,应增设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化、国际商务沟通等相关课程,构建系统的跨文化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不仅涵盖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如文化敏感性训练、跨文化沟通策略等。另一方面,高校应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跨文化交际培训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其在全球化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据此设计课程内容,确保教学与市场需求的高度契合。此外,可鼓励学生参与跨国项目合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举例来说,高校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增设“跨文化交际实践”课程,该课程不仅讲解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还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如何识别文化差异、如何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后,被鼓励参与到一项与海外企业的联合项目中。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项目组成员合作,共同解决跨国合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一实践过程,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切实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将来在国际职场上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谈判等,让学生在模拟的跨文化交流情境中学习和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方式,增强文化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案例分析则有助于学生理解跨文化沟通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此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也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创建虚拟的跨文化交流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举例来说,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了一个虚拟的商务会议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生们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务代表,需要就一项合作项目进行谈判。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会议现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氛围和礼仪。在谈判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如注意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观点和立场等,以达成合作共识。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沟通技巧,从而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训显得尤为关键。高校应当积极行动,定期邀请国内外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知名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培训,使教师们能够紧跟学术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为了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高校应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深入交流、切磋琢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此外,建立教师互评和学生反馈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高校及时了解教师们在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从而为后续的针对性培训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持续的师资培训和实践锻炼,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定能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评价体系,保障教学质量
为了保障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评价体系应涵盖多个方面,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技能运用能力、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等。可通过考试、作业、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邀请企业参与评价过程,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这种校企合作的评价方式不仅能确保教学质量符合企业需求,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此外,应定期收集和分析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结束语:
校企合作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合校企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和建立评价体系等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探索更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穆石航.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三角洲,2024,(36):166-168.
[2]张雅琼.文化自信视阈下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三角洲,2024,(34): 170-172.
[3]王伊君,许可新.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英语,2024,(15): 19-21.
[4]黄馨楠.英语教学中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4,(24):28-31.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OBE+校企合作”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412654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