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策略的探究

作者

施凤明

洱源县第二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671200

摘要:随着经济、建筑行业、信息技术等各方面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复杂性。同时,工程施工进度情况、工程造价控制效果、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安全风险等均与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密切相关。在开展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时,需要对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积极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为造价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方法

前言:从目前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来看,存在重视不足,未将工程造价管理作为重点;未对计价手段进行统一明确,对建设与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开展成本预算工作时,具体形式缺乏多样性;对施工方案频繁修改,增加造价成本;招标流程透明度较低,对低价中标过于强调等问题。导致项目工程造价得不到良好控制,对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管理策略,不断提高造价管理水平,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一、落实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现实意义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从决策阶段开始到竣工验收结算的各个环节中,按照客观规律及行业规范,对工程造价进行预测、控制、确定与监督的过程[1]。它包含了项目决策、方案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竣工结算等阶段。落实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有助于全面控制工程项目

将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到工程项目前期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对管理不同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监督,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各环节工作可按照预想顺利开展,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有助于全面控制工程项目。

2.有助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在落实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能够对不同阶段、环节的项目具体预算、招投标工作、合同变化、变更情况等进行动态掌握,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有效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多因素影响导致工程造价过高(工程造价预算超支)发生风险。通过对项目造价成本有效控制,减少经济损失,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2]。

3.有助于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以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标准对对建设工程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管控,针对造价管理目标,积极采取对应措施,对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处理。在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各项资源科学、合理配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度,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便于控制工程质量,使其达到相关标准规范。

4.有助于降低工程风险

在开展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各项目不同环节相关风险进行分析,以达到减少风险因素增加工程造价的目的。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风险进行控制与防范,有助于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建设安全性、有效性,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二、现存管理不足之处

1.重视不足,未将工程造价管理作为重点

从实际情况来看,项目负责人在开展工程建设管理时,尤其存在工期紧张、工程任务复杂等情况时,一般会将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提高作为重点内容,对整体项目建设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影响认知不到位。重视不足,易造成项目初期时对造价评估、成本规划不充分,确保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加后期施工预算超过设想、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无法有效维持工程造价成本、施工时间、施工质量等各方面平衡与优化,导致工程项目在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无法实现效益与价值最大化。

2.未对计价手段进行统一明确,对建设与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不同区域之间计价方式存在差异、行业标准存在多样性、不同参与方之间对成本核算方法理解之间存在差异等多因素,导致计价手段统一存在困难。这使得项目多位参与者在进行项目不同环节在进行造价管理时,存在计价基准不同、计量单位不统一、价格依据差异明显等情况。大大增加沟通困难程度,容易大致合同出现争议,对项目建设施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另外,计价手段不统一,还会对成本控制准确度、成本控制效率等造成不良影响,增大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决策各方面偏差,导致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达不到理想。

3.开展成本预算工作时,具体形式缺乏多样性

在开展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时,通常会采取传统预算编制形式(由个人经验主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传统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成本预算需求,且存在预算、实际成本之间偏差明显问题。

4.对施工方案频繁修改,增加造价成本

受到项目初期规划缺乏科学性、设计方案与具体施工情况之间匹配度低、项目管理沟通与协调不足等因素影响,易造成多次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提高施工方案不稳定性致工期时间增加、成本支出增加风险,还会对整体项目建设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5.招标流程透明度较低,对低价中标过于强调

目前建设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招标流程不够透明(缺乏明确、完善的评标标注,降低竞争公平度)、过于重视低价中标(轻视工程质量、工程后期服务等,降低工程质量)等问题,使得招投标模式缺乏合理性,导致后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成本进行维护,还会增加安全风险。

三、改进策略

1.对当前造价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改进,为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需要积极转变参与方观念,将工程造价管理作为整体管理重点。首先,重视相关培训工作,在项目建设开始前,需要组织业主、设计人员、施工负责人、监理人员等各参与方进行培训教育。使各参与方正确、清楚了解造价管理工作现实意义、必要性、重要性,引导树立工程造价管理观念,将造价管理工作作为核心管理内容,以控制造价成本为中心,开展各环节建设。其次,确保造价管理体系中有着明确的造价管理目标、造价管理制度、独立造价管理部门、造价管理流程、计价体系等,提高管理体系科学性、完整性[3]。

2.采取多形式开展设计环节造价管理工作,确保设计造价合理性

其一,应用限额设计方式。针对造价方面、质量控制方面、进度控制方面、安全方面、环保方面等,均需要明确相应的限额设计目标,对各层目标进行逐步分解及限额设计操作,达到有效控制投资限额的目的。通过对限额进行初步设计以及限额施工图设计等阶段,逐步推进目标,完成相关目标后,对成功进行评价,同时进行目标管理阶段性总结[4]。其二,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方式。以技术经济分析方式对设计方案优化,优化程序具体为建立可选设计方案-初步筛选-确定评价目标-建立指标体系-计算指标及参数-方案分析与评价-方案技术优化建议-优化方案分析与评价-满意后实施优化方案(若不满意需重新建立指标体系,再次进行设计分析,方案需对工程质量情况、造价情况、具体工期、安全情况、环保情况等进行充分考虑)。评价过程中综合应用多指标方式、单指标方式、多因素评分方式等进行。其三,以多种方式进行施工图预算审查工作。将工程量计算、使用定额、设备材料价格、人工价格、器械价格等作为重点审查对象,综合利用全面审查方式、标准预算审查方式、分组计算审查方式、比对审查方式、筛选审查方式、重点抽查方式、手册审查方式、分解对比审查方式等,完成施工图预算审查工作。

3.合理编制资金使用方案,将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资金使用编制方面,需将工程造价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器具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工程项目组成(包括可直接分解费用与不可直接分解费用)、工程进度等作为基础进行编制,同时对工程分享资金支出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进行编制。采取预测、计划(目标利润方式、技术进步方式、按实计算方式、定率估算方式等)、控制(成本分析表法、工期-成本同步分析方式、挣值分析方式、价值工程方式等)、核算(表格核算方式、会计核算方式等)、分析(比较、因素分析、差额计算、比率等方式)及考核等方式将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利用定性与定量方式合理预测成本。利用偏差表示、偏差参数分析、横道图方式、时标网络图方式、表格方式、曲线方式等对工程费用进行动态监控,对费用偏差合理纠正(组织、经济、技术、合同等方面的措施),确保造价成本在合理范围[5]。

4.重视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有效提高造价管理专业性、准确度

对专业造价咨询机构(具备专业技术、丰富经验)完成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委托,咨询服务应全面涵盖前期策划环节、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竣工环节等,确保所咨询内容全面、详细、专业、准确,为造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专业理论知识。借鉴以往造价管理较为成功案例情况,结合工程项目具体状况,对不同环节管理措施、标准、流程、规范等进行适当调整与完善,保证各环节、各阶段造价管理工作均满足建设标准,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专业性[6]。

5.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进行优化统一

明确工程量清单计价范围,确保竞争平等,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提高报价效率。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编码信息、项目名称信息、项目特征信息、计量单位信息、工程量等进行载明。对于措施项目清单的编制,应使用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的方式进行,具体编制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情况,如施工现场情况、地勘水文资料信息、工程特点、常规施工计划、建设工程相关标准规范、建设工程相关技术资料信息、拟定的招标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等。此外,还需明确其他项目清单(暂列金额、暂估价、计日工、总承包服务费等)、规费与税金项目清单等[7]。

6.提高施工方案设计合理性与科学性,降低变更风险

其一,开展设计工作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与现场勘查,全面分析项目情况(具体包括需求、周围环境、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资源、对外交通等情况),做好多方沟通(包括设计单位与业主、施工方、监理等,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传达和理解),对潜在风险因素及时识别,采取对应风险预防措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方案可行性,为设计方案的实用与可行提供保障。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应确保单位具备充足经验且资质良好,具备较高专业水平,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标准与规范开展设计工作,有效避免设计错误与遗漏。其二,重视审图工作(精确编制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通过图纸审查单位完成图纸审查,达到相关要求标准,同时建设单位也应落实审图工作,保证施工方案设计可准确表达建设单位建造意图,确保设计图纸翔实,工程量准确无误。其三,关于施工前交底,需要专门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完成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对图纸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将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到位,保证各个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施工要求等正确与充分理解。对于变更情况,需要对设计变更程序不断完善,提高变更要求,对于修正、迫不得已修改、业主要求变更等必须进行变更的情况,需按照出示立项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核-业主批准立项流程,予以变更,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变更合理性、经济性[8]。

7.重视招投标规范完善,保障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开、透明

其一,创建电子招标系统平台,将项目文件、报价信息、修改建议信息等实时在系统平台中公开,便于各参与方访问,有助于保障招投标过程公开性。其二,选择多轮竞价评标机制,在考虑价格的同时,参考承包商质量、承包商具体经验、承包商是否达到可持续性标准等因素,对承包商合理选择,确保其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其三,明确评标标准、聘请专业评审团队,对招投标过程的公正性、透明度进行保障[9]。其四,重视价值工程概念引入工作,对承包商进行鼓励,使其不断优化方案,达到节约成本的同时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有效控制造价成本,以提高项目经济效果。

四、总结

在开展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时,应对当前造价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改进,为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采取多形式开展设计环节造价管理工作,确保设计造价合理性;合理编制资金使用方案,将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重视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有效提高造价管理专业性、准确度;对工程量清单计划方法进行优化;提高施工方案合理性与科学性,降低变更风险;重视招投标规范完善,保障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开、透明。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控制造价成本,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伏冬冬.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策略研究[J]. 价值工程,2025,44(1):15-18.

[2] 张秋仲.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运用[J]. 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0):124-126.

[3] 梁洪生.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0):55-57.

[4] 陈兴常.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筑与装饰,2025,9(6):82-84.

[5] 曹翠叶.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 建筑·建材·装饰,2023,14(10):40-42.

[6] 徐远奕.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探究[J]. 建材与装饰,2022,18(5):88-90.

[7] 金相均.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J]. 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2,10(18):209-211.

[8] 张云菊.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江西建材,2023,5(2):379-380.

[9] 邓梨方,肖万娟,周平. 浅析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 数字化用户,2024,7(4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