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然课程融入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思想研究
徐雨菲
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215600
摘要:在幼儿教育领域,户外自然课程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与陶行知教育理念存在深刻的契合性。本文聚焦户外自然课程中融入陶行知教育理念,探讨其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幼儿教育现状,从生活性课程设计、体验性教学实施、社会性资源整合、发展性教师引导四个维度提出具体策略,旨在为幼儿在户外自然环境中实现生活力、创造力、社会力和审美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幼儿教育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户外自然课程;陶行知教育理念
一、引言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提出的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等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幼儿教育阶段,户外自然课程作为连接幼儿与自然、社会的重要桥梁,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成长资源。然而,当前幼儿户外自然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入、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未能充分体现理念内涵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户外自然课程融入陶行知教育理念,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户外自然课程融入陶行知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户外自然环境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教育资源。在户外自然课程中,幼儿可以接触到阳光、空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自然元素,通过观察、触摸、聆听、品尝等多种感官体验,了解自然现象和生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即学校" 强调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和校园,而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户外自然课程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社会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幼儿与同伴、教师以及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进行互动交流。"教学做合一" 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强调教与学都要以 "做" 为中心。在户外自然课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亲自操作、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户外搭建游戏中,幼儿利用自然材料如树枝、石头、树叶等,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搭建各种造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思考、尝试和调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户外自然课程融入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
(一)生活性课程设计:奠基幼儿生活力培养的实践根基
课程设计是户外自然课程实施的基础,应紧密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体现生活性原则。首先,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结合季节、气候、地域等自然条件,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例如,在春季可以设计 "寻找春天的足迹" 主题课程,让幼儿观察春天植物的发芽、开花,小动物的活动变化;在秋季可以开展 "丰收的喜悦" 主题活动,让幼儿参与采摘果实、制作农产品等活动。其次,课程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幼儿在课程中能够学到实际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如设计 "自然美食制作" 课程,让幼儿利用自然中的可食用植物,如野菜、野果等,制作简单的美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食物的制作方法,还了解了食物的来源和营养知识。
(二)体验性教学实施:搭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探索平台
体验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户外自然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学习和成长,体现体验性原则。教师应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和发现自然中的奥秘,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例如,在户外观察小动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食物来源、如何适应环境等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式进行探索。同时,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和工具,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操作和实践。如提供放大镜、望远镜、笔记本、画笔等,让幼儿能够更细致地观察自然现象,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三)社会性资源整合:构建幼儿社会力提升的多元场域
户外自然课程的实施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元的学习场域,体现社会性原则。首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如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农田、社区等,与这些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自然活动。例如,组织幼儿到公园进行自然观察、到农田体验农耕生活、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等活动,让幼儿在与不同人群和环境的互动中,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探索活动,如周末的家庭郊游、自然观察等。同时,家长的参与也能够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四)发展性教师引导:创设幼儿审美力培育的动态情境
教师是户外自然课程实施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引导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树立发展性的教育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审美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自然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自然中的美,并将其传递给幼儿。例如,在户外散步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花草的姿态、鸟儿的歌声等,让幼儿感受自然的色彩美、形态美和声音美。其次,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如绘画、手工、诗歌、音乐等。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对自然的美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四、结语
户外自然课程融入陶行知教育理念,是幼儿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生活性课程设计、体验性教学实施、社会性资源整合和发展性教师引导等策略的实施,能够让幼儿在户外自然环境中充分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探索的快乐、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和审美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内涵,不断优化户外自然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娟.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幼儿自然角活动 [J]. 启迪与智慧(上), 2023, (01): 175-177.
[2]陶智晴. 依托陶行知教育思想 优化幼儿自然角活动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1, (12): 83.
[3]王启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1, (23): 31-32.