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我校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模式运用的调查报告

作者

方向阳

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 510000

一、背景与依据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版)提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课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强调将知识或任务置身于现实或模拟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实现思想政治课转向“价值内化”与“行为引导”的升级,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目标。

为了深入了解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课程教学的认可程度及其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一轮教学实施,两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具体路径是:第一步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情境教学方法的欢迎程度和偏好倾向性,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初步形成我校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模式并开展课堂实践;第二步是第二次问卷调查(后测数据),评估初步建立的情境教学模式在我校思想政课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合适我校学生的情境教学模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次问卷

共发放问卷 557 份,有效回收 557 份,收集了我校学生喜欢的几种教学方法:探究法、情境法、实践教学法。其中情境教学方法学生普遍喜欢的,占比 75% 。课程组老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教学方法,实施一个学期后,再分析比较教学效果。

第二次问卷

共发放问卷 315 份,有效回收 315 份。研究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情境教学实践,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知识理解、实践能力及价值观塑造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尤其在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方面进步明显。

(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1. 对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显著提升

后测数据显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还能将其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中。

2. 时政热点与法律知识的结合应用

学生普遍能够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具体措施,拓展视野,结合实际,将课堂所学的法律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二)能力提升情况分析

1.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显著增强

67.94% 的学生认为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或“很大”提升,学会了多维度拆解复杂问题。例如,在分配蛋糕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关注劳动投入,还考虑到设计、工艺等创造性劳动的独特价值,体现了思维能力的周密性。

2. 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进步明显

在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规范且逻辑清晰,结构化表达、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情境教学中频繁的讨论、辩论活动密切相关。

3. 合作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发展

后测数据显示, 69.23% 的学生认为合作交流能力“较大”或“很大”提升,大多数参与者在合作交流能力方面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大多数人对课堂情境教学的效果持肯定态度。

4. 创造力与价值观塑造同步提升

75.92% 学生认为教学情境“有利于”或“非常有利于”创造力发挥,在“设计蛋糕样式”、“解决社区矛盾”等任务中,学生提出了“共享蛋糕模具”、“宠物责任险”等创新方案,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同时,90.64% 学生认为情境教学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积极影响,例如在“英雄烈士名誉权”案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法律尊严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认同。

(三)结论与建议

1. 总结成效

通过一学年的情境教学模式实践,学生在课堂氛围、学习兴趣、学科知识、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课堂参与度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概念,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灵活应用;学生分析问题能力、逻辑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情感价值观方面,学生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增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对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明显的帮助。

2. 教学改进与学生需求反馈

(1)学生偏好的情境教学形式

学生最期待的情境教学形式为“多媒体情境”( 84.44% )、“案例分析”( 75.56% )和时事情境( 62.86% ),学生对“角色扮演”的偏好从 51.35% 上升至 57.46% ,说明动态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更受欢迎。

(2)情境创设的改进方向

在创设情境方面,老师应关注情境的趣味性( 87.3% )、真实性( 72.06% )和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71.75%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看重情境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三、我校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模式

经调查分析,结合教学实施情况,最后确定我校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模式。

1. 多元育人模式:“大思政课”的“四维联动”模式

我校的“大思政课”的“四维联动”模式,是指教学师资、课程内容、教学场地、教学机制四个方面的联动。

教学师资有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还有校长、书记、各专业教学部德育主任齐讲思想政治课;课程有四门必修课,选修课、社团课,增加课程内容的时政性、丰富性和感染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教学场地有校内小课堂,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红色教育基地、优秀毕业生访谈,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党委领导、部门协作、机制保障相互协同、齐头并进的教学机制保障,实现育人主体和育人场所的多元化,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2. 资源整合:构建“三位一体”情境素材库

思想政治课情境素材库是提供给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资源,要有政治站位和生活情感,能拉近课堂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能有效的引起学生共鸣。

我校构建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情境素材库,有理论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纲领等方面;实践资源: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博物馆资源、时事新闻、优秀毕业生案例等;科研资源:教材、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成果,将素材上传到学习通,可供团队教师及时共享,有效地促进教师更好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 师生发展:构建“双师协同”——“师生协同”情境教学能力提升机制

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形成的“双师协同”——“师生协同”情境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是学科互补型(专业学科 + 思想政治课教师), 专业课教师 + 思想政治课教师集体备课、授课的“双师协同”教学模式。备课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合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教学实践与探索,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及学习特点,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创设教学内容中的学习任务及需要运用的情境素材、人物案例、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等方面,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均需要独立完成一门思想政治课教学。既发挥了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优势,也发挥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充分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优势,促进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