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35kV 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之光

景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3000

1、35kV 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的意义

1.1 保障施工安全

在 35kV 电力工程施工进程中,涉及高压电操作、电气设备安装等具有危险性的作业环节。科学且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会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举措、人员安全培训、施工流程安全规范等方面展开详尽规划。例如,明确规定在开展高压设备安装作业时所必须采取的绝缘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实施定期的安全知识培训与应急演练。借助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规避因安全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1.2 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组织设计对 35kV 电力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从原材料的采购检验,到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再到整个系统的验收,都有详细的质量控制方案。在管理方面,会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安排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比如,在电缆敷设过程中,要求电缆的敷设深度、弯曲半径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管理人员会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施工行为,从而确保 35kV 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1.3 控制工程成本

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展开科学规划。在人员配置层面,依据工程进度以及各施工环节的具体需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调配,规避人员闲置或短缺的状况出现。在物资采购领域,借助精准的工程量计算以及全面的市场调研,挑选性价比优良的原材料与设备,以降低采购成本。与此同时,在施工进程中,强化成本管理,严格把控各项费用的支出。例如,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对每一项施工费用实施监控,及时察觉成本超支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进而达成对 35kV 电力工程成本的有效管控,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

1.4 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组织设计将拟定详尽的施工进度规划,明确各施工阶段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关键节点。与此同时,科学规划施工顺序,规避各施工工序间的相互干扰。以变电站建设为例,先开展基础施工,待基础达到特定强度后再实施设备安装,如此可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在管理层面,通过构建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化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施工顺利推进。此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整,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35kV 电力工程能够按时交付使用。

2、35kV 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的要点

2.1 施工前期规划要点

在 35kV 电力工程施工前,全面且科学的规划是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首先,要对施工场地进行细致的勘察。详细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这有助于合理规划施工布局,避免因场地问题导致施工受阻。例如,如果场地存在软土地基,就需要提前制定地基处理方案,确保施工基础的稳定性。其次,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根据施工设计要求,精确计算所需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并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对于关键设备,要提前进行调试和检测,确保其性能良好。同时,建立完善的材料和设备管理体系,做好存储和保管工作,防止材料损坏和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再者,施工人员的组织和培训也是施工前期规划的重要环节。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难度,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确保各岗位人员配备齐全。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和安全意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施工过程管理要点

在 35kV 电力工程施工进程中,高效的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与进度的核心要素。其一,需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设置显著的安全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对施工人员开展定期的安全检查与监督。具体而言,要求施工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具,严禁违规作业。同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确保在紧急状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应对举措,降低损失。其二,要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一道施工工序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测。在施工期间,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标准。对于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要进行旁站式监督,及时察觉并解决质量问题。例如,在电缆敷设过程中,要核查电缆的敷设路径、弯曲半径等是否契合规范要求,避免因电缆敷设不当引发安全隐患。此外,合理规划施工进度亦是施工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依据施工规划,制定详尽的进度计划,并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检查与调整。当出现进度延误情况时,要及时剖析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例如,增加施工人员与设备的投入,优化施工工艺等,确保工程能够按时竣工。

2.3 施工后期验收与维护要点

35kV 电力工程施工完成后,为确保工程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必须高度重视验收和维护这两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在验收阶段,需要组建专业的验收团队,依据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35kV 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标准文件,对工程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检查。具体而言,要对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主要电气设备进行严格的性能测试和参数测量,通过空载运行、带负荷运行等多种方式验证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还要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变更单、设备出厂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进行详细核查,确保工程档案完整、准确、规范,为后续运维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在维护阶段,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设备维护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年度、季度、月度维护计划。运维人员需要按照规程要求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巡视检查,重点监测变压器油温、油位等关键参数,定期采集油样进行色谱分析,评估绝缘油的老化程度;对电力电缆要特别注意检查其外护套是否完好,接头部位是否存在放电痕迹,防止因绝缘老化导致短路事故。同时,要建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此外,还要定期组织运维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其设备维护水平和突发故障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设备异常或电网故障时能够快速响应、正确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35kV 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从施工前期的规划,到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再到施工后期的验收与维护,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保障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以及提高施工效率。在实际的 35kV 电力工程建设中,相关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各项标准和规范,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管理方法。随着电力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需持续探索创新,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如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新型电力设备等,以提升 35kV 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水平,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未来,期待更多研究和实践为其带来新突破和发展,推动电力行业向更安全、高效、环保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李臻,刘海军,汪锐 .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优化研究[J]. 光源与照明,2024,(09):147-149.

[2] 罗永生 . 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J]. 全面腐蚀控制,2022,36(1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