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场爆炸物的规范化处置研究
袁祺
江苏警官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1
摘要:爆炸装置是具有较大杀伤力的装置,如果发生爆炸,将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国际机场这种人流密集的场所,更应该慎重处置。本文详细阐述了国际机场爆炸物的规范化处置,包括处理爆炸装置的原则、处理爆炸装置的准备工作、处置爆炸装置的措施以及爆炸装置处理完毕的后续工作,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机场;爆炸装置;爆炸物处置;规范化处置
在繁忙的国际机场,安全是每一位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线。然而,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爆炸物等潜在威胁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国际机场的安全运营,保护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国际机场爆炸装置的规范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排爆工作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专业性的任务,它要求排爆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冷静的判断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国际机场这一特殊环境中,排爆工作更需严格遵循安全规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准确无误,以避免任何可能的意外发生。本文详细阐述了国际机场爆炸物的规范化处置,包括处理爆炸装置的原则、处理爆炸装置的准备工作、处置爆炸装置的措施以及爆炸装置处理完毕的后续工作,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规范化处置国际机场爆炸物,共同守护这一重要的交通枢纽的安全。
1.处理爆炸装置的原则
“逆向而行,向死而生”,这句话深刻反应了搜排爆工作的危险性。处理爆炸装置这种高危险的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国际机场这样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更应该如此。首先,以人为本是首要原则。在处理爆炸装置时,必须确保人员的安全,时刻将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放在首位。现场的安保人员应该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所有人员远离爆炸装置所在的区域,以降低人员伤亡的风险。其次,重在预防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则。机场应建立完善的安检系统,加强对旅客和货物的检查,以防止爆炸装置等危险物品进入机场。同时,机场还应定期安排安全演练,以期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应对措施。在处理爆炸装置时,快速反应和分级处置原则同样重要。国际机场应建立专门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现爆炸装置,立即启动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同时,根据爆炸装置的威胁程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级处置,确保处置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此外,机场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如与当地警方、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同时,机场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旅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达到共同维护机场的安全稳定的目的。
2.处理爆炸装置的准备工作
排爆工作作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和复杂性。为了确保排爆任务的成功执行,安保人员必须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下内容将从排爆的人员培训、装备准备、现场勘查、应急预案等多个方面,对排爆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探讨。
2.1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排爆人员是排爆工作的核心,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排爆任务的成功与否。因此,人员培训是排爆准备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需要对排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系统专业的培训包括爆炸物的识别、爆炸装置结构分析、排爆装备使用等。通过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排爆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其次,需要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模拟真实排爆场景,检验排爆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其在高压力高危险的环境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除以上外,随着新型爆炸物的出现和排爆技术的不断发展,排爆人员还要持有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有关排爆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可能出现的新的威胁。
2.2装备准备与检查
排爆装备是排爆人员执行处理爆炸装置任务的重要工具,其性能和状态会直接影响排爆任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1)装备选择:根据排爆任务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排爆装备,如排爆机器人、防爆服、防爆工具等。排爆人员要确保装备具备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便排爆工作的正常进行。
(2)装备检查:在执行任务前,要确保排爆装置的性能和状态良好,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装备的外观、功能、电池电量等,确保在任务中不会出现故障。
(3)维护保养:定期对排爆装备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2.3现场勘查与风险评估
现场勘查是排爆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勘查可以了解爆炸物的位置、类型、数量等信息,为制定排爆方案提供依据。
(1)现场勘查:排爆人员需对爆炸物现场进行仔细勘查,包括爆炸物的位置、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的情况。
(2)风险评估: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对排除爆炸装置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排爆措施和应急预案。评估内容包括爆炸物的威力、爆炸范围、可能造成的伤害等。
(3)防护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排爆人员做好佩戴防爆服、使用防爆工具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排爆人员能够安全执行任务。
2.4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是排爆准备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制定和实施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现场勘察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调配、应急人员责任分工等。
(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相关人员熟知预案的内容,痛过模拟真实突发事件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也提高了排爆人员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和合作能力。
(3)应急资源储备:面对突发的情况,需要的物资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送达,所以必须储备充足的应急资源,如急救药品、通讯设备、备用装备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配资源,保障排爆任务的顺利进行。
排爆准备工作是确保排爆任务成功执行的关键一步。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装备准备、现场勘查、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等措施,可以全面提高排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排爆技术和装备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排爆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3.处置爆炸装置的措施
3.1对爆炸物的判断
排爆人员以及排爆专家到达现场之后,需要对爆炸物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特征来判断爆炸物的真假性、危险程度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评估,再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测,做出风险评估并做出处理方案。
3.2爆炸装置处置方法的选择
(1)转移法:转移法是使用专业的设备将爆炸装置转移到相对安全地点进行处置的方法。当爆炸装置处于人员密集处或者重要的设施附近时,我们应首先考虑将爆炸装置转移到相对安全地方进行出。转移法常用的设备有防爆罐、防爆毯等。防爆罐是一种用于放置爆炸装置的器材,其目的是弱化爆炸装置的爆炸威力,从而达到保护人员和财物的目的。它通常由多层结构和多种抗爆材料组合而成,如外包不锈钢等,具有强大的抗爆强度,能够抵抗一定当量级别的TNT炸药爆炸。[1]防爆毯的设计原理是利用高强度的材料来吸收和减轻爆炸冲击波所带来的伤害。这些材料通常包括高强度纤维材料、复合材料或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其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吸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从而保护背后的人员和设备免受伤害。[2]
(2)拆解法:对于结构相对简单、威力较小的爆炸装置,可以尝试进行拆解处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专业工具对爆炸装置进行拆解,了解其内部结构和起爆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爆炸法:爆炸法分为控制引爆和就地引爆两种。控制引爆是在能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爆炸装置实施起爆,使其爆炸能量在预定的范围内释放。如确定爆炸物不可移动,采用就地引爆的方法进行销毁,应由有经验的排爆人员实施操作,同时为了减少损失,销毁时可将爆炸物用砂袋围起来。控制引爆时,首先准备好引爆器材,如导爆索、雷管、起爆器等。其次选择好引爆地点,引爆地点应选择在远离飞机、建筑物、油库、管道、高压线等地方,引爆地点应事先筑好掩体等设施。然后确定引爆方式,引爆方式有电起爆和非电起爆两种。相关操作应由有经验的排爆人员实施操作,如采用电起爆方式,应先将引爆器材与爆炸装置连接好,再将引爆器材与起爆器连接好,然后撤离到安全地点进行起爆。如采用非电起爆方式,应先将引爆器材与爆炸装置连接好,然后撤离到安全地点用起爆器进行起爆。
(4)失效法:失效法是将处于危险状态的延期和触发式爆炸物首先使其引信失去功能,再对整个爆炸物进行拆卸,使引信和弹体分开的方法。当爆炸物位于候机楼和飞机等主要场所,其装有反拆卸装置而且无把握进行人工失效并能移动时,将爆炸物转移到安全地方进行处理。可以采用使爆炸装置引信失效的方法:首先用X光机对爆炸装置进行透视,判断爆炸装置的类型、结构、装药量以及起爆方式,并观察有无反拆卸装置。对于无反拆卸装置的爆炸装置,可以用工具将其外壳打开,剪断引爆线路,取出起爆药块。对于有反拆卸装置的爆炸装置,可用以下方法使其引信失效:方法一:利用导线短路法使电发火装置失效。用电工钳将电发火装置的两根脚线扭接短路,使起爆电流不能通过,起爆药不能起爆。方法二:利用工具破坏法使引信失效。用老虎钳、剪刀、螺丝刀等工具将起爆药包剪开、夹扁、刺穿,使其不能起爆。方法三:利用溶液浸泡法使引信失效。将爆炸装置放入盛有汽油、酒精、盐水等溶液的容器中,使引信内的药剂失效。也可以采用使爆炸装置弹体失效的方法:对于引信失效后的爆炸装置,应将其内部的炸药取出进行销毁。如炸药是铸装成型的,可用切割机、钻孔机、手锤、钢錾等工具将其破坏,使其失去爆炸威力。
(5)利用工具远距离操作:使用排爆机器人或无人机等远程操作设备进行处置,以减少人员直接暴露于危险之中的风险。远距离操作的设备通常配备有摄像头、信号接收器、接触器等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爆炸装置的状态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比如排爆型无人机可采用GPS-RTK,它的位置精度可以达到毫米,可以对无人机的坐标、高度等关键的战略情报进行实时反馈,模型建立的速度和模型质量都能达到工作要求,为排爆人员精确地完成排爆任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3]
4.爆炸装置处理完毕的后续工作
爆炸装置作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公共安全威胁,其处理过程及后续工作均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在处理完毕后,为了确保公共安全与秩序,必须开展及时有效的后续工作,以期消除潜在的威胁并恢复国际机场的正常秩序,稳定群众的恐慌心理。
4.1现场清理与安全评估
爆炸装置处理完毕后,首要任务是对现场进行清理。这包括清除爆炸物碎片、爆炸产生的尘土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危险物品。清理过程中,必须穿戴专业的防护装备,并使用专业的清理设备,以确保清理人员的安全。在清理完毕后,需要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这包括对周边环境的检测,确保爆炸装置的处理没有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同时,还需要对可能存在的二次爆炸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现场及周边区域的安全稳定。
4.2事件调查与分析
对爆炸装置的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包括爆炸装置的类型、来源、爆炸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通过调查,可以获取宝贵的数据和经验,为今后的安全防范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调查之后还要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发现爆炸装置事件的潜在规律和特点。这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和应急处理预案。
4.3公众沟通
在处理完爆炸装置后,需要及时与公众进行沟通。通过发布官方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向公众解释爆炸装置事件的处理情况,让社会各界知晓案件的进程。同时,也要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问,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信任。同时,爆炸装置事件往往会给公众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和恐慌。因此,在处理完毕后,需要对受到影响的公众进行心理干预,这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开展心理疏导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等。
5.结语
国际机场爆炸装置的处置是一项高度复杂且需迅速响应的任务,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和部门的紧密协作。通过安全评估、排爆处理、现场清理、事件调查与分析以及公众沟通与心理干预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确保公共安全与秩序的恢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公共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后续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公共安全挑战。从处理爆炸装置的前期准备工作,到现场的紧急封锁与人员疏散,再到专业排爆团队的介入与处理,每一步都需严格遵循安全规程,以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原则。处理过程中,情报收集与分析、现场勘察与评估、以及爆炸装置处置等环节至关重要,这要求相关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冷静的判断力。此外,公众沟通与心理干预同样不容忽视,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可以减轻恐慌情绪,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这也是处理此类事件的重要一环。综上所述,国际机场爆炸装置的规范化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业机构、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升专业技能、加强跨部门合作,我们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此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际机场的安全与秩序。
[1]苗壮,孙洪飞.防爆排爆领域综合技术探析工程科技Ⅰ辑;社会科学Ⅰ辑2024
[2]苗壮,孙洪飞.防爆排爆领域综合技术探析工程科技Ⅰ辑;社会科学Ⅰ辑20204
[3]薛奇,曹凤红.警用无人机在安检排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设备工程2023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41032901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