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邓青松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重庆万州 4040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业已成为学生理解知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明确作业设计的价值,通过高质量作业的设计,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文章分析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原则,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策略
当前高中物理作业设计中,仍存在数量多、难度大等问题,致使学生难以完成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物理教师应结合“双减”政策和新课改的要求,设计出少而精的作业,便于学生通过作业串联知识、掌握物理学科方法、形成逻辑思维和物理观念等,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作业设计的原则
首先,生本原则。在每次设计物理作业时,教师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来构思作业,以此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1]。其次,多样性原则。在设计物理作业时,教师应秉承多样性原则,设计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作业,这样学生在不断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才可以实现多元化技能的发展。再者,应用性原则。学生学习物理是为了更好生活、生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设计作业时,教师应遵循应用性原则,多设计贴近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物理认知[2]。最后,针对性原则。在设计物理作业时,教师不能随意设计,而是应始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确保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吸收与内化所学知识[3]。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基础性作业,内化新知
内化新知是物理作业设计的最基本目标。为此,在设计物理作业时,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知识来设计基础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自主掌握知识,夯实物理基础。
例如,在教学“运动的描述”一章后,教师可以设计基础性作业:“标准半圆式田径场的跑道长为400m。运动员在跑道跑完一圈后,他的位移是多少?他跑步的路程又是多少?”学生在分析这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位移、路程概念,区分矢量和标量,给出答案——位移0m,路程400m。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运动的描述”关键词来绘制思维导图,对章节知识进行完整地梳理。如此,学生就可以实现对本章节知识的整体认识。
在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检查,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存在偏差的地方,并给予帮助,助力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有效构建。
(二)设计情境作业,实现知识的运用
为了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教师在平时设计作业时,应注意贴近生活情境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生活问题。
以“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情境类作业,如“某市处于台风频发区域。假设不同风级的风垂直吹向某一广告牌后,速度均立刻减小为零。已知4级风的风速为5.5-7.9m/s,12级风的风速为32.7-36.9m/s,那么12级风对广告牌最大作用力约为4级风对广告牌的最小作用力的多少倍?”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回顾已学知识,利用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来列算式,并进行计算,最终给出“45”倍的答案。
在完成这个作业后,部分学生的知识应用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寻生活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现象,并将其设计为具体的问题,对其进行分析与解决。如此,学生就能够养成在情境中迁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而这也就彰显了这类作业设计的价值。
(三)设计实验作业,撬动学生思维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知识都未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这容易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致,以及物理规律的把握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后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探索学习效果,并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
以“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利用实验来探究质量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为了促进这项作业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给学生分发牛顿管、抽气机和质量不同的金属片、羽毛等实验材料。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提示操作实验,先观察金属片和羽毛在与外界相通的牛顿管中下落的情况,再观察牛顿管中的空气被抽空后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情况。通过在实验中的对比观察,学生给出总结,我们生活中看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因为空气阻力影响物体下落,在真空中,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无关。
在完成这项实验类作业时,部分学生操作可能存在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如若部分学生两次实验结果一样,就可以提醒他们对实验器材进行一一检查,发现问题并解决。
实验作业完成后,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也就产生了继续物理研究的兴趣。与此同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动手操作的过程,这就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操水平的提升,对学生日后继续进行物理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发展学生个性
开放性作业不会对学生提出具体、严格的要求,这可以让学生在个性化探索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设计创新作业时,教师可以尝试设计这类作业。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如有学生在研究家里智能家居的时候,发现大多数的智能家居均运用到了物理知识,于是他在网络中搜集近两年销量比较高的智能家居产品,对各个产品中物理知识的运用进行统计,并生成报告,向大家展示了物理知识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在学生完成开放性作业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以此帮助学生保持继续研究“生活中物理”的兴趣,也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作业的合理设计,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物理,这就是学生物理学习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在实际作业设计中,教师除了需要注重基础性、情境性、实验性、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外,还应探索更多新型的作业内容与形式,以更好满足物理教与学的长远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新良.“双减双新”背景下高中物理作业优化设计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4(4):4-6.
[2]郑康,裴继孙,韩学廷,等.“双减”背景下指向减负增效的高中物理作业优化设计[J].物理通报,2023(6):66-71.
[3]高王卿.双减背景下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J].学周刊,2023(16):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