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创新路径与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罗妍瑜
安乡县焦圻中学,湖南 常德,415600
摘要:在愈发强调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球化背景下,学科交织愈演愈烈,基于多样态融合的跨学科教学日渐成为主流。在新课标理念及信息时代的双重推动下,语文作为一门与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紧密关联的基础学科,也不可避免地朝着跨学科融合和方向进军。本文即以新课标为统领,探寻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创新路径与核心素养培育策略,以期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传统单一学科、碎片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局限性。传统的教学体系虽能使学生掌握零散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但也导致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因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不足、跨学科思维匮乏而束手无策。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及“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的映照下,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拓展性更强、结构性更高的教学模式,在完善学生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层面彰显出独特且重要的潜力。这一背景下,如何顺应课标要求,构建出融多学科内容于一体的多样态教学体系,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赋能,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顾名思义即将语文与其他多个学科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并以多样化教学形态为驱动的教学活动,其以某一核心语文概念或主题为线索,将不同学科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继而为学生调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开拓出空间。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不仅要调用语文知识,更需要精准识别各学科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从孤立学习走向系统认知,从知识理解到知识应用,从而达到全面深化知识掌握的效果。同时,跨学科融合教学意味着学生需要调动所学知识,以更加多元的视角、综合的思维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这也为学生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土壤。且传统的语文课堂多由教师主导,教学内容相对单一,而跨学科教学以扎根实际而富有趣味的跨学科活动为媒介,学生更能获得新奇的学习体验,感受到语文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主动探索欲望,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创新路径与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以新课标为基准,优化跨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始点,在教学中起着穿针引线及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而初中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为航标,又要合理的教学活动为支架。因而要想实现跨学科教学的顺利展开,教师应从顶层着手,以新课标提出的“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为统领,深入研读教材提炼跨学科学习主题,再以此为依据整合教学目标及设计教学活动等,以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工作。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为例,作为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三峡》描述了大量的地理风光,因而教学中老师可以“文学性”为原点,向地理、历史、美术、生物等维度延伸,形成一体化跨学科教学体系,完成“文本解读—学科解码—实践重构”的三层递进。在文本解读阶段,以语言分析的形式,从“地形描写→地理”“民俗意象→历史”等层面提炼可融合的学科切入点。学科解码,则借助学科知识工具具象化文本中的抽象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解码文章内涵。实践重构层面,以项目化学习、探究式学习为驱动,促使学生用跨学科思维重构对文本的理解,使语文教学超越语言层面,成为联结自然认知、历史意识、审美创造的桥梁,顺利培养其“多元视角阐释世界”的核心素养。
(二)以探究活动为媒介,开拓跨学科学习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确定了不仅确定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更提出了“探究学习”的教学观点,因而初中语文的跨学科教学也理应朝着新课标方向靠拢,聚焦于知识主题,设计出多元而富有探究价值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动手、合作及交流阵地,使之在探究中广泛收获跨学科知识,在问题解决中锻炼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为例,《中国石拱桥》作为一篇议论说明文,与工程、历史、科学等学科紧密相连,因而紧扣于阅读主题,老师可以分别设计如下跨学科探究活动:
活动1:阅读《中国石拱桥》,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解说员”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
活动2:模拟实验,用木条、纸板等材料搭建拱形、平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桥梁模型,以悬挂重物的方式测试模型的承重能力。
活动3:分组研究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史,从古代著名石拱桥到现代石拱桥的创新,制作时间轴,梳理不同时期石拱桥的特点、技术演变及文化内涵。
三大探究活动集阅读、动手、探究为一体,同时融合了大量工程学、数学、历史学知识,达到了多学科齐头并举的效果,学生能在实践探究中形成更为互联的知识网络,锻炼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等,其核心素养也在无形中得以形成。
(三)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扩充跨学科教学资源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大量、丰富的数字化技术涌入语文课堂,希沃白板及多媒体技术持续赋能,为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数字技术提供了包括电子书、多媒体课件、微课在内的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知识点之间集合建立了纽带;另一方面,数字化背景下希沃白板、多媒体技术、vr技术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异军突起,为教师更好地传授跨学科知识提供了便捷,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打开了局面。因而,为确保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教师也应顺应时代风口,加大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以更为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跨学科知识,开展更具综合性的跨学科探究活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结论:综上,跨学科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新模态,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以单学科为主的因循守旧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面对新课标的持续推进及社会对人才标准的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师也应积极接轨时代浪潮,加大对跨学科理念的研究,善于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以为语文课堂的优化升级助力,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赵莹凤. 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J]. 教育界, 2025, (03): 38-40.
[2]江蓉. 跨学科融合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5, (02): 13-16.
[3]文燕. 初中语文教学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 (36):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