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王益
瑞安市瓯飞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 瑞安 325200
摘要: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顺畅运行和居民的出行安全。本文围绕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展开研究。首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进行概述,随后深入分析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涵盖施工准备、施工放样、水泥用量与搅拌、下承层准备、运输摊铺、试验段铺筑、碾压施工及养护等环节。同时,针对施工各关键阶段提出质量控制要点,旨在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稳定性与耐久性,为市政道路施工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凭借其良好的力学性能、水稳定性和抗冻性,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有效分散路面荷载,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然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基层的质量,进而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明确各施工环节的要点和质量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概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指在碎石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水泥和水,经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后形成的一种半刚性基层结构。它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水泥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与水发生水化反应,将碎石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和稳定性的基层。该基层具有强度高、板体性好、抗疲劳性能强等优点,能够适应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有效减少路面裂缝和车辙的产生,是保障市政道路良好使用性能的重要基础。
2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合适、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需满足级配要求,其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同时对碎石的含泥量进行控制,避免影响基层强度。其次,要对施工设备进行调试和检修,确保拌和设备、运输车辆、摊铺机械、碾压设备等性能良好,能够正常运行。此外,还需做好施工场地的清理和平整工作,保证施工环境符合要求,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熟悉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2.2 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是为了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位置和高程。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控制点,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在道路上准确放出基层的边线和中线,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高程控制桩。通过高程控制桩来控制基层的摊铺厚度和高程,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要注意对控制点的保护,防止其受到破坏而影响放样精度。
2.3 水泥用量与搅拌
合理控制水泥用量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的关键。水泥用量过少,基层强度不足;水泥用量过多,则会增加基层的收缩性,容易产生裂缝。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确定水泥的最佳用量,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拌和。在拌和过程中,要确保水泥、碎石、水等原材料计量准确,拌和均匀。采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通过电子计量系统精确控制原材料的投放量,并配备专门的质检人员对拌和质量进行实时监测,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水泥剂量和均匀性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拌和出的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
2.4 准备下承层
下承层的质量直接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下承层之间的粘结力和整体稳定性。在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前,要对下承层进行检查和处理。清理下承层表面的杂物、浮土等,确保表面清洁无积水;对下承层的平整度、高程、横坡等指标进行检测,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修整。必要时,可在基层表面喷洒水泥浆或铺设透层油,以增强基层与下承层之间的粘结性能,防止出现层间分离现象。
2.5 运输摊铺
混合料运输采用自卸汽车,为防止水分蒸发和离析,车厢应进行覆盖。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颠簸,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时,采用摊铺机进行作业,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摊铺速度和松铺系数,均匀、连续地摊铺混合料。在摊铺过程中,要注意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的转速和高度,确保混合料摊铺均匀,避免出现离析和局部堆积现象。同时,要安排专人跟机作业,及时处理摊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混合料短缺、摊铺厚度不均匀等,并对摊铺机的摊铺宽度、高程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保证摊铺质量。
2.6 铺筑试验段
在正式大面积摊铺前,应先铺筑试验段。试验段的长度一般为 100 - 200 米,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参数,如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摊铺速度、碾压机械组合、碾压遍数等。同时,对试验段的压实度、平整度、高程等指标进行检测,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试验段的检测结果,对施工工艺和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后续正式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大面积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2.7 碾压施工
碾压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基层的压实度和强度。碾压应遵循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边向中、先静后振” 的原则。先用轻型压路机进行初压,稳压 1 - 2 遍,使混合料初步稳定;然后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复压,振动碾压 3 - 4 遍,提高基层的压实度;最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终压,消除轮迹,使基层表面平整光滑。在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碾压速度和碾压遍数,避免出现推移、起皮等现象。
3 市政道路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分析
3.1 运输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合料的运输时间,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混合料失水、初凝等问题。运输车辆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水分蒸发和杂物混入。同时,要定期检查车厢的密封性,防止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漏料。在卸料时,要注意卸料速度和高度,避免混合料产生离析现象。如发现混合料出现离析、结块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混合料进行摊铺。
3.2 摊铺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摊铺过程中,要保证摊铺机匀速、连续作业,避免中途停顿或速度忽快忽慢,以确保摊铺厚度和压实度均匀。加强对摊铺厚度和高程的检测,每摊铺一段距离,应及时进行测量,发现偏差及时调整。同时,要注意观察混合料的摊铺状态,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应及时进行人工补料或重新拌和。此外,还需对摊铺机的熨平板温度进行控制,确保熨平板温度符合要求,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混合料摊铺不平整。
3.3 碾压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碾压前,要对基层的含水量进行检测,确保其处于最佳含水量 ±1% 范围内,若含水量过低,应适当洒水补充;若含水量过高,应晾晒至合适含水量后再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碾压机械组合和碾压遍数进行作业,控制好碾压速度和碾压顺序。加强对压实度的检测,采用灌砂法、环刀法等方法,每碾压完一段,及时进行压实度检测,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如发现压实度不足,应及时进行补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4 结语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全面应用分析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提高市政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施工工艺,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发祥.市政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分析[J].散装水泥,2024,(06):83-85.
[2]孟润泽.市政道路施工中有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4,51(10):65-67.
[3]刘建清.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4,(18):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