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

作者

李诗娥

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本文聚焦深度学习策略的内涵,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从创设情境驱动阅读、问题引导深度思考等维度,探寻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策略既有助于解决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浅层化问题,也能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思维品质等,对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具有显著裨益。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学习策略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小学高年级作为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阅读教学在这一关键阶段中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人文素养的重任。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仍暴露出教学方法单一,过于关注字词讲解与内容复述的突出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浮于表面,难以实现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迁移应用。而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以其主动参与、批判思考、注重知识建构的特性,在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困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及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层面彰显出独特潜力。这一背景下,聚焦于深度学习探寻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优质教学策略,显得尤为迫切。

一、深度学习策略的内涵解读

深度学习策略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超越对知识的表面理解,主动、深入地参与学习,实现知识的深度建构,并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高级认知技能的一系列学习途径。深度学习策略强调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为主动探索知识的转变,使之在主动探究中完成知识体现的构建,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教师在此过程中作为引导者,抛出悬疑问题或构建趣味情境,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主动研读文本,挖掘知识内涵,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且深度学习提倡以梯度性、开放性问题为媒介,驱动学生展开对文本的深入剖析及评判,从而获得产生新的认知,取得高阶思维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式、浅层次,深度学习赋予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纵深推进,因而更能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启迪、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

1. 趣味情境设计,赋予深度学习体验

情境活动作为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尤其富有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学生可在“身临其中”体验作者情感,吃透隐匿于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达成促进深度学习的高级目标。情境活动以“情感体验”为核,教学归旨在于从情感中投身于人物角色,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情感波动和情感变化,以切身体验的形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加深技能领悟等,因而与深度学习的落脚点不谋而合。因而老师可以从创设情境着手,借助多元情境赋予学生独特的感官体验,为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牵桥搭线。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将相和》一课中,《将相和》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的较量,是教学中一个引人入胜的题材,聚焦于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趣味角色情境扮演活动,首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宫廷会晤的场景,设置秦王和赵王的座位,两国使者和随从的位置,并布置一系列简单的道具营造出正式且紧张的氛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秦昭襄王、赵惠文王、蔺相如及其他随从角色。角色扮演期间,学生揣摩人物定位以教材为框架在语言、行为上进行适当延伸,表现出秦昭襄王的强硬、自信,蔺相如的机敏、机智等。如此,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渑池之会》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还能穿越至几千年前的场景,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进一步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文章学习效果也会更佳。

2.多元问题驱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惯用策略,也是通往深度学习的不二之径。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认知初步发展,但理解能力、经验水平仍极为有限,这也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伺机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链,以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驱动其逻辑思维、实证思维、思辨思维的一体化发展。因而,教师可以在情境设计的基础上,从文本主旨、思想情感、细节层面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链条,逐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有效引导其进入深度阅读状态。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为例,老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链,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得以“梯度性”阐发。首先设计基础感知类问题,如:课文围绕“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这类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梳理出故事的基本要素,对文本形成初步认识,把握故事的整体框架,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紧接着,聚焦细节设计更为细致的问题:洪水来临时,村庄里的人们有怎样的反应?老汉又是怎么做的?以促使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对比人们和老汉面对洪水时的不同表现,感知紧张的氛围,初步体会老汉的形象。随着学生思维的逐步发散,老师的问题也更加具有开放性、批判性: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老汉在指挥村民过桥时,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课文以 “桥”为题,这座“桥”仅仅是指现实中的桥吗?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这类问题思维层级更深,学生不仅需要进入深度思考状态,更需要跳出对文本的表面理解,深入挖掘“桥”的象征意义,因而更能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最后,再融入价值观反思类问题:你身边有没有像老汉一样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他带给你了哪些启发?如此,顺利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展,从书本到现实生活的跃迁,学生也能结合个人经验、经历展开深度思考,从而产生新的认知,获得全新的启发,学习效果得以最大化保障。

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是一个持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更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身为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唯有加大对深度学习策略的关注,结合教学实际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方能跳出浅显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进入沉浸式的深度阅读状态,使之真正在阅读中汲取智慧,茁壮成长,为终身学习与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伟.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3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一). 甘肃省酒泉市东关街第二小学;, 2023: 144-145.

[2] 江敏丽.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格言(校园版), 2023, (15):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