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思考

作者

邓情情

济宁市任城区安居中心小学

一、引言

传统识字教学多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抄写记忆—听写检查”的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导致学生出现“认得快、忘得快”“会读不会用”等问题。趣味教学法通过将识字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把抽象的汉字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因此,研究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对突破教学瓶颈、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必要性(一)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游戏、故事、动画等充满兴趣,但注意力容易被无关刺激分散,且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难以直接理解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趣味教学法通过创设趣味情境、设计互动活动,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汉字与具体的形象、有趣的体验相联系,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汉字,契合其“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例如,通过“象形字动画”展示“日、月、山、水”等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汉字的造字规律,记忆效果远优于单纯的重复认读。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识字教学的机械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趣味教学法以“趣”为核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主动参与到识字过程中。当学生在故事中、游戏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时,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形成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趣味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避免了机械记忆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识字的准确性和牢固性。同时,趣味教学活动往往伴随着互动、合作等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识字成果,提升运用汉字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趣味教学法

(一)故事教学法:以故事串联识字过程

故事是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形式之一,将识字内容融入生动的故事中,能够让学生在听故事、读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认识汉字。教师可以根据识字内容创编故事,或将汉字设计为故事中的角色、道具,让学生在情节体验中感知汉字的形、音、义。

(二)游戏教学法:以游戏激活识字兴趣

游戏能够满足低年级学生的好动天性,将识字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识字成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识字游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识字闯关”游戏。将生字分为“认读关”“听写关”“运用关”等不同关卡,每个关卡设置趣味任务,如“认读关”要求学生准确读出卡片上的生字,“运用关”要求学生用生字组词语或说句子。学生通过合作或单独闯关,完成任务后获得“识字小能手”等奖励,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是“词语接龙”游戏。以所学生字为起点,让学生依次组词接龙,如以“花”开头,接“花朵—朵云—云朵—多雨”等。在接龙过程中,学生需要快速回忆生字并思考搭配,既巩固了识字,又提升了词语积累能力。

三是“汉字寻宝”游戏。将生字卡片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分组寻找,找到后小组内认读、听写,最后统计各组找到的“宝藏”数量。这种游戏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同时培养合作意识。

(三)直观演示法:以形象化解识字难点

低年级学生具象思维占主导,借助实物、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演示汉字,能够将抽象的汉字转化为具体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记住字形。

实物演示适用于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汉字,如教学“苹果、香蕉、桌子、椅子”等生字时,教师可以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实物后认读生字,建立“实物—汉字—读音”的联系。图片演示则适用于难以直接展示实物的汉字,如“山、河、湖、海”等,通过展示对应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理解字义。

动画演示尤其适合讲解汉字的演变和结构,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日、月、水、火”等象形字的演变动画,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动态变化过程,能让学生清晰感知汉字的造字规律;对于“林、森”“明、昌”等合体字,可以通过动画演示部件组合过程,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结构。

四、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的保障措施(一)深入了解学生特点,精准设计趣味活动

趣味教学法的核心是“贴合学生需求”,教师需充分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对于活泼好动的班级,多设计互动性强的游戏和情境活动;对于喜欢故事的班级,侧重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任务,如在“识字闯关”中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简单的“认读任务”,为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组词造句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二)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丰富趣味教学形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生活场景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趣味教学的形式。一方面,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如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包含大量识字游戏素材,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另一方面,善用多媒体工具,如制作生字动画、识字课件,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获取优质的趣味识字资源。此外,还可以开发生活中的识字资源,如引导学生观察广告牌、包装袋上的汉字,将生活变为“识字课堂”。

(三)注重趣味与实效结合,避免形式化倾向

趣味教学法的目的是提升识字教学质量,不能为了“趣味”而忽视“实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趣味活动围绕识字重点展开,避免形式化。例如,在“汉字寻宝”游戏后,需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认读、听写生字,避免只关注“游戏过程”而忽视“识字成果”。同时,要控制趣味活动的时间,避免活动过长分散学生注意力,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性。

五、结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基础工程,趣味教学法以其贴合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的优势,成为突破传统教学困境的有效路径。将故事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趣味教学法应用于识字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汉字、记忆汉字、运用汉字,不仅提升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精准设计趣味活动,注重趣味与实效的结合,同时加强家校协同、持续反思优化,才能充分发挥趣味教学法的价值。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丰富,趣味教学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其玲.“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3(09):67-

68.

[2]特列吾别克·热依扎别克.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新课程, 202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