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院校教师成为书香校园建设引领者的实践研究

作者

赵焕宇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223

阅读既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支撑。书香校园建设可以让教师在阅读中放飞思想、感悟历史、体验社会、了解科学,助推文明校园、和谐健康校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用教师的阅读来引领学生的阅读,用学生的阅读来推进学校的阅读,共同发力形成期待的书香校园。因此,职业院校教师成为书香校园建设引领者的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读书存在的问题

(一)缺失足够的读书时间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责任,还承担着人才培养与职业指导的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繁重、工作时间较长、非教学类任务较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缺乏足够的读书时间或读书精力已经成为大众化问题。教师阅读不属于消遣范畴,而是具备专业化、系统化特点,需要具备较高的注意力与专注力,如果缺乏安静的环境、充足的时间以及足够的精力,很难实现深层次阅读,导致所阅读的内容难以消化与吸收,不利于融会贯通[1]。

(二)缺乏良好的读书能力

日常工作中,教师需要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因此,许多教师在阅读专业书籍时,往往通过寻章摘句的方式,对文本整体内容的理解停留于表层。在共读活动中,由于缺乏专业化学者或读者的引领,常常将共读流程、共读方法等外在形式作为活动重点,忽视深层次挖掘,无法感知知识的魅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教师偏向于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但随之也带来一些弊端,比如有些教师不能快速判断信息真伪、甄别有价值的信息,无法资源整合,导致阅读不深入。

(三)缺乏广泛的阅读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业态虽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在实际阅读中,部分教师只读某一特定领域的书籍,如:语文学科教师只品读文学类的书籍,未能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进行有效阅读。还有部分教师只能进行纸质书籍阅读或者数字化阅读,不能实现阅读价值最大化。教育并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过程,而是多学科有机融合、紧密相连的过程,对教师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跳出课堂,不断扩大阅读范围,丰富和充实自身思维。

二、职业院校教师成为书香校园建设引领者的素养要求

(一)必须具备综合素养

建设书香校园的第一要素是全面发展,实施全人教育与通识教育。综合素养包含良好的适应能力、较强的生存能力、较强的社交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基本准则。因此,教师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引领者,必须具备综合素养,借助多元化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作为侧重点,对经典的阅读与文史哲方面的学习投入较少的精力,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与理论知识较为突出,思想意识较为落后或狭隘。因此,建设书香校园的引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对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挖掘,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与人文精神,向每一位学生传达读书的重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使生命价值得以提升,为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

(三)具备经典阅读能力

经典阅读能力的本质是能量的传播。国家语委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中明确将经典阅读列入书香校园创建指标,为教师开展经典诵读培训。经典阅读文本中蕴藏着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实际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才可以获得深刻反思的机会。通过阅读国内与国外经典文本,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调动自身感官,达到丰富精神、拓宽眼界、开阔胸襟、活跃思维的目的。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想成为书香校园建设引领者,必须具备经典阅读能力。

三、职业院校教师成为书香校园建设引领者的实践路径

(一)制定激励措施,打造书香团队

基于“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背景,职业院校作为打造高质量、高水平书香团队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管理作用,加强师资团队培训,提高数字赋能水平。基于此,职业院校可通过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为教师提供更多阅读空间与时间,唤醒教师阅读动力。从阅读管理层面入手,制定管理、考核与激励等制度,以学期为单位,定制“书香教师”的成长方案,并将其纳入校本研训计划,以此保证读书活动的有效性[2]。

明确读书内容,阅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书籍,提升自身学术修养;阅读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书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阅读与美学相关的书籍,提升美学修养;阅读与中华历史相关的文学类或历史类书籍,培养文化素养。对于教师所记录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可安排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如:教务处,经过教务处检查后,对于教师在读书活动中的表现,将读书表现、教研、科研等多项活动成果作为考核指标。

(二)借助主题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书香校园建设离不开经典阅读能力。职业院校可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要求等特征,积极开展多元化主题活动,如:节假日读书活动、经典阅读活动、优秀通俗理论读书活动、班主任读书沙龙等。借助不同方式,唤醒教师参与书香校园建设主题活动的动力,全面提升教师阅读能力。

节假日读书活动是以假期为单位,为教师购买不同类型的书籍,并开放线上交流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职业院校教务处负责人通过评选,选出优秀的阅读心得,激励教师。经典阅读活动与优秀通俗理论读书活动是以经典书籍、优秀通俗理论读物为核心,以国家语委为主体,通过统筹各个地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资源,建设长效化阅读机制,将经典阅读融入城乡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全方位提升教师经典阅读能力[3]。班主任读书沙龙活动是以各班班主任为主体,在班主任会议中交流阅读内容,分享阅读心得。班主任还应有效利用会议时间,完善班主任管理条例,将书籍内容与实际管理情况相结合,提升阅读活动的实效性[4]。

(三)构建读书模式,拓宽阅读路径

读书模式包含深度阅读、浅层阅读、浏览阅读三种模式。在成为书香校园建设引领者之前,教师应以“深度阅读”模式为主导,借助经典阅读活动、班主任读书沙龙等主题活动,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浅层阅读”模式的目的在于拓宽视野,了解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与不同题材的文化内容,清晰故事走向、人物命运走向或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等,丰富信息储备量[6]。“浏览阅读”模式适用于了解某一行业发展现状、掌握某一段历史概况、判断某一位作家性格或成就等。这种阅读模式并不是随意拿起一本书进行阅读,而是对读书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其具备阅读经验、拥有较高的鉴赏能力与判断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教师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当前教师读书现状,职业院校应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统筹当地社会公共资源,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并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为教师创造阅读空间与机会,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还可借助数字化工具,整合阅读资源,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田青梅.依托多文本阅读 建设书香校园的教师角色探析[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4,(07):40-41.

[2]田随凤. 建设书香校园: 让阅读为学生成长铺就精神底色[J]. 中小学管理,2023,(07):58-59.

[3]徐雁.加强“馆校合作”共建“书香校园”--“十四五”期间深耕、拓展和高质量提升全民阅读的新路径[J].新世纪图书馆,2022,(04):5-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 年度一般课题 “双线·五会:高职书香校园建设的路径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2023GB28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