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对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支持

作者

谢舒颖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东幼儿园 365400

摘要: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教师的适时干预与引导,孩子不仅能解决游戏中的具体问题,还能在此过程中提升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教师通过提问、反馈、示范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帮助他们克服难题并拓展思路。教师通过调整策略、鼓励合作,促进孩子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提升整体游戏效果。案例分析表明,教师的有效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与质量,对孩子认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教师指导、建构游戏、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发展、教育策略

引言:

建构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帮助孩子发展认知技能,还为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游戏中,教师的策略性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当的指导,教师不仅能帮助孩子克服游戏中的困难,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合作精神。有效的干预不仅能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能够促进孩子在团队中协作解决复杂问题。教师如何根据孩子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干预策略,是提升游戏效果和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关键。

一、教师指导策略在建构游戏中的应用现状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合适的指导方式,教师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游戏的规则,还能引导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在实践中,教师的策略可以分为直接干预与间接支持两种主要形式。直接干预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即时反馈来帮助孩子理解当前的挑战,并促使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间接支持则更加侧重于为孩子创造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环境,通过设置情境和提供材料,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教师的指导策略还需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和情境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对某些孩子而言,适时的反馈和指导能帮助他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对于其他孩子,则可能需要更多的鼓励和示范,甚至通过与其他孩子的互动来促进问题的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促进孩子多维度的思考,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发展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在策略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通过精准的语言引导和非语言的支持(如肢体语言和表情),教师能够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导孩子思维、帮助其构建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伙伴。

二、教师策略对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促进作用

通过有效的策略干预,教师能够帮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更加冷静地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适时的提示和问题引导,促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行动,重新审视问题的根本,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不仅是针对单一问题的解决,更通过一系列的策略安排,让孩子在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时,都能培养出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教师的干预常常能够带动孩子探索不同的解决路径,尤其在面对复杂情境时,教师通过引导孩子分解问题,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解决某一部分,从而有效降低问题的复杂度。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思维不仅是从局部到整体的逐步扩展,教师的策略还帮助他们形成了对问题全貌的深入理解【2】。教师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这一策略能够进一步促进孩子间的互动与沟通,提升集体问题解决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策略的持续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并在多个游戏场景中得以应用,形成持久的认知技能。见表1:

表1可以看出不同策略对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促进效果。直接干预虽然能够快速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合作引导和间接支持的策略显然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在游戏中的互动与思考,从而在问题解决中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三、教师在建构游戏中的干预效果与反思

教师在建构游戏中的干预效果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在某幼儿园的一次建构游戏中,教师采取了直接干预和间接支持相结合的策略,目标是通过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合作与思考能力。在这次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共同建造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涉及到如何分配材料、调整搭建策略以及如何解决因材料不足而出现的困难。教师在游戏中提供了适时的指导,通过提问和反馈,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路径。在初期,教师通过简单的引导问题,如“你觉得这块积木应该放在哪里?”以及“如果这个地方不稳固,怎么调整?”促使孩子们逐步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并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此时,教师的干预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激发孩子们的独立思考,推动他们自发进行探索和解决。

随着游戏的深入,教师注意到孩子们在合作中出现了意见分歧,导致问题解决效率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调整了策略,鼓励孩子们通过集体讨论来达成共识,同时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决策和执行。通过这种干预,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更强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思考能力。最初,问题解决平均时长为15分钟,在教师干预后,时长缩短至10分钟,孩子们能够提出更多解决方案,问题解决效率大幅提升。合作频次也从原来的10次增加至18次,显示出更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3】。反思过程中,教师认为,及时调整干预策略,尤其是通过合作引导与间接支持,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问题,还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长远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

通过对教师在建构游戏中指导策略的分析,明确了教师策略对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显著促进作用。教师通过灵活运用直接干预与间接支持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找到解决方案,还能激发其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的提升。案例分析表明,教师的适时干预与引导能够有效提高孩子在游戏中的思维深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未来,教师应进一步关注孩子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孩子的需求灵活调整指导策略,同时加强合作引导,促进孩子在游戏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幼榆.大班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研究[D].广州大学,2022.

[2]任璐.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21.

[3]张典.大班幼儿户外建构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现状调研[D].江苏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