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曲靖市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沈良
曲靖师范学院 物流管理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产品绿色物流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与利润率、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物流环节损耗以及推动地区农业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聚焦于云南省曲靖市农产品绿色物流领域,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当地物流技术水平低、物流成本高、绿色物流人才匮乏与环保标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成为制约当地农产品绿色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显著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一是创新物流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二是跟进物流管理模式及时减少不必要的物流成本支出;三是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强绿色物流从业人员培训;四是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物流号召,制定标准并完善监督。通过此次研究,期望为曲靖市农产品绿色物流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产品;绿色物流;曲靖市
一、曲靖市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曲靖市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涵盖了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多个品类,这促使农产品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为驱动绿色发展,云南省政府出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提出20条措施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明确支持曲靖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并鼓励创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曲靖市结合“五良”融合(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战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累计建成515万亩,居全省首位,为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与物流效率提升奠定基础。在冷链物流与智慧设施建设方面,曲靖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布局,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和产地预冷库建设,提升保鲜能力。同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物流流程,例如在陆良县通过土地流转推动规模化种植,减少运输环节损耗。云南省还提出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推动曲靖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供应链透明度。
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曲靖市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物流企业对绿色物流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企业开始尝试采用环保包装材料,优化运输路线以降低能源消耗。曲靖积极探索新能源车辆应用,如冷链运输中推广电动货车,并布局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云南省计划到2025年实现电商快件基本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达6万个,曲靖作为试点城市之一,推动特色农产品(如云菌、云花)原装直发,减少包装浪费。此外,曲靖依托中老铁路等国际陆海新通道,发展“澜湄快线+”国际货运品牌,推动农产品跨境冷链物流。云南省鼓励“公转铁”“公转水”运输模式,曲靖大宗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通过铁路干线运输比例提升,降低碳排放。
二、曲靖市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技术水平低
先进的物流技术是实现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关键。在曲靖市,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保鲜、冷藏、冷链运输等技术应用不足。许多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温控措施,导致损耗率较高。此外,物流信息化水平有限,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难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全过程的精准监控和管理,影响了物流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物流成本高
农产品绿色物流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环保设备购置、绿色技术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这使得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物流环节众多,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进一步推高了物流成本。较高的物流成本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削弱了曲靖市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绿色物流人才匮乏
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既懂物流管理又具备环保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曲靖市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一方面,当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的相关专业较少,培养的人才数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素质的绿色物流专业人才,导致企业在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
(四)环保标准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曲靖市在农产品绿色物流领域的环保标准尚不健全,对于物流过程中的包装材料使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同时,监管机制也存在漏洞,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环保行为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保责任,阻碍了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曲靖市农产品绿色物流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大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保鲜、冷藏、冷链运输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同时,引进和推广环保型包装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二)优化物流成本管理
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优化物流流程,降低物流环节的损耗和浪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如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此外,企业自身也应加强成本控制,合理规划物流路线,提高车辆的装载率。
(三)强化绿色物流人才培养
当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与农产品绿色物流相关的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绿色物流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绿色物流意识和业务水平。
(四)完善环保标准与监管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绿色物流领域的环保标准和规范,明确包装材料的环保要求、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以及物流设施的节能减排指标等。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农产品物流企业环保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环保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确保绿色物流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刘雪雪,杨志鹏.新时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3):112-115.DOI:10.20028/j.zhnydk.2023.13.028.
[2]谢雅歌,张文政.“双碳”背景下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困境及实现路径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13):27-29.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3.007.
[3]刘咏梅.云南省曲靖地区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20):93-94.
[4]雒伟,郑爽.基于绿色环境视角的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3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