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提升策略

作者

陈学军

织金县阿弓镇官寨小学,贵州织金 5521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阐述提升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语言紧密连接着教师与学生,承载着知识传递、情感交流的重任。对于正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启迪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提升策略,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提升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他们模仿学习的重要蓝本。生动、准确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为学生指引语言学习的方向。长此以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词汇、学习语法,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1]当教师用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故事、讲解知识时,就像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充满奇幻色彩的大门。学生们的注意力会被紧紧吸引,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有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温暖、亲切且富有鼓励性的教学语言,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尊重。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课堂教学语言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为了使教学语言更加精彩,需要不断学习、研究语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一过程也是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如教师在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后,学习到了新的语言技巧,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总结经验教训,其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师在教育领域不断成长,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提升的策略

(一)提高语言准确性与规范性

1.精准把握知识内涵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所教授的知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确保语言表述精准无误。以字词教学为例,在讲解汉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时,教师必须严谨对待。例如,“参差不齐”中的“参”应读“cēn”,“差”读“cī”,教师若自身读音不准,就会误导学生。在解释字义时,像“栩栩如生”的“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教师要准确阐释,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避免一知半解。对于语法知识,教师同样要清晰明了,在教授句子结构时,能准确指出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如“美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美丽的”是定语,修饰“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分别是状语,这样规范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语言知识体系。

2.遵循语言规范

教师要时刻注意遵循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避免出现诸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样的句式杂糅错误。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板书书写,都要做到规范。再如,在书写汉字时,要注意笔画顺序,“火”字正确的笔画顺序是点、撇、撇、捺,教师以身作则,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在使用标点符号时也要准确规范,像陈述句末尾用句号,疑问句末尾用问号等,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二)增强语言生动性与趣味性

1.运用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讲解《桂林山水》时,形容漓江的水“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将绿水比作翡翠,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碧绿与澄澈,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漓江之美。在描述小动物时,运用拟人手法,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赋予小鸟人的行为,使画面更加鲜活。讲解《瀑布》时,“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瀑布的壮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更投入地学习语文知识。[2]

2.融入故事与儿歌

小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唱儿歌。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故事、儿歌相结合。在识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休”字,教师可以讲一个故事:“一个人走累了,靠在大树旁休息,就成了‘休’字。”这样的故事能让学生轻松记住字形和字义。在学习古诗词时,把诗词改编成儿歌,像《咏鹅》,教师可以配上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唱着学,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学生记忆诗词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语言灵活性与针对性

1.根据教学内容调整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风格的教学语言。在教授古诗词时,语言要富有诗意和韵味,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3]例如,讲解《枫桥夜泊》,教师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描绘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寂清冷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秋夜的枫桥边。而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语言要贴近生活实际,活泼自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例如在“介绍我的好朋友”这一口语交际课上,教师以轻松的口吻引导学生:“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好朋友有什么特别之处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依据学生特点改变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理解能力有限,教师的语言要简单易懂、形象生动,多使用一些象声词、叠词等,如“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啦”。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教师的语言可以更具逻辑性和深度,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在讲解一篇议论文时,教师可以用严谨的语言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任重道远且意义非凡的长期任务。它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语言知识的宝库之门,助力他们提升语言能力,更是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教师需要持续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每一次对教学语言的优化,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升华,都有助于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范友悦.新课改背景下西藏小学汉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24):88-89.

[2]王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5(11):52-54.

[3]桑小维.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华夏教师,2024(28):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