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
闫方杰
云南交投公路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基于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确保高速公路施工的整体安全,优化施工细节,减少不良事故。从实际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情况出发,首先明确施工特点,区别于普通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其次重点探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针对风险提出具体的评估和控制措施,为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前言
高速公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大力推动城乡发展。相比于其他公路,高速公路具有车速快、交通干扰小等优势,提高道路通行效率,适应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但高速公路的建设难度也更大,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在高差大的深谷区域,或为跨越其他交通路线,保持交通顺畅需通过桥梁连接,桥梁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体现我国较高的基建水平。但不同于普通路段施工,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考虑的因素更多,潜在风险更大,更易出现安全问题,若不有效管理,将直接影响整个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因此,本文以实际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为例,阐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问题。
1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特点
1.1组织复杂性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因为涉及特殊的施工技术,加上地形复杂,建设组织不仅包括基本的施工人员,还涉及各种技术人员和策划人员,导致人员数量庞大,管理难度大。同时各类人员之间做好紧密配合,策划人员在施工前期应准确调查交通量,考察桥址地形、地质以及当地的经济情况,保证建筑材料的来源与安全运输,合理规划桥梁建设。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具体数据,并对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说明,确保桥梁工程的顺利开展。除人员管理复杂外,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材料与设备复杂,施工过程中常遇到不良地基,只能依靠先进的设备给予缓解,只有精准把控每个建设环节,才能推动工程正常开展。
1.2工程长期性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长期性指施工时间长,无论是前期勘测还是中期建设、后期验收,涉及时间均较长,因为桥梁工程不仅要考虑适用性,还要关注经济美观性,建设完成后的桥梁既要承受所施加的荷载,又要抵御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首要考虑应用先进的建设技术,一方面保证桥上能安全通行车辆,另一方面桥下必须能有效宣泄洪水和流冰,同时具有一定美观和环保效果。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周期长,在长时间的施工过程中,如何持续保持高质量的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成为重要问题。结合实际建设案例发现,大多数工程在前期能做到高质量的安全管理,但随着工程的进展,中后期极易出现懈怠。
1.3环境恶劣性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地理位置一般较为特殊,多在山谷、水域等自然环境敏感区域,相比于平原,施工难度明显增加,不仅需要考虑结构工程,还要考虑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合理性、美学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另外,在这些自然环境敏感区域,极易发生恶劣的自然灾害,从而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如在山谷区域,可能由于发生泥石流阻碍建设,甚至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施工环境恶劣的基础上,必然引发更多安全问题,更不易控制风险。
2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包括恶劣天气的发生、环境恶劣引起自然灾害、施工材料种类多导致管理不当等,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人员管理上,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存在违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等现象,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性高。施工期间,由于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不同于其他路段施工,地理位置特殊,通常需设置危险标识和安全防护,但在实际施工中,多数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只对重要路段设置危险标识和安全防护,没有注意到细节处也易发生安全事故。综合来看,关键在于绝大多数施工人员及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缺乏重视,没有深刻意识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实际上,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可有效降低安全事故风险,通过全面监管施工环节,利用新兴技术开展安全管理,落实细节问题解决,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全方位保障人身安全。
3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3.1安全管理问题
3.1.1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尽管部分技术人员和策划人员存在一定安全意识,但多数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不够,管理人员未针对该问题进行合理把控与调整,没有对整个桥梁工程施工进行全面彻底的安全管理。在没有管理人员监测的情况下,部分施工人员由于缺乏熟练的建设知识,施工时未严格按照规定给予施工,甚至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仅凭经验开展建设,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1]。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容易忽视细节问题,如危险用具的使用注意事项、高空作业的人身安全把控、施工人员的资格排查等,而一个小细节看似不重要,却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1.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的基础上,大部分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正常情况下应包括基本的安全政策、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建设管理计划、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及安全管理总结,但一般只局限于安全政策、安全建设管理计划和总结,忽略建设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与对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导致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存在任务简单、职能不清等问题,从而无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工程建设安全进行预防和控制。例如宣会高速公路某土建标所属的具体施工任务实施企业连基础的安全管理制度都严重缺失,施工企业缺乏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能力。其他安全管理相关造成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安全管理观念,没有意识到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内容,以片面性为主,用传统安全观念审视新时代下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3.1.3安全管理质量监管缺乏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安全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并未紧跟建设进展,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监测,评估目标的完成情况,缺乏一个明确具体的安全管理质量监管系统。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保障工程施工能安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保护环境与生态,显著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相比于存在较高安全事件发生率的企业,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工程建设企业。据调查,在整个高速公路建设中,桥梁工程项目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项目之一,易出现高处坠落、触电、土方坍塌等事件,间接说明安全管理质量监管的必要性[2]。此外,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具有环境恶劣的特点,是诱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在缺乏安全管理质量监管的前提下,可能因为预留潜在风险或在天气的干扰下发生危险事件。
3.1.4安全责任压实不到位,安全监管存在漏洞盲区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企业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部分项目建设单位首要责任不落实,对施工标准化要求不高,各项安全生产规范管理不严格;项目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合作单位安全责任全链条缺失。
3.2解决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3.2.1加强安全管理意识
首先,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具备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深刻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安全制度落实到具体环节,而不仅仅是为完成任务。其次,加强桥梁项目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资格审查,在安全知识培训方面,聘请专业的工程建设安全讲师,既要讲解基本的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知识,又要重点强调桥梁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督促施工人员在日常施工中做到自我监测。为确保安全知识培训的有效性,将培训贯穿于整个桥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以长期性为目标,每天对施工人员进行至少20分钟的安全知识讲解。在资格审查方面,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人招聘要求进行审查,防止部分施工人员谎报年龄,并要求提供体检报告,以免由于存在重大疾病而发生安全问题,或由于听力、视力等机体功能障碍而阻碍工程顺利开展。在网络的支撑下,将信息技术用于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安全知识培训,如借助微信小程序加强桥梁项目施工安全知识、技能掌握,制作动画视频讲解复杂的安全问题和工程技艺。
3.2.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目标,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针对传统安全管理制度的不足给予弥补,重点制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将定性与定量目标结合,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处理,便于绩效考核。考虑到安全管理目标的复杂性,将其按照工程时间或环节安排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小目标,并下达至各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再定期围绕安全质量予以考核。对于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安全管理内部考核制度,在高速公路建设前根据安全控制目标,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明确部门内每位职员的工作职责,并定期对其进行考察。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对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细节问题进行检查,指导相关人员及时对危险的施工地带做好防护措施,设置警示标志,下雨天注意电路安全,做好漏电预防,强风强暴雨天气减少出工频率。对于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在制度的指引下,紧扣安全管理目标,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与评估,将责任落实到个体,一旦发现安全问题,立即明确负责人员,对其给予一定处罚,同时责令立刻处理。善于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督促责任人员及时制定预防措施,重视应急机制的建立,每月至少组织展开一次安全防护管理问题总结和应急演练,时刻做好处理应急事件和突发事故的准备,增加安全维护成本,配备齐全的大型救援设备[3]。
3.2.3定期监测安全管理质量
在对高速公路桥梁项目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定期监测安全管理质量,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传统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在监测方面以人力为主,人力监测明显存在不足,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且人力监测难以发现细小问题,不能全方位检测施工过程。基于此,充分利用网络和高科技优势,将其与高速公路桥梁项目安全管理质量监测联合,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IM)信息管理系统,将现场收集的有关数据输入模型,实现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监控,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冲突,大幅提升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能力。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同时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能够长时间不间断运行,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功能,避免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防止重要的工程建设信息泄露。例如:宣会高速公路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一部手机管安全”智慧化系统分别设置智慧数据分析、视频监控预警、智慧风险管控、智慧安全检查、智慧安全教育、劳务管理、社保管理等模块来对传统的安全检查、安全教育、设备管理、风险分析进行管理,严格管控进场人员信息审核录入及个人进场的教育培训、技术交底完成情况等。虽然采用监控系统监测安全管理质量,有效弥补人力监测的不足,但监控同样存在死角,不能完全覆盖整个施工现场,必须将监控系统与人力监测结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高速公路桥梁项目的建设位置特殊,监测安全管理质量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察是否根据实际施工状况调整安全管理方案及管理结果,做到综合监测。
4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4.1风险评估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只有通过提前评估才能发现直接风险和潜在风险,指导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将施工风险降低至最低水平。风险评估覆盖范围较广,包括总体评估和专项评估,总体评估以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整体为评估对象,专项评估是在总体评估基础上,结合类似桥梁工程施工经验,将风险等级达到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环节作为评估单元,以施工作业活动为评估对象,又可分为施工前专项评估和施工中专项评估。评估过程中,针对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重点对周围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材料与设备、结构特点等风险项目和致险因子进行评估,预测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安全风险高低,对高风险因素予以重点关注。高速公路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基于深度森林算法,制定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测模型,保证评估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依据桥梁工程作业风险特点和相关工程事故发生情况,展开风险源普查,对其中的重要风险源进行量化估算,便于提出对应的风险预防对策。风险评估流程包括前期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中期对风险的具体分析和估测、确定风险等级,后期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编写评估报告,关键在于风险的准确估测,一旦估测失误,将直接增加建设成本,严重情况下影响工程的顺利实施。
4.2控制措施
经过对实际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影响施工安全的直接风险包括操作不当、恶劣环境、管理失职,潜在风险包括技术把控、人员流动。因此,将风险控制措施集中于两方面,围绕直接风险因素,明确施工操作步骤,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操作步骤进行作业,不能仅凭经验施工,特别是针对大型机械设备,应用安全风险预警系统。高度重视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涉及的环境问题,对于恶劣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技术,考虑土质的不稳定、不均匀沉降问题,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连续墙抓斗机、旋挖钻机,利用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技术优势,保障施工精度。为解决管理失职问题,建立质量督查小组,以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方式考察管理情况,在整个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始终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对于严重失职者给予开除,优化管理质量。围绕潜在风险,由于难以做到早期发现,多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必须确保解决的及时性,一经发现立马进行控制。在技术把控上,结合桥梁项目施工的低准度,从基础施工、桥梁上层结构、预制构件安装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选择高性能的新兴建筑材料,在保证桥梁建设安全、实用美观的基础上,用节能环保材料,尽量不破坏原来的地质和地形,遵循小改比大改好的原则。在人员流动上,主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稳定性,防止由于人员内部发生较大改变而出现施工不熟练、技术生疏等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基建项目广泛开展的前提下,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成为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基于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桥梁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设中常见的项目之一,必须保障其建设质量,进而提高整体高速公路建设质量。本文发现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存在组织复杂性、工程长期性、环境恶劣性的特点,安全管理上具有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监管缺乏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确定风险评估方向,并对风险给予有效的控制措施,全方位优化桥梁工程施工安全,减少高速公路建设成本。
参考文献
[1]甘淑婷.浅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22,41(12):13-15.
[2]谢波,石琦,张勇,等.桥梁基础施工过程风险防控及标准化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4,24(6):209-212.
[3]杨凤祥,杨帆.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商业经济,2023,18(4):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