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质量控制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
卢涵 曹瑞超 柴春阳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要:发动机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环节的复杂过程。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和事后检验,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状况。而数据分析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的应用,为发动机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发动机质量控制中的数据分析与应用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发动机;质量控制;数据分析
引言
发动机作为各类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与质量对整个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发动机质量控制一直是制造业关注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分析技术逐渐应用于发动机质量控制领域,为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和故障的预防提供了有力支持。
1.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来源与收集
1.1数据来源
在发动机质量控制里,多元数据来源极为关键。生产线上,加工中心精准采集刀具磨损、加工精度及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装配机器人详细记录装配扭矩、位置坐标与时间信息,检测设备获取零部件尺寸精度与性能参数。这些设备数据直观呈现设备运行与加工装配质量,是把控发动机质量的根基。
发动机生产工艺繁杂,涵盖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环节。铸造时的温度、压力、合金成分数据,机械加工的切削参数、加工余量数据,装配的零部件匹配度与顺序数据,均深度反映工艺执行情况与质量波动,是剖析质量问题根源的重要依据。
生产过程中的外观检测、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多道质量检测工序,产生零部件合格率、缺陷分布及发动机性能指标等数据,直观展现产品质量,为质量控制提供直接支持。
发动机投入使用后,售后维修服务网络收集的故障类型、发生时间、故障里程数等售后反馈数据,真实反映其实际使用质量表现。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能挖掘出发动机设计与生产中的潜在质量问题,为产品改进提供关键参考,助力提升发动机质量。
1.2数据收集方法
在发动机质量控制的数据分析环节,多样的数据收集途径至关重要。通过传感器采集,在生产设备与工艺过程中部署温度、压力等各类传感器,像灵敏“触角”实时捕捉设备运行与工艺数据。例如发动机装配时,扭矩传感器精准监测螺栓拧紧扭矩,确保装配质量符合工艺,所采集数据准确、实时,为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生产设备的控制系统也发挥关键作用,它自动留存设备运行状态、操作日志、报警信息等数据。以加工中心为例,其控制系统记录的刀具更换次数、加工时间、故障代码等,有助于精准洞察设备潜在问题,优化维护计划。
对于传感器与设备控制系统难以自动采集的数据,如产品外观缺陷、售后维修非结构化信息,采用人工录入方式。为保证数据准确一致,需制定详尽录入规范流程并培训录入人员。例如售后维修人员按统一格式录入发动机故障现象、维修措施,便于后续分析。
另外,与企业内部ERP、PLM等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接口对接不可或缺。对接ERP系统可获取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数据;对接PLM系统能获取发动机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实现数据共享集成,为全面剖析发动机质量问题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资源。
2.数据分析技术在发动机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1数据挖掘技术应用
2.1.1故障模式识别
利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算法,对发动机质量检测数据与售后反馈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发动机常见的故障模式。通过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故障特征的数据归为一类,发现不同类型的故障模式;运用关联规则挖掘,找出故障现象与故障原因之间的潜在关联。例如,通过对大量发动机故障数据的分析,发现某一特定型号发动机在高温环境下,经常出现因冷却液泄漏导致的发动机过热故障,为故障诊断与预防提供了依据。
2.1.2质量异常检测
数据挖掘中的异常检测算法可用于发现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异常情况。通过对生产设备数据、工艺过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建立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数据模型。当实际生产数据偏离正常模型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提示质量异常。例如,在发动机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利用孤立森林算法对加工尺寸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及时发现因刀具磨损、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加工尺寸超差问题,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
2.2统计分析技术应用
2.2.1过程能力分析
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对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特性进行过程能力分析。通过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Cpk)等指标,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能力水平。当过程能力指数低于标准值时,表明生产过程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例如,在发动机缸体加工过程中,对缸筒内径尺寸进行SPC分析,若发现过程能力指数下降,可通过调整加工工艺参数、更换刀具等方式,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与精度,确保缸体质量符合要求。
2.2.2质量波动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ANOVA)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发动机质量的各种因素,如原材料质量、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工艺参数等对质量波动的贡献程度。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哪些因素是导致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与改进。例如,在发动机装配过程中,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批次的密封垫质量对发动机密封性有显著影响,企业可加强对密封垫供应商的管理,优化原材料质量控制,降低发动机密封性的质量波动。
2.3机器学习技术应用
2.3.1发动机性能预测
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发动机性能预测模型。通过对发动机设计参数、生产过程数据、试验数据等进行学习与训练,模型能够预测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指标,如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等。性能预测模型有助于在发动机设计阶段优化设计方案,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发动机性能,提前发现潜在的性能问题。例如,通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发动机燃油消耗率预测模型,企业可以在发动机研发过程中,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发动机的燃烧系统、进气系统等设计参数,降低燃油消耗率,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
2.3.2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
机器学习算法在发动机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通过对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温度、压力等数据进行学习,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当发动机出现故障时,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故障类型与原因。同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等算法,对发动机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预测发动机未来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安排维护计划,降低设备停机时间与维修成本。例如,某发动机制造企业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发动机振动信号分析模型,能够准确诊断出发动机的轴承故障、气门故障等常见故障,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发动机关键部件的剩余使用寿命,实现了预测性维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据分析在发动机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成功树”技术保障分析方法等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状况,为发动机优化设计、提高试验保障质量和缩短研制周期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在发动机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路明,李云涛.技术创新在发动机缸盖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4(02):77-79
[2]覃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汽车发动机装配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4(06):24-26
[3]吕亚斌.发动机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 (14):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