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景开展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案例分析
廖振亮
深圳市福海中学 518103
摘要:本文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创新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效果。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分析生活情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总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反思,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提供参考,以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景;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
一、引言
高中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与实践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局限于实验室环境,实验步骤程式化,学生被动参与,缺乏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现象和资源,将生活情景引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生活情景在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物理知识的宝库,学生对日常现象充满好奇。以“摩擦力”教学为例,从走路打滑、鞋底磨损等情景引入实验,能瞬间点燃学生探究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实验,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二)培养实践能力
基于生活情景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方案、选择器材、操作实验并分析结果,全方位锻炼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如利用饮料瓶、吸管设计流体压强实验,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提升了实践技能。
(三)促进知识理解与应用
生活情景实验能帮助学生将物理概念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应用。例如,制作简易发电机的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电磁感应原理,并能解释发电机工作机制。
三、利用生活情景开展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1.实验设计思路
平抛运动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像投出的篮球、跳远运动员的起跳等都涉及平抛运动实验前,播放运动员投出篮球的视频,提出问题:“篮球离开手后,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别做怎样的运动?”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利用平抛运动演示仪、小球、斜槽、白纸、复写纸、刻度尺等器材,让学生通过记录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分析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推导出平抛运动的相关公式。
2.实验实施过程
首先,将平抛运动演示仪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调整斜槽末端水平。把白纸和复写纸固定在木板上,让木板竖直放置在合适位置。让小球从斜槽某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后做平抛运动,打在复写纸上,在白纸上留下痕迹。多次重复上述操作,使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获得多条平抛运动轨迹。然后,在白纸上选取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的多个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用刻度尺测量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竖直方向,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其中为重力加速度,取9.8m/s2),可计算出小球在各点的运动时间。在水平方向,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可求出初速度。
3.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该实验,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平抛运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对平抛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实验器材获取数据,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如已知平抛物体的水平位移和下落高度,计算初速度等。这一实验案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抛运动现象。
(二)案例二:探究手机充电器的输出功率与效率
1.实验设计思路
在高中物理的电学知识体系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是重要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充电器的情景,提出问题:“手机充电器的实际输出功率是多少?充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如何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P=UI、η=×100%等公式,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测量手机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时间等物理量,计算充电器的输出功率和充电效率,从而深入理解电学相关概念与规律,培养数据分析与科学探究能力。
2.实验实施过程
准备器材:智能手机一部、对应型号的手机充电器、功率测量插座(可实时显示电压、电流、功率)、秒表。
实验步骤:① 将功率测量插座接入家庭电路,再把手机充电器插入功率测量插座,手机连接充电器处于充电状态。记录功率测量插座显示的充电器输入电压U入、输入电流I入以及输入功率P入。② 用万用表测量手机充电器输出端的电压U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③ 在手机设置中查看电池电量,记录开始充电时的电量Q1和充电时间t1。经过一段时间充电后,再次记录手机电量Q2和时间t2,计算充电时间Δt=t2−t1。同时,记录该时间段内功率测量插座显示的平均输入功率。④ 根据手机电池的额定电压U额(可在手机电池参数或说明书中获取)以及充电前后的电量差ΔQ=Q2−Q1,利用W有用=U额ΔQ计算充电过程中手机获得的有用电能。根据W总=Δt计算充电器消耗的总电能。⑤ 计算充电器的输出功率P出=有用,充电效率η=×100%。⑥ 多次改变充电时间间隔,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记录多组数据,分析数据规律。
3.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该实验,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电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对电功、电功率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功率测量插座、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物理量测量,掌握了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方法。这一案例有效提升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科学思维与探究素养。
四、利用生活情景开展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精心选择生活情景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选取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富有趣味和启发的情景。如以过山车、秋千等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帮助学生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
(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鼓励学生依据生活情景自主提问、假设、设计方案、选择器材和确定步骤,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实验中,让学生利用生活物品自主设计实验,实现知识探索。
(三)注重实验总结与反思
实验后组织学生分析数据、总结结论、解释现象,反思实验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科学素养。如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误差原因,思考提高准确性的方法。
五、结论
利用生活情景开展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物理教学质量。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将生活情景融入物理实验教学,使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多富有生活气息的实验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生活情景化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娟.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法与途径[J].学苑教育,2024,(29):85-87.
[2]赵潇恬,刘振北,陈梦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实验的运用与改进[J].物理教学,2024,46(12):34-37.
[3]接桂兴.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J].高考,2024,(25):100-102.
【本文系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生活情景的高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AYB202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