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道于文 传习于生

作者

陈娟

溧水区柘塘中心小学 211215

摘要: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采用部编版开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编排以及新课改的要求,转变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丰富有趣的方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激发阅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培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任课教师需要转变教学开展理念,加强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好途径。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关注小学生基础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全面结合学生的阅读思维基础与能力培养的需求,对相关的教学方法开展革新,使得学生可以在优质的阅读环境之下逐步形成优异的思维意识,以显著提升其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与学习。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习惯培养的意义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组成内容,关注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同时进一步拓展其的想象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读与写融合的意识,辅助其专业成绩的显著提升[1]。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及影响作用,阅读教学效果表现优异,则相关的写作规划也会得以全面地开展,从而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需要紧跟教育发展趋势,辅助小学生树立优异的阅读习惯,特别是需要结合具体的优质文章内容,来让小学生更好地感知到文章内容的优美之处,以真正意义体会语文阅读的乐趣点,只有其身心获得全面的成长,才可以为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习惯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实现自主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课堂乐趣,从而爱上语文阅读[2]。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的教学中,文章描绘了作者在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的情景和经过,作者色彩鲜明的描绘和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向读者展示了壮观的海上日出情景,在文本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将其与该单元其他文章相结合开展“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自行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海上日出”有关的词句或文本资料,并体会语句描写的妙处,课堂进行朗读讨论,教师调整好课程内容,在合适的时机针对语句进行讨论交流,以此锻炼学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还夯实了基础知识,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二)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日后学习打下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各类能力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书面语言,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加强对语文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3]。为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情境且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加入,缓解学生阅读时的焦虑感,使学生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阅读过程中。所以教师在创设阅读情境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选择,更为直观,更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其中。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真正见过群岛,见过海底的世界,所以对于相关的知识了解甚少。教师在对于本篇课文开始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营造群岛的环境,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风景与人文都有了解,真正体会到祖国美好山川。课前导入教师可以播放西沙群岛上的照片,并放出地图让学生们自己去找出西沙群岛,通过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以导游的视角来进行参观,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进入课堂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文的阅读,学生更容易将所看到的情景与阅读的内容相互结合起来,从中产生更多的感悟。

(三)强化阅读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热爱学习,主动探索语文知识,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首先,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提前预期习惯,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充足的准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准备好上课时应该用到的东西。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对一些生字要学会查阅字典,然后再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思路,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分组朗读,有利于培养预习的习惯,而且学生感受植物在不同季节会具有哪些颜色,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深入课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前预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培养学生深入课堂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植物妈妈有办法》过程中,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需要给学生们设置问题,并将学生分组,从而展开讨论,比如秋天植物会是什么颜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大家互相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最后,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还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通过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视野,而且有利于文化素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开展中,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对于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品质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任课教师需要以培养小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与优异阅读习惯为目标,对实际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革新。从教学情境、教学理念等众多层面来对教学方式开展革新,以保证学生拥有更为优异的学习空间。推动小学生在自主化学习与阅读的阶段中,形成优异的阅读思维,整体化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段宏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3,(27):123-125.

[2]赵金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3,(21):52-53.

[3]刘媛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J].智力,2023,(3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