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梯维护保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的探讨

作者

谢卫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

摘要:电梯作为现代建筑的常见结构,其在高层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利用电梯能够便捷人员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而电梯运行安全作为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一旦出现电梯安全事故不仅会威胁到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需要相关单位给予足够重视。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电梯维护保养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效把控各类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此来保障电梯运行安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梯运行;维护保养工程项目;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面积不断缩小,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中保障居民的居住及日常生活需求,成为建筑行业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高层建筑受到普遍重视,其从原本的横向建筑向纵向建筑发展,通过增加建筑物的高度来提升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而在高层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离不开电梯的辅助[1]。电梯能够缓解高楼层带给居民生活的不便,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体验。电梯运行质量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及出行,也与居民安全息息相关。一旦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就可能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企业通常会针对电梯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工程项目,确保电梯在后续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 电梯维护保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风险因素

1.1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居民生活离不开电梯,其能够帮助居民节省出行时间,但其中的风险因素也不可忽视。居民作为电梯的日常使用者,其对于电梯的认知水平及使用能力将直接关系到电梯的使用安全[2]。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居民对于电梯的认知存在不足,他们认为电梯属于智能化产品而赋予了较高的信任度,在电梯使用过程中的整体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这使得事故发生率上升。人们在面临电梯安全事故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使得安全风险增加,容易酿成安全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为了赶时间或等人,会出现用身体、用手挡门的问题,或者小孩子在电梯内跳跃,随意乱按楼层键、呼救键等,长期以往势必会影响到电梯的运行稳定性,引发安全事故。社会对于电梯运行安全常识的普及不足,不少人在享受电梯带来的便利时,没有认识到电梯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没有掌握对应的解决或应对措施,使得人员的整体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增加电梯事故发生率[3]。

1.2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

电梯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势必会面临着磨损、损坏等问题,如果对其视而不见会使得电梯事故发生率显著增加。因此,电梯运营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都会设立对应的维修保养项目,分配人员定期对电梯开展维护及保养工作,达到降低或消除安全隐患的效果。维保单位的工作质量与其本身资质有着较大联系,需要电梯使用单位与高资质、高水平的维保单位达成合作,并督促维保单位定期对电梯进行检修及保养,不仅能够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排查各类风险因素,保障后续的电梯使用安全。但通过对电梯维修保养工作的实际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却发现不少维保单位的日常维护保养意识不足,在对负责的电梯进行检视前没有指定完善的维护保养计划,而是派遣人员自行完成维保,这使得整个维保工作流程较为混乱,缺乏科学性。且不少单位都要求维保人员及时对电梯的安全隐患及风险因素进行排查,并按照工作需求将其告知对应的负责人,但受到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维保人员的整体薪资水平并不理想,人才流失严重,维保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维保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过于依赖自己的工作经验,而容易出现疏漏[4]。当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质量得不到保障时,会增加电梯运行的安全隐患,减少电梯使用寿命。

1.3电梯自检工作不足

在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电梯自检工作的价值,其不仅能够保障电梯运行的效率,维护电梯的使用寿命,还能够及时挖掘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为维修工作指明方向,确保电梯的高效、安全运行。电梯自检工作的实施方为电梯使用单位,不同单位由于性质不同,使用的电梯类别、特征等都存在一定差异,需要使用单位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使用情况来制定完善的定期自检制度,保障电梯运行安全。但在实际自检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少单位对于电梯自检的重视不足,对于自身在电梯自检监督中的认知不足,在维保单位进行维护保养时没有进行有效监督,使得一些隐患得不到改善。维保单位对于电梯的年度自检工作也存在不足,在自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记录并上报,使得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威胁到电梯的安全运行。

1.4使用单位法律意识淡薄

电梯的运行规则繁杂,需要通过标准化操作来保障电梯运行安全,一旦出现使用不当的问题,就会威胁到电梯的正常运行,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率[5]。在研究中发现,不少电梯的使用单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他们对于电梯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认知不足,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对应的标准来实施,使得电梯违规操作的问题时有发生,虽然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对电梯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时间推进违规操作会不断对电梯的零部件等造成磨损,电梯安全性下降,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率。例如,当电梯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解决,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但使用单位在电梯恢复正常运行后并不重视对原因的挖掘,使得类似问题重复出现,不利于电梯的安全运行。

2 电梯维护保养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措施

2.1增强使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为了提升电梯维护保养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质量,需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着力增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使用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正确的电梯使用意识,以此降低人为因素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影响,保障电梯运行质量。一方面,社会及电梯运营企业要加强对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能够认识到正确的电梯使用方法,清楚电梯的安全使用规则,,提升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能力[6]。相关单位可制定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在实践中增强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维护自身安全。另一方面,可利用多种多媒体途径,对不同人员进行电梯安全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例如在电视、广播、电梯媒体等途径中投放电梯运行安全的相关知识,增强人们的安全防范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当在电梯内设立对应的报警、预警系统,实现对电梯运行安全风险的自动识别,保障使用安全。

2.2完善电梯维护保养人才队伍

维护保养人才的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到电梯维保的质量,为此需要重视对人才队伍的组建和培养,着力提升人才的专业素质,保障维保工作效率与质量。维保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与恶意市场竞争有着一定关联,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打击恶意竞争行为,营造良好的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环境。而维保单位要认识到维保人员水平的重要性,通过提升维保人员的薪资及福利待遇的形式,为维保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让维保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维保工作中[7]。将证书作为考量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要求人员必须具备对应的电梯维护保养技能证书,并具备良好的风险识别与解决能力,挖掘电梯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进行解决,防止问题扩大酿成安全事故。建立完善的电梯维护保养项目工作记录制度,要求人员在每次维保工作完成后都需要进行详细记录,明确本次维护保养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策略,在出现事故时通过查阅记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源头,提升事故解决效率。

2.3完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在电梯运行的全过程中,都需要依靠安全管理制度来指导工作开展,不论是电梯的安装、使用,还是后期的维护、保养,都需要在安全管理制度的指导下落实,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尽可能降低各类风险因素对电梯安全运行的运行,降低事故发生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使用单位及维保单位的共同参与,结合电梯的类型及使用属性,评估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风险,据此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进行重点管理,使其迎合电梯的实际运行需求,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安全管理制度的价值。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后,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的内容进行实施,明确操作流程、操作标准等进行电梯的维护与保养工作,确保维保工作质量。其次,电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对电梯的型号及各类参数进行分析,评估电梯使用全过程中的参与主体,根据主体的职责不同划分对应的责任和义务,在多主体参与下推动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重视电梯监督管理的价值,将各类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电梯维保及监督工作中,并革新处理措施,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准确应对,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8]。

2.4强化日常监督及自检工作

通过对电梯维护保养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电梯的自检工作及日常监督质量将会对维保工作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其不仅关系到电梯的日常运行安全,还会对电梯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需要在维保工作中给予足够重视。为此,相关单位要完善对电梯的日常监督工作,根据电梯的运行实际来制定对应的监督内容及制度,并派遣专人制定,确保电梯能够安全、有序的运转。为了增强人员对电梯监督工作的重视,可制定奖惩制度来激发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对于监督不到位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而监督工作表现良好的人员则可通过涨薪或现金奖励的形式来进行表彰,让人员看到单位对电梯监督工作的重视,纠正原本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监督工作氛围。而电梯使用单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电梯的自检工作,在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告知维保单位,并对问题区域、类型、原因等进行详细记录,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助力电梯的长期安全运行。

2.5合理制定维护计划

将《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作为制定电梯维护计划的标准[9]。通过对电梯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待维保电梯的型号、性能及技术特征等关键信息,并了解电梯的使用年限,判断其是否存在设备老化或其他潜在问题,将以往的维保记录作为参考,制定针对性的维护计划,提升维保工作的有效性。在维护计划的制定中,维护保养周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不同电梯对于维保期限的要求不同,在商业电梯中使用频率较高,会增加电梯的磨损速度,而一些老旧电梯面临着设备老化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故障发生率更高,因此需要适当的缩短维保周期,并考虑到周围环境对电梯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都可能影响到电梯的老化速度。而对于一些运行良好、使用频率较低的电梯,则可以适当延长维保周期,确保维护计划的合理性。

2.6增强使用单位的法律意识

使用单位对电梯的使用质量关系到维保工作的实施,需要重视对使用单位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其能够正确看待电梯运行风险,并掌握正确的运行及管理措施,实现对使用风险的有效管控。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重视对电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电梯的规范化使用方法及标准,并监管使用单位的电梯使用行为,对于存在的违法或违规行为进行惩处,提升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安全运行的认知,保障使用的稳定及安全[10]。另一方面,电梯使用单位要自觉承担自身在电梯运行中的监管职责,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规范制度,将电梯日常巡查、电梯定期维保等纳入到电梯管理规范中,提升人员对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视,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当单位及人员的法律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后,能够认识到电梯安全运行对于使用各人员、社会的积极作用,积极完善安全检查、维护及保养制度,与维保单位达成深度合作,让维保单位能够参与到电梯日常安全管理中,为维保人员的工作提供条件,以此来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能够保障电梯及使用人员的安全,也能够减少使用单位的经济损伤,应用价值良好。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能够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便捷,促进生活水平及工作效率的提升,但电梯运行过程中安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一旦出现安全事故,不仅难以发挥出电梯本身的价值,还会威胁到人们的使用安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使得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发展受限,因此需要着力提升电梯的使用安全。维护保养工程项目作为保障电梯运行安全的重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电梯维护保养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增强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合理制定维护计划等形式,优化维保工作内容,提升维保人员的工作水平,以此来提升电梯维护保养的工作效率,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电梯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海洋,王秀华,周玉霞.关于电梯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的思考与探究[J].家电维修,2024,(01):64-66.

[2]尹志宇.电梯用钢丝绳的损坏检验及维护保养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5,(02):145-147.

[3]周丽娜.电梯杠杆鼓式制动器失效分析及风险防范[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4,40(12):92-95.

[4]周雪峰.曳引式电梯在维护保养中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与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2024,43(36):155-157.

[5]段升富,赵程,张运国.电梯安全可靠性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23):32-34.

[6]曹樑.基于育训结合的中职院校电梯安装与维护保养专业人才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5):168-170.

[7]张立,陈晨达,郑克.老旧电梯的常见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中国电梯,2024,35(12):86-88.

[8]谢宏达.高层建筑中电梯定期检验与维修保养对策分析[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10):104-106.

[9]衣翔楠,曾宪嵩,胡攀攀.电梯维护保养质量分析与运行安全监测技术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4,(10):97-99.

[10]吴福兵,邓小健,吴丰旭.医院电梯维护中电梯运行共振原因分析及标准化服务策略[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04):151-152.

作者简介:

谢卫(1996.11)男,汉族,云南泸西,本科,主要从事:电梯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