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动态成本控制的应用

作者

李莎

云南绿源建筑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动态成本控制作为新兴的成本管理方法,其借助实时监控、动态调整及灵活响应机制,可更好地适配市政工程建设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特征。本文阐述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价值,重点分析动态成本控制在该领域的应用路径,包含动态成本预测模型构建、控制策略制定等关键环节,以构建高效成本管理体系,为项目实施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管理:成本控制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构成,可直接影响城市发展进程及居民的生活质量。造价管理作为保障工程质量、管控成本支出及提升投资效益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在项目实施中日益凸显[1]。但随市政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建设周期延长及市场环境动态变化,常规静态成本控制方法因缺乏灵活性,已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管理需求。动态成本控制模式依托项目环境与信息的动态变化,经实施灵活的成本预测、过程控制及动态调整策略,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在预算约束下高效推进,实现成本目标与建设效果的协同优化。

1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1.1 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市政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规模大,其使用效率直接影响项目进度与成果。有效的造价管理可实现资金全面监控与合理调配,保障资金效益最大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项目初期经成本估算与预算编制,合理评估各阶段资金需求,为资金筹措提供依据,避免资金短缺或冗余导致的进度受阻与成本浪费;其二,依托精细化管理与实时监控机制,全面掌控成本状况,及时识别并纠正成本偏差,确保项目在预算内高效推进;其三,经资金使用跟踪与动态评估,结合项目进展及市场变化调整资金计划,提升资金流动性,避免闲置或不足造成的资源浪费与工期延误。

1.2 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成本管控失衡或资金配置不合理,可导致劣质材料或落后工艺应用于施工环节,影响工程实体质量及使用周期,甚至埋下安全隐患。而经系统化造价管理机制,可实现项目资金的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为优质材料采购及先进工艺应用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从而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在可持续发展层面,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应突破单一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思维,除关注建设阶段成本调控外,应纳入运营维护成本及环境社会影响因素的综合考量,经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环境效益评估的有机结合,可在项目建设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动态平衡,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

2动态成本控制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1 成本预测与控制

2.1.1建立动态成本预测模型

模型设计应综合工程规模复杂度、市场行情波动、材料人工成本变化等多维度因素,系统搜集整理历史成本数据及市场行情信息,前者包含同类项目成本明细,经分析历史花费规律、成本波动成因,为当前项目预测提供参照;后者实时反馈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市场动态,为成本控制提供即时数据支撑。两类信息的整合运用,可提升成本管理的前瞻性与精准度。借助统计分析手段,将历史数据特征与项目具体情况匹配,构建可动态反映成本趋势的预测模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两类,其一,定量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技术,挖掘成本数据内在规律并量化预测结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二,定性方法依赖专家经验,通过访谈评估等方式归纳成本变化的主观判断,二者结合可更准确识别未来成本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2]。模型应用中需建立动态监控更新机制,随着工程推进与市场环境变化,需及时调整模型参数,确保预测结果契合实际,配套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反馈体系,实时获取项目进度与成本数据,为动态成本控制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撑,最终实现市政工程造价的有效预测与全过程管控。

2.1.2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成本策略制定应结合项目特性、目标、环境及潜在风险,系统开展多维度分析。全面剖析成本构成要素,包含人工、材料、设备及管理费用等,精准把握各项成本的影响因子与动态变化规律,此为策略构建的基础前提。按照项目特征差异化设计控制路径,针对大型市政工程实施分阶段控制策略,将项目划分为若干执行阶段,逐阶段落实成本管控与过程监督;对于技术复杂度高的项目则关注关键环节采取重点控制策略,强化资源配置与管理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按照项目进度及市场环境变化,以实时优化控制策略以适配实际需求。

在实施手段方面,应明确成本控制量化指标,建立科学的核算与监控体系。经强化各参与方协同,建立定期成本反馈机制,及时识别并修正成本偏差,保障项目按计划推进。

2.2 项目进度与成本关联管理

2.2.1进度管理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进度管理对成本控制的影响体现在多个维度,进度滞后往往引发额外成本,施工周期延长会直接导致人工薪酬、设备租赁等费用增加,各类隐性支出也会随之累积。经科学制定进度计划并实施动态监控,能有效降低此类成本风险。高效进度规划能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设计施工流程、精准安排工序衔接,可减少重复作业与资源闲置,提高人、材、机的利用效率。此外进度监控与问题响应机制对成本管控至关重要,经实时跟踪施工进展,能及时识别质量隐患与管理漏洞,避免因返工、修复产生的额外开支。

2.2.2成本与进度的动态协调机制

成本与进度动态协调机制的落实需贯穿项目管理全过程,经构建评估、调整及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两者动态平衡,为市政工程实施提供支撑。应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经标准化对比体系将实际成本与进度数据纳入计划进行动态校准,精准识别执行偏差及潜在风险。此种持续性监测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量化依据,确保实时把控项目演进态势[3]。制定弹性调整策略,依据评估结果实施差异化调控,进度滞后时可经增加资源投入、优化工序衔接压缩周期;面临成本约束时,调整进度计划,延长关键路径时间或简化非核心工序以降低支出压力。此类调整以维持成本与进度合理配比为目标,避免单一维度管控导致的系统性失衡。此外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规范化沟通机制,如定期召开进度成本双控会议、编制多维度管理报告等,实现项目参与方数据同步。透明化信息交互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协作效率,使各主体基于统一认知及时校准执行策略,形成成本与进度协同优化的管理闭环。

3小结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动态成本控制与进度协调、风险管理存在内在关联性。基于进度与成本的关联性分析,结合灵活的风险应对策略,可保障项目在预算框架内高效实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动态成本控制、进度管理与风险管理三者共同构建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为项目实施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随着技术与管理创新推进,动态成本控制趋向精细化、智能化发展,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参考文献

[1]杨俊芳. 动态成本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 22 (24): 106-108.

[2]贺红娟. 动态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 22 (22): 72-74.

[3]林秋丹. 动态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J]. 四川建材, 2024, 50 (09): 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