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家校共育作用探析
姜莉莉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平阳实验学校 271200
摘要: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家校共育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两者协同合作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持续性的支持。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家庭传递道德观念、培养行为习惯,学校进行系统知识传授,二者相互补充,助力学生品德修养提升、学业进步与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开展联合教育活动、共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协调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教育从学校单一主体向家校协同的全面育人模式转变,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家校共育;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合力
引言
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乎其发展走向。学校与家庭作为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两大环境,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侧重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培养,凭借专业师资、系统课程,在学生认知发展上成效显著。然而,学生的成长是多元复杂的过程,仅靠学校一方远远不够。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课堂,其独特的情感氛围、生活体验,在学生品德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教育形势呼吁家庭与学校紧密携手,形成强大教育合力。家校共育并非简单叠加双方教育力量,而是深度融合家庭与学校优势,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优质条件,助力学生在知识学习、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等多方面齐头并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1家校共育助力学生品德修养提升
1.1家庭奠定品德基础
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摇篮,父母的言传身教时刻影响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家庭氛围营造、日常交流,向孩子传递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比如在家庭聚会时,教导孩子尊重长辈,主动为长辈让座、盛饭,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点滴生活中理解并践行道德准则。家庭中父母的处事方式,如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对待他人的友善包容,也为孩子树立了良好榜样,使孩子在长期耳濡目染下,内化为自身品德素养,为其未来的社会交往、价值判断奠定坚实道德基石。
1.2学校深化品德教育
学校凭借系统的德育课程与丰富的校园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品德认知。学校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从理论层面讲解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道德知识体系。通过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节等活动,如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班会,鼓励学生分享身边助人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关爱;在校园文化节举办道德主题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深入思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强化道德意识,提升品德修养,学会在集体生活中遵守规则、关爱他人,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1.3家校联动强化品德实践
家校通过密切合作,将品德教育从家庭与学校延伸至社会生活各领域。学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环保行动,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清理社区垃圾、宣传环保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不仅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快乐。家庭也可配合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邻里互助等活动,将学校所学品德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实现家校品德教育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在持续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升品德修养。
2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2.1家庭营造学习氛围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养成至关重要。家长为孩子打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配备必要学习用品,能让孩子在心理上更易进入学习状态。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保持安静,避免干扰,以身作则,减少娱乐活动对孩子注意力的分散,为孩子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此外,家长关注孩子学习进度,定期与孩子一起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孩子克服学习困难,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对学习的重视,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2.2学校提供专业指导
学校拥有专业教师队伍与系统教学体系,能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教学计划,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抽象数学概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复杂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校定期组织考试、测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个性化辅导,如为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课外补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课程,确保每个学生在学业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2.3家校沟通优化学习策略
家校保持密切沟通,能及时调整学生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线上交流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学习状态。家长也向教师分享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如学习时间安排、自主学习能力等。双方基于这些信息,共同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
3家校共育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3.1家庭给予情感关怀
家庭是学生情感避风港,家长与孩子建立亲密信任关系,能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如考试失利、与同学发生矛盾,家长耐心倾听孩子心声,给予理解与安慰,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家长关注孩子情绪变化,通过日常交流、亲子活动,如周末家庭出游、晚上睡前谈心,及时发现孩子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为孩子提供稳定情感支撑,增强其心理韧性,使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拥有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挑战。
3.2学校开展健康教育
学校肩负着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重任,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系统传授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身体发育规律,掌握情绪调节、心理调适方法。学校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体与团体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困惑、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此外,学校组织丰富多彩体育活动,如运动会、篮球赛、课间操等,保证学生每天充足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3家校携手关注身心发展
家校携手共同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校定期组织体检,将学生身体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孩子饮食、作息,如孩子视力下降,家长督促孩子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家长,家校共同制定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定期沟通、合作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同时,家校共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学生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全方位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4总结
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家校共育的有力支持。在品德修养提升方面,家庭奠定基础,学校深化教育,家校联动强化实践;学业进步上,家庭营造氛围,学校提供指导,家校沟通优化策略;身心健康保障中,家庭给予情感关怀,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家校携手关注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倩.家校共育视域下学生全面发展的提质路径研究[J].贵州教育,2024,(02):70-71.
[2]张楠.建立家校社共育体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J].辽宁教育,2023,(12):26-28.
[3]贺晓玉.“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举措研究[J].新智慧,2022,(2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