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23% 唑醚·精甲·噻虫嗪种子处理剂防控大豆根部病虫害试验效果初报
史红泽 王海洋 徐鹏程 郭强 李金才
中储粮北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四场 黑龙江嫩江 161400 嫩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嫩江 161400
嫩江,素有“中国大豆之乡”的美誉,年大豆种植面积逾 450 万亩,占据当地耕地总面积 60% 以上,是东北大豆主产区的核心地带。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加之重迎茬种植模式长期存在,以及病虫害抗药性不断增强等多重不利因素交织,大豆苗期根部病虫害在部分乡镇、地块的危害程度持续加剧。在众多防控手段中,种子处理凭借经济高效的显著优势,成为遏制病虫害蔓延[1]、保障大豆苗期健壮生长的关键举措。基于此前两年初步筛选成果,现针对 23% 唑醚·精甲·噻虫嗪种子处理剂开展系统性田间对比试验,旨在精准筛选出防效卓越、适配性强的种子处理剂,为产区量身定制科学的种衣剂应用方案,全力夯实大豆稳产增产的技术根基。
1、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该试验落实在黑龙江省嫩江市农业科技园区。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黑土,经检测,pH 值 5.77,土壤全氮 2.699 克 / 千克,有效磷 29.3 毫克/ 千克,速效钾214 毫克/ 千克,有机质含量 4% 左右。种植大豆品种:黑河 43。试验地秋整地,秋起垄。5 月 5 日进行种子包衣,5 月 6 日播种机播种,播种密度27 万株/ 公顷,5 月26 日出苗。田间管理同生产田。
2、试验设计和安排
2.1 试验药剂
23% 唑醚·精甲·噻虫嗪种衣剂
35% 多·福克悬浮种衣剂
2.2 试验方法及处理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每处理 12 行,行距 70cm ,行长 10m ,各处理不设重复。
试验设5 个处理:
处理 1: 23% 唑醚·精甲·噻虫嗪种子处理剂,400 毫升 /100 千克种子包衣。
处理 2: 23% 唑醚·精甲·噻虫嗪种子处理剂,500 毫升 /100 千克种子包衣。
处理 3: 23% 唑醚·精甲·噻虫嗪种子处理剂,600 毫升 /100 千克种子包衣。
处理4: 35% 多·福·克大豆种衣剂,药种比 1:50
处理5(ck):不包衣处理
3、调查内容及方法
3.1 安全性
出苗后采用对角线三点取样法,调查平方米出苗数计算出苗率,调查大豆长势记录是否存在药害。
3.2 病虫害
苗期和结荚期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取三点,每点连续挖取 10 株大豆植株,调查根腐病与地下害虫发生情况 [2](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GB/T 17980. 88-2004)计算病情指数与相对防效。
3.3 产量
收获期对角线取三点,每点 2m2 ,实收测定产量(籽粒含水量折合13% 标准水)。各处理分别取样 3 份,调查百粒重。
4、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出苗率及安全性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 95.06% ) ∣> 处理2( 93.83% )> 处理 1( 92.59% ) > 处理 4( 91.36% ) > CK( 86.67% ),处理之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处理 3 出苗率最高为 95.06% 。调查中未发现种衣剂对大豆造成药害。
4.2 苗期根腐病、地下害虫数调查结果通过根腐病分级调查,计算病情指数,根腐病病情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 5(ck) 0.274a> 处理 4(0.163b) > 处理 1(0.156ab) > 处理 2(0.119cd) > 处理 3(0.111d)。在 0.05 水平统计分析(SPSS20软件),处理 2、3 根腐病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处理 4(对照药剂),处理1 与处理4 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
通过病情指数计算根腐病相对防效,相对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 3( 59.46%a ) > 处理 2( 56.76%ab ) > 处理 1( 43.24%ab ) > 处理 4( 40.54%b )。在 0.05 水平统计分析(SPSS20 软件)处理 3 根腐病相对防效显著高于处理 4(对照药剂),处理 1、处理 2 与处理 4 相对防效差异不显著。
试验地块整体地下害虫虫口基数较小,仅 CK 发现 3 头蛴螬,不具有代表性,虫害相对防效未列入计算。
4.3 结荚期根腐病、地下害虫数调查结果
结荚期根腐病病情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5(ck) 0.333a> 处理4(0200b) > 处理 1(0.10bc) > 处理 2(0.163c) > 处理 3(0.156c)。在0.05 水平统计分析(SPSS20 软件),处理2、3 根腐病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处理4(对照药剂),处理1 与处理4 差异不显著。
结荚期根腐病相对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 3( 53.33%a ) > 处理2( 51.11%ab ) > 处理 1( 48.89%ab ) > 处理 4( 40%b )。在 0.05 水平统计分析(SPSS20 软件),处理3 相对防效显著高于处理4(对照药剂),处理 1、处理 2 相对防效高于处理 4(对照药剂)但差异不显著。结荚期各处理均未发现地下害虫。
4.4 产量调查结果
百粒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2( 20.53g )a > 处理4( 19.5g ) b> 处理 3( 19.37g ) b> 处理 1( 19.34g ) b>CK ( 18.41g )c,在 0.05 水平统计分析(SPSS20 软件),处理2 百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1、处理3、处理4 之间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 CK
亩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处理 3( 181.42kg ) > 处理 2( 179.61kg )> 处理 1( 177.06kg ) > 处理
。通过产量,计算增产幅度,增产幅度依次处理3( 7.81% ) > 处理2( 6.73% )> 处理1( 5.22% ) > 处理4( 3.18% ),处理3 增产幅度最高为 7.81% 。
5. 讨论
5.1 安全性
23% 唑醚·精甲·噻虫嗪种子处理剂进行大豆种子包衣处理对大豆安全。
5.2 根腐病防治及产量
通过防效与测产结果综合分析,每 100kg 种子使用 23% 唑醚·精甲·噻虫嗪种子处理剂 500ml 和 600ml 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对根腐病防效较好,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5.3 应用建议
23% 唑醚·精甲·噻虫嗪种子处理剂可以在大豆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中,根腐病发病较重区域建议用量每 100kg 种子使用药剂 500- 600ml 。
参考文献:
1. 钱普贵,马彦平 . 种子处理剂发展呼吁加强行业规范 . 今日农药 [J].2019.6(23)
2. 张珊珊 . 论七种大豆病虫草害防治方法 . 农民致富之友[J].2016.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