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

作者

郑晓雪

图牧吉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内蒙古兴安盟 137600

摘要: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粪便废弃物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本文将从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阅。

关键词:畜牧业;粪便废弃物;污染

引言

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在保障肉蛋奶等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产生的粪便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若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制约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状况及其治理对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现状

(一)对水体的污染

畜牧业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病原体、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排放或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例如,在一些靠近养殖场的河流、湖泊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因大量营养物质的注入而过度繁殖,形成水华现象,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水华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使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此外,粪便中的病原体还可能污染饮用水源,引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威胁人类健康。

(二)对土壤的污染

长期大量施用未经处理的畜牧业粪便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失衡。一方面,过量的氮、磷等元素在土壤中积累,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降低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粪便中的重金属(如铜、锌、砷等)会在土壤中残留并逐渐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例如,在一些长期使用畜禽粪便作为肥料的农田中,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种植的农作物可能吸收这些重金属,使农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三)对空气的污染

畜牧业粪便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主要包括氨、硫化氢、甲硫醇等。这些恶臭气体不仅会对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居民的投诉和不满,还会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氨和硫化氢等气体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会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危害农作物、森林等植被的生长,加速建筑物、文物古迹等的腐蚀和损坏,同时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对策

(一)科学规划养殖布局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水资源分布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和布局。严格控制在人口密集区、水源地、生态敏感区等禁养区域内新建养殖场,对已有的养殖场要逐步实施搬迁或改造。鼓励在远离居民区、水源地且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并配套建设完善的粪便处理设施和污染防治措施。通过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二)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畜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程度。例如,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将养殖场与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农田的施肥需求,合理安排畜禽养殖规模,使畜禽粪便能够作为有机肥料直接施用于农田,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闭合。同时,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便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此外,还可以推广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等生态养殖技术,改善养殖环境,降低粪便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污染程度。

(三)加强粪便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

加大对畜牧业粪便处理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高效低耗、易于推广的粪便处理技术和设备。例如,进一步优化厌氧发酵技术,提高沼气的产生效率和质量,实现沼气的资源化利用;改进好氧堆肥技术,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探索生物处理技术的新应用领域,利用微生物对粪便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采用先进粪便处理技术的养殖场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降低技术应用成本,促进先进技术在广大养殖场的推广普及。

(四)强化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

完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明确养殖场的污染防治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环境监管机制,加强对养殖场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排污行为。建立养殖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养殖场的环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环境信用良好的养殖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环境信用不良的养殖场进行公示和惩戒,促使养殖场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动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五)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

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普及畜牧业环境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粪便废弃物污染对环境和自身利益的危害,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采用环保养殖技术和粪便处理方式,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发挥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加强养殖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畜牧业的绿色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政策法规支持、推广先进处理技术、实行种养结合模式、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和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促进畜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吕廷辉.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23(12):151-153

[2]周权.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对减排增效的影响研究进展[J].畜牧业环境,2023(1):18-21

[3]李瑞婷,宋国华,李静,牛选民,许会芬,李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问题探讨[J].家畜生态学报,2022,43(7):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