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廖建兵
娄底市娄星区乐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通过分析两者的重要性、现状问题,阐述将《中央八项规定》融入其中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表明,这种协同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增强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1引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关键环节,为居民提供便捷、可及的医疗服务。行风建设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社会形象和公信力,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工作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手段。《中央八项规定》为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为提供了准则,将其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优化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2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1行风建设的重要性
行风建设直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和服务质量。良好的行风能够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避免过度医疗、收受红包等不良现象,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它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增强居民主动就医的意愿,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优良的行风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能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2.2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通过教育,工作人员能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它还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工作人员能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3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行风建设方面,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对患者缺乏耐心和热情,态度冷漠、生硬,违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影响患者就医体验;还存在个别工作人员违规收费、开高价药等违规行为,损害患者经济利益,破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象,违反廉洁自律要求;并且服务流程繁琐,患者就医需历经挂号、候诊、就诊、缴费、取药等多个环节,等待时间长、效率低下,给患者带来不便。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视程度不足,将其视为软任务,在人员、时间、经费等方面投入不够,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1];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多以集中学习文件、传达会议精神为主,形式枯燥、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工作人员兴趣,教育效果不理想;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未能紧密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实际,无法解决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思想困惑和问题,不能有效指导实践工作。
4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机制构建
4.1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八项规定主体责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构建党支部书记牵头的八项规定落实责任体系,班子成员根据分管领域精准认领条款,形成"一人一责"的闭环管理。党支部书记作为总负责人,建立"双下沉"调研机制,要求班子成员每周固定半天在社区健康驿站坐班接访,每月深入10户重点家庭开展连续跟踪服务,同步配套"问题不过夜"制度,确保群众诉求24小时内响应。党支部书记聚焦"精简会议活动",推行"三会合一"改革,将中心班子会、党支部会与业务推进会整合召开,实施"无纸化+限时发言"双轨制,单次会议时长压缩至90分钟内,并设置每月一周无会议,通过线上督办平台实现事务流转。分管后勤负责人牵头构建智能耗材管理系统,对纸张、打印设备等实行"一物一码"全生命周期管理,每月生成部门耗材排行榜,对连续超标科室启动成本溯源审计。领导小组将八项规定细化为28项可量化指标,涵盖调研公示规范性、会议无纸化率、耗材成本占比等维度,建立"月核查、季通报"机制,每月5日前开展台账联审,季度民主生活会专题剖析执行偏差,对连续两季未达标的条款启动专项整改,确保中央精神在基层医疗治理中有效落地。
4.2创新教育方式,深化八项规定实践认知
开发"情景式"教育模块:在"改进调查研究"主题培训中,设置模拟接诊场景,要求管理者体验患者挂号全流程;针对"精简文件简报",开展"红头文件瘦身行动",组织年轻干部用思维导图重构冗长文件。利用新媒体打造"八项规定微课堂",每周推送"三分钟案例":剖析某社区因违规接待被通报的"规范出访活动"反面典型,展示兄弟单位通过电子简报替代纸质文件的"精简文件"创新实践。建立"行走的廉政课堂",组织到"厉行勤俭节约"示范单位参观药品耗材智能管理系统,到"改进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学习如何制作群众听得懂的科普短视频。
4.3完善监督考核,构建八项规定长效机制
在监督体系中嵌入八项规定专项督查:设立"四不两直"检查组,突击检查会议记录是否符合"精简会议活动"要求,核查接待台账是否违反"规范出访"规定。建立患者参与式评价机制,在候诊区设置"八项规定落实满意度评价器",将"改进调查研究"成效与患者满意度挂钩。创新考核方式,对"精简文件简报"实行"负增长"考核,要求年度发文数量进一步减少;将"厉行勤俭节约"纳入绩效核算,办公耗材超支科室扣减下年度预算。对违反"严格文稿发表"规定私自发表学术文章的工作人员,实行职称晋升"一票否决";对"改进新闻报道"不力导致舆情事故的,追究宣传部门连带责任。
通过将八项规定条款逐项分解到机制建设的各个环节,既保持了制度框架的系统性,又增强了执行层面的可操作性,真正构建起"教育引导-制度约束-监督问责"的闭环体系,使中央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提升服务质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教育方式、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和加强文化建设等措施,构建起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会公信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霈赟.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的重要性[J].活力,2022,(05):67-69.
[2]柳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党史博采(下),2021,(14):56-58.
作者简介:廖建兵(1973-),女(汉族),湖南娄底,娄底市娄星区乐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学历,主要从事政工人事管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