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化学教学在课程改革与考试方式变革背景下的研究

作者

韩萱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与考试方式的变革,初中化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研究聚焦在课程改革与考试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从整合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评价针对性策略等方面,以推动初中化学教学适应课程改革与考试方式变革需求,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考试方式变革;初中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作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这一变革深刻影响着各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深入研究课程改革与考试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推动初中化学教育的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改革和考试方式变革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一)课程改革的影响

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关键领域均有体现。

传统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主要强调知识的灌输,而课程改革后,教学目标逐渐转向重视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课程改革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与调整,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使抽象的概念和问题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关联。此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协作互动与探究精神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化学知识,并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1】。

(二)考试方式变革的影响

考试方式的变革体现在评价标准、题型和考试内容等层面,评价标准也趋向多元化,如今的考试不再仅依赖分数单一指标,而是综合衡量学生的多方面表现,使得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和公正,避免单纯追求高分导致的“唯分数论”。考试题型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比例显著上升,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能提升学生获取知识、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发展,考试不仅检验学生的个人能力,还侧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考试内容也更加注重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的紧密结合,打破以往脱离实际、仅考察抽象理论的模式。考试方式的变革推动教育更加注重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2】。

三、课程改革和考试方式变革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学内容,适应新考试要求

在课程改革和考试方式变革的背景下,为提升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的一致性,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系统性地调整和优化现有教学内容,将各零散知识点整合,以确保教学内容条理清晰、环节紧密,避免知识点孤立。如,在讲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时,不仅要阐述基本概念和反应种类,还需详解实验步骤、反应条件及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并结合离子反应在化学科研、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使学生既能领会反应的实际意义,又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为巩固学生知识基础并提升考试应对能力,必须强化对典型题型的专项训练,教师依据新考试方式要求,构建相应的专题单元,通过专题训练使学生熟悉新考试题型。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教学方法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设计与实际情境紧密相关的化学问题,如,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时,设置工业催化剂选择的实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中来应对真实且复杂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最终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自主掌握新知识,如预先学习电化学原理视频并完成相关任务,课堂时间主要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和问题解决,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实验探究法以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如,以“铁的多样性”教学为例,教师设计铁与各种化学物质反应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分析数据,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案,探究不同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化学性质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程改革和考试方式变革的背景下,为解决教学评估方式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的局限,教师要丰富评价内容,突破考试的单一模式,将评价范围拓展至课堂表现、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等多个维度,如,教师在讲授“电解质的电离”时,设置课堂互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多层次评价环节,使学生在深化理论理解的同时,并在实验中展现实践和分析能力,教师则通过细致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各环节中的表现,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科学探究精神,教师要注重实验环节的评价,如,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设计系列实验任务,让通过实际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既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又提升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发展动态,除期中、期末考试,还可通过平时的小测验、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依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并对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持续进步,实现契合新课改和考试变革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与考试方式变革的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应对这一动态变化,教师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综合素质。未来,需要持续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坚持探索与实践,以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既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能在考试方式的变革中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就。

参考文献

【1】张健洁.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C]//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年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苏州昆山周市镇永平小学;,2024:936-939.

【2】史辉,刘立平,朱琼.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6):61-62.

【3】薛菊.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